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效益走进语文课堂

时间:2022-06-11 03:08:18

让高效益走进语文课堂

摘 要: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是了解历史和社会的一扇窗。教师只有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建设好这块主阵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使学生的生命素养和知识素养合二为一,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师生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生命价值;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效益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师生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是师生精神相遇的活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的功能。因此,在关注师生生命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探索中,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师生生命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人人精神愉快,个个情绪激昂。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能照本宣读。如,我在讲“比喻的要求”一项时就照本宣读,学生便不过瘾,说:“老师,你讲的书上都有,就讲点书上没有的嘛!”我急中生智,即兴举了个史无前例的例子:“姑娘好比仙人掌。”不料全班哄然大笑,一会儿班上女生一起造反:“什么,我们竟是仙人掌?”个个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提出诘难。我忙解释说:“仙人掌原来生于沙漠,在艰苦环境中长得生机勃勃,象征中国姑娘顽强奋斗的精神;仙人掌身上有刺,不可轻亵,象征中国姑娘庄重自爱的品格。这是不是‘姑娘好像仙人掌’啊?”话音刚落,掌声骤起,一场风波变为满堂喝彩。这样的取譬与“姑娘好像花一样”大异其趣,新鲜活泼,所以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显得特别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课堂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四十五分钟,是一池死水、枯燥无味的,还是轻松活跃、生动活泼的,完全在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与低。著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说:“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根’,而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而老师就是这个活动的主导者。

因此,语文课堂要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需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境,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如,学习《龟虽寿》一诗时,可以先饱含感情地朗读,然后学生试读,先让他们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接着引导学生交流从电视剧、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关于曹操的故事。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起来,更有同学在座位上摇头晃脑地模仿曹操的样子。古诗的学习,因为有了背后的故事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讲述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来理解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在反复朗读与讨论中,学生对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渐渐明朗起来。在最后全班诵读中,学生激情澎湃地朗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学生饱满的情绪和朗朗的读书声中,可感到他们正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在老师感染、引导下,让学生热爱语文课堂,走进课文塑造的世界里,与文学人物、与作者、与师长、与同窗交流,久而久之,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演说才能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创设自由、民主、活泼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老师的角色谈化,尽量以鼓励,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量让较大胆的学生开始,引导其他不善言语的同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加强口头表达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表达、讲述。

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较强刺激的兴奋点,让学生跃跃欲试,培养“说”的心理态势。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消除“害怕”心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能把“苦差”变为“乐事”。要想让学生站起来讲,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了解学生最敏感的话题,最喜欢的事物……并以此来出题,来迎合他们的心理和爱好。

现今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渴望表现自己的才智。他们思想开放、生性活跃,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是“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的类型。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根据这种基本的心态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适当地加以引导使他们有机会显露“才华”,唤醒学生表达的表现欲,从而表现自我才能――演说才能。

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升教书育人的价值

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能力为中心,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品格为保证,教学的基本价值必须以方法为手段。把学生看作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原封不动地“复制”出这些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切实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不搞单纯的知识学习。“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有机融合为一体,教师通过“教书”实现“育人”,把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五、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彰显教学智慧

恰当合理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综合设计弹性学案至关重要。备课考虑既严密详尽,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等又留有弹性区间,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空间,不设统一标准的答案,留有异想天开的余地,不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束缚思维等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相时而动,为动态生成创造条件,课堂教学才会有含金量,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这样课堂教学就尽可能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只有灵动的学案才能诱使学生思绪飞扬,思维撞击,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彰显教学智慧。

六、让教材走向鲜活,呈现生命的状态

广大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动态点评课”职能、功效,切磋砥砺,共同进步。教师走进教材,走出教材,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引领拓宽教师的开发空间,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准确的开发:重组知识性教材,迁移学法;开发体验性内容、开放性内容,拓宽知识。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还原”,实现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世界的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这就能使教材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转变课堂教学的理念,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课堂才能绽放出智慧的火花,激励师生不断前行!

上一篇:浅谈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的多元化 下一篇:开展旅行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