形成性评价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管窥

时间:2022-06-11 06:43:06

形成性评价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管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形成性教学评价

初中生具有自制力差、自学能力不成熟、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等特点,这种阶段性的个体共性特点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习惯或心理便可以知晓,但是学生具体的个体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需要教师通过测验或整体教学活动的评价才能详细了解。同时,初中数学课程属于比较综合且抽象的科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评价才能更好的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级学生学习问题改善教学,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形成性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等,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改变与修善程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第二,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发挥,调整教学方法与模式。第三,淡化教学中的奖惩及其奖惩功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努力学习的信心。第四,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创造性变化,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性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把教学目标设计得更加科学,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起到激励教师不断进步的作用。例如,在教师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的阶段时,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圆与直线相切知识点,但是,可能会忽视三角形的内切圆或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点的讲解,在阶段性测试或专家评价过程中该疏忽就会明显被指出来。教师应记忆运用反馈,对工作中的疏忽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救、修缮、以及完善。

2、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材、课堂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主要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为本的理念,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转变方向。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到教师与学生作用的发挥,利用每一次形成性的评价,不断地改善教学,将教师与学生作用得到很好地发挥。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做仅仅是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把重点知识标明与突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练习,并指导学生纠错,从而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

3、淡化教学中的奖惩及其奖惩功能。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使教师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动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积极地正面教育与说服为主,慎重的运用奖惩,拒绝体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鼓励学生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能力,可能会设置类似于总结“圆的基本性质”知识点的课后作业,有些学生可能基础比较差会总结“(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3)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三点内容;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比较贪玩或外在原因也只总结两三点内容;同时,部分同学可能基础好,有比较用心能够总结“(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面对如此差距,教师应该做的更多的是鼓励与赞扬,而对于不用心的同学以幽默的语言加以提醒。

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创造性变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原来的传授知识的单一的教学目标拓展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一方面,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获得近期学习效益的同时,为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态度、情感、创造性变化,并且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创造性变化,将“收益”比较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以推广,将某些有问题的或者有问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以完善,从而在整个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修整中改善教学。

作者:苗福成单位:陕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第二中学

上一篇: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下一篇:初中数学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