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11 04:31:28

浅议现代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从我国现代企业的实际现状入手,去分析企业内部对于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及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最终表述一些整改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管理意见

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学也随之不断更新,经过长期的发展,内部控制也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借此机会,各国政府也相继出台法规和政策,便于对企业进行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管理的提高,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也有了操作方式和需要遵循的法律要求。

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

为了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的进程,现代企业逐渐开始形成了一套企业对内部的控制标准,并渐成体系。往往经过这三个发展的过程: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全面风险控制。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对内部牵制的重视逐渐加强。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慢慢开始起步,各单位开始建立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此制度不受内部牵制。

由于不断加剧的全球性的激烈竞争、行业所处的特殊的经营环境和政府有关内控政策的发行和实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现代企业,然而它也推动着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需要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加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我国现代企业才能应对好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能够为国家财政收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也不断扩大了企业的整体规模,增加了资金的积累,国内外的环境很不同,有着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因此我国现代企业的内控活动风险、决策经营风险都在不断增加。

(一)内控环境的问题

我国现代企业在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共同影响下,企业联合并重新组合、不断扩张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企业面临的“企业病”其潜在隐患主要有: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复杂的决策程序,以及职能、职责和权力不是很清晰,信息的传达度也不是很流畅,其运行效率也需要提高;企业具有公司化的特征,将企业的运作变得停滞不动,所实行的工厂制的管理模式又有着很大的惯性,以及对传统观念还没有根除,在思想观念上,员工素质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的文化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重组整合之后却仍然存在一些“厂长情结”或“品牌情结”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尚且不够。工商企业对市场和把握市场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基础管理不够扎实,如财务会计、全面预算、内部审计等,粗放的增长方式在本质上没有得到改变。故而规模扩张和多点的生产格局都是我国现代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风险评估问题

我国现代企业中有些企业还没有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在制度上欠缺对风险应有的评估。其主要问题有:企业对风险评估的意识还很薄弱,管理阶层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评估和对其的预测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对风险评估没有正确的方式,手段也较为单一,没有系统科学的考虑,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只会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却没有对所有风险要素的评估,并且存在一定的信息不足、经验缺乏、方法单一的限制,故而易忽视重大的风险及远期的风险因素。

(三)控制活动问题

在控制活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会计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人员的员工素质跟不上,与岗位不符合。全面预算的重视依旧不足够,缺乏执行预算的刚性。我国现代企业中一些企业在全面预算制度建立执行的时间较短,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对执行控制的弱化。集权与分权制度不是很明了,复杂的授权审批程序将行事效率变得更加低,还会出现重复审批的状况。企业整合重组之后令一部分的资产闲置下来,没有作出过严格地记录、限制接触措施很不到位或着越权处置,使得了一些国有资产的流失。运营的分析控制停滞不前,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的缺失。绩效考核指标不足以覆盖所有,缺乏科学性又没有足够理想的激励效果。

(四)信息与沟通的问题

现代企业在信息沟通与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信息沟通程序是很复杂的,以至于沟通不畅,传递不及时抑或不能有效的传递;信息失去了其真实性,信息沟通的质量、时效性、准确性较差,且价值很低;信息的来源受到限制。其获取渠道较窄、成本也比较高,加工的方法也很简单,尤其体现在对国外外部信息的获取与沟通方面;对信息体系的控制很脆弱,加之员工缺乏相应的保密意识,况且信息技术的内控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企业内部的控制需要加强,提出防范风险的意见

(一)内控环境的优化,保证措施的有序执行

内部组织结构要进一步调整,明确各层次的职能和分工,并建立完善的专业化经营的垂直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对于企业的战略控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还要切实地增强资本运营能力,秉持互相制衡协调的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职能部门,不断进行企业的业务分工,重组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理顺工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制度,不断提高人的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以最大的限度来减少企业内部控制之中人为的失误。

(二)风险评估制度必须进行完善,风险评估方法必须开始创新

企业要对其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企业内部的评价进行控制,找出其薄弱的环节,并及时整改。对其方法也要及时创新。结合企业本身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投资风险等,对企业作出评估,进一步管理因环境改变产生了影响的事务。

(三)财务会计的本职工作是否在强化,对企业的经营是否合乎法律规定

面对财务会计的本职工作要不断进行强化管理,同时对企业的行为也要进行规范。故而要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抓起,强化其财务的规范意识,并对其会计人员着重教育,以提升财会人员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

(四)集中信息量,多加沟通,在外面竖起品牌形象,在里面凝聚到人气

现代企业要建立全面的信息沟通体制,明确与企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的收集企业内外的信息。将信息系统的规划好、并与企业的整体战略步骤整合到一起。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流畅,便于内部沟通;也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使得消费者满意商品;供货商也是需要好好沟通材料、价格的,故而十分重要。

(五)结合配套的制度强化内部的监督

充分认识严格规范的重大意义,以确保切实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不合格的问题。对内部也要保持其规范、权威。另外,纪检部门要认真负责,对腐败体系要严加惩处,并防止再次违反。企业也要不定期进行制度的维护,监察制度的执行度。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一套制度、一系列程序更是一种理念和意识。只有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根植企业文化之中,他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为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德勤华.永.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4]高智纬,李可.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历程及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J].中国会计视野,2006

[5]祁广亚.论内控环境及其优化[J].会计之友,2009

[6]李晶.COSO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考[M].天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7]张潇蔚.COSO框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启示[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构建下的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干... 下一篇:浅谈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