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时间:2022-06-11 06:32:58

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大部分学困生对学习会产生厌恶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会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学困生多加重视,要关心学困生,并对其进行认真、细心地引导,不可以歧视学困生。同时,教师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89-01

本文将学困生定义为:在智力、生理、体力、精神上都和正常学生没有差别的学生,但是由于学习环境,家庭背景,自己的学习态度,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导致其在学习中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生,并且同门课程的考试成绩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几乎每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学困生,学困生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对于学困生自己而言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实现学困生向优等生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

1.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但是,在学校中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由于诸如应试教育和社会变革等因素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增多,这类学生还存在着越来越多、越来越"落后"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将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从教师的职责来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教育好各类学生,尤其应该教育好学困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转变"学困生"几乎是每个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2.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1学习辅导策略。教师在学习辅导中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一个学生是否能有很好的学习水平直接取决于其所受的教育和所接受的辅导,这些年来由于家长和社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辅导的重要性,致使我国教育辅导市场异常繁荣,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不再感到学习困难,喜欢学习、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学习,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自觉学习,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较好的辅导,及时帮助其解决学习中难题,不使这些难题成为制约其学习的瓶颈,从而使孩子有了不断解决困难和难题的成就感,这是学困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2.2动机激发策略。改变策略,就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部分入手,首先让其不再惧怕学习,要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对学习的抵触,再进一步提高其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点就要求其能够有动力,有劲头去自己学习,渴望学习,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做到很好的心灵沟通,可以使其一方面感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把学习当做是自己的重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即有了自己对自己闪光点的肯定,这一点很关键,也很有效果,因为年轻人一大特点就是喜欢争强好胜,要是能在价值观上成功地引导了他们,使他们能够将学习作为最主要的任务和核心点,那么就可以使他们不再有别的争强好胜的念头,而把自己的一切重心全部放在学习上面。

2.3重新建立数学的课堂文化。数学,作为一门课程,改革的主要渠道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那么,课堂究竟怎么改呢?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只是观念、方式、模式、行为方式的改变,如果没有重建数学课堂文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将会走向形式化并最终无功而返。因此,数学课堂文化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不断重复叙述重点难点内容,反复强调学生们的经常出错点,所以一节课下来在老师或学生的互动交流方面严重缺乏。学生听得多而讲得少,逐渐养成学生们惰性的思维。相对的,如果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想问题、探究问题,勇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充分体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这种相互交流的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逐渐培养了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

2.4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2.4.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4.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4.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 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 督促他们认真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运用自身的个人魅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困生的转化就会水到渠成,整体的教学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总之,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想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学困生的转化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关心学困生,并且要对其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困生并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学困生一定能摆脱困境。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