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关商业文化浸润儿童成长

时间:2022-06-11 04:15:27

用西关商业文化浸润儿童成长

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回归学生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需要,它不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而且其开发与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生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文昌小学植根深厚的西关商业文化底蕴,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气息,用厚重而鲜活的西关文化浸润文昌学子的成长。

一、探寻:在文化梳理中重识西关商业文明

基于西关商业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自当从认识西关商业文明开始。文昌学生虽然生活在西关,甚或祖祖辈辈都生于斯长于斯,却因“身在此山中”而“不识真面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地域文化,引领他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让地域文化这一瑰宝在教育变革中散发出应有的光芒,便成为课程开发的应有之义。

文昌小学地处广州中心老城区腹地,毗邻著名的上下九商业街区。学校始创于1900年,前身为私立普育小学。从为商家培养后代的私家学堂,发展到今天的公办学校,文昌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西关商业中心的变迁,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鼓励师生一起整理史料,走访西关古迹,梳理西关商业文化脉络,重识西关商业文明。

回访“西来初地”,探寻西关商贸文化之源头。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禅宗达摩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西关下九路登陆登陆,后人在其登岸处立“西来古岸”石碑以作纪念,并建“西来庵”,即今天的华林寺。“西来初地”标志着西关作为古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地位,它连接着通往世界各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还意味着古代西关作为一个河海连通的古港,是珠江连通南海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西关商品贸易往来频繁,呈现出“众夷杂处,万商云集”“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盛况。文昌师生驻足“西来初地”牌坊,观赏“西来古岸”之石碑,回顾“西来初地”的由来,为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进而产生了探寻西关商业文明的热情。

考证“十三行”,追寻西关商贸文化之繁荣。“十三行”兴起于明末清初,是受官方委托而全权掌管对外贸易的商业集团,也是当时中国六大商帮中最强的粤帮代表。从乾隆年间开始,其在西关的管辖地带就是中国对外进出口的唯一口岸,垄断全国进出口贸易两百多年,是清代中国最大的外贸集团。文昌师生考证了诸多史料,例如,中山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黄启臣教授的著作《明清广东商人》提到,清代西关十三行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粤商侨民会馆,在发展商贸关系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交流。

重走“上下九”,感受西关商圈文化之多元。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上下九”拥有“西关商廊”之美誉。整条街由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骑楼茶楼建筑组成,是南欧建筑与广州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更见证着世界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这里既有现代化购物商城,也有诸多传承百年的老字号,还有玉器墟、酸枝街、古董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街,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清平路更是享誉国内外。文昌师生重走“上下九”,在现代商业潮流中触摸古西关遗存,感受现代与传统并存的西关多元商圈文化,身为西关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从重识西关商业文明开始,文昌师生开始探寻西关所蕴含的具有广州特色的近代商业文明之精髓和神韵。植根地域文化的综合活动课程,会拥有更坚实的文化底蕴和实践特征,赋予文昌孩子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的使命感,真正把根留住,为其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践履:在课程创设中传承西关商业精神

在重识西关商业文明中,文昌师生不断探求地域文化的形成、演变轨迹和规律,发掘西关商业文化中的优秀因子,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由此,依托璀璨西关商业文化和文昌师生的个性解读,学校创生了“志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寄望文昌学子通过实践学习,识商、研商、学商、爱商,有志于国家商业兴旺,立志成才。

教材分为商史、商道、商略、商传四大模块,凝聚了西关商业文化精髓,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握商业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商业文明特征,逐渐形成平等意识、自由选择、自由交换意识,而这些正是当代社会自由、民主精神的先导和体现。根据教材内容,学校分别针对三、四、五、个年级学生设计活动主题,并明确活动目标指向。每学期,各年级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

例如,三年级《商史》,上学期活动主题为“广州商业发展――千年商都的古与今”,其目标指向了解探究广州城市的商业发展;下学期活动主题为“社区商业发展――‘上下九’的上下二千年”,其目标指向了解探究学校社区的商业发展。四年级《商道》,上学期活动主题为“买卖中的共赢――网上售卖旧物实践活动”,其目标指向感悟领会商道核心之“互惠互利”;下学期活动主题为“买卖中的合同――商业经营合同探究”,其目标指向感悟领会商道核心之“合约守信”。五年级《商略》,上学期活动主题为“商业活动中的营销技巧――我是小小销售员”,其目标指向探究掌握商略核心之“销售技巧及销售员素质”;下学期活动主题“产品创新与企业发展――广州‘老字号’发展现状调查”,目标则指向感悟领会商略核心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六年级《商传》,上学期活动主题为“商业精英传佳话――探访身边的商业名人”,其目标指向感悟学习商业名人的人格与能力素养;下学期活动主题“财商智慧代代传――从小学理财”,目标指向学习理财的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志商”为文昌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引,用有价值的素材丰富了师生对西关商业文化的感知和体认,更将蕴涵其中的价值融入文昌学子的精神成长。

例如,在“‘上下九’的上下二千年”主题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带着发现眼光实地考察了上下九步行街,并通过网络、图书馆、参访等途径了解上下九;之后的教学中,学校创设了“上下九步行街一日游”活动情境,以旅游团游览上下九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从美食、商业、建筑等方面,深度了解步行街的今昔发展,加深了对西关商业文化的体悟和认识。活动中,教师还结合三年级英语学习内容,设置了向外国友人介绍美食展示环节,将学科知识融入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西关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商业气息,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以情景剧为载体,将活动中的所感所悟编排成剧目,并在学校展演,获得了师生家长的赞誉。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贴近生活实际,受到了孩子们的广泛欢迎,更提高了孩子们探寻西关商业文化的热情。

我们坚信,以开拓、创新、多元、包容的态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定能让文昌师生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更志存高远,担负起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之使命。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小学

上一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教务教学信息推送系统构...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