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旅游酒店业发展特点及战略研究

时间:2022-06-11 02:24:46

泰州旅游酒店业发展特点及战略研究

摘 要: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感应器,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当前泰州旅游酒店业要正视层级不够优化、空间分布欠合理、产品类型单一、国际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实情况,坚持多元化、集团化、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自身优势,真正实现泰州酒店业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旅游酒店; 发展特点; 战略

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感应器,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当前泰州旅游酒店业要正视层级不够优化、空间分布欠合理、产品类型单一、国际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实情况,坚持多元化、集团化、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自身优势,真正实现泰州酒店业的跨越发展。

一.泰州旅游酒店业整体发展特点

(一)数量规模不断增长,成为展示泰州的重要窗口

近些年来,泰州酒店数量不断增加。区位交通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加上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来泰进行商务和旅游活动的客人日益增多。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80.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61亿元,分别增长17.43%和23.3%。大量来泰的客人,推动了泰州酒店业的迅速发展。作为苏中、苏北地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泰州宾馆近10年来接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成功举办十多次国际赛事,成为泰州商务和旅游接待的重要窗口。目前,泰州有一批按照高星级标准在建或计划建设的酒店,3—5年内全市星级酒店特别是高档酒店数量将有较大幅度提升。

(二)档次规模结构基本形成,整体发展变化比较平稳

从规模类型来看,泰州拥有星级酒店、宾馆、饭店、商务酒店、经济型酒店、度假村、招待所、旅馆等各类住宿设施,类型比较齐全。2010年,全市31家挂牌星级酒店中五星1家(占3.23%)、四星6家(占19.35%)、三星17家(占54.84%)、二星7家(占22.58%)。而在“十五”期末的2005年,只有20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1家(占5.0%),四星级2家(占10.0%),三星级9家(占45.0%),二星级8家(占40.0%)。总体来说,“十一五”时期泰州星级酒店的档次规模结构有了一些变化,其中高星级酒店比例有一些增加。在这五年之中,泰州星级酒店客房规模虽然在总量上稍有增加,但各个规模档次的星级酒店及客房数目比例变化并不明显。总体而言,在泰州的星级酒店中,中小型酒店仍占大多数。泰州的高、中、低档次酒店的规模结构初步形成。

(三)地区分布有所扩展,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成正比。

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均有所扩展的同时,泰州星级酒店的分布大体上还是与各地的经贸往来和旅游发展程度成正比,如靖江位列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第36名、江苏省的第9名、泰州市的第1名,近几年实施跨江联动战略,各种经贸活动增多,拥有的星级酒店数量较多、层次也较高;姜堰由于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早且目前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溱湖风景区以及泰州华侨城等景区和名甲天下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旅游业相对发达,拥有的星级酒店数量较多。

(四)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以星级酒店为例,2010年的31家星级酒店中,国有制2家,集体所有制1家,股份制1家,有限责任公司15家,私营9家,中外合资1家,中外合作1家,港澳台合资1家。近几年来,泰州酒店业的国有化、集体化程度逐渐降低。总体来说,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这符合中央确定的企业改制的方向,也符合酒店行业的运转规律,有利于泰州酒店业的良好发展。

从“十一五”起,来泰游客增多,对酒店的需求旺盛,不仅酒店营业收入总额高,客房收入也较高,到“十一五”末纳入旅游系统统计的31家酒店营业收入总额达到7.32亿元,酒店业发展达到泰州历史上较高水平(表2)。2008年、2009上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泰州酒店业发展的各个指标均较2007年相比,增幅不大,平均客房出租率有所下滑。之后通过全省“提质增效”工作实现了恢复性增长,酒店的平均房价、平均客房出租率、营业收入总额、客房收入总体上都呈略微上升趋势。到2010年,酒店业发展逐渐好转,营业收入总额、客房收入增幅较大,营业收入总额比2006年增长了80.74%。在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间,泰州酒店业客房收入均只占酒店营业收入总额的25%左右,与国外酒店业发达地区客房收入占酒店收入总额的70%左右相比,差距太大,这也说明泰州酒店业利润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五)多方资本、精英管理团队进入,推动泰州酒店业进入高竞争时代开放而宽松的政治环境、快速增长的经济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多样化的客源市场,再加上长三角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一切不断地吸引着有眼光的经营者在近几年间不断地涌入泰州的酒店业。泰州酒店业原有的接待功能也将发生本质的变化,传统酒店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全面改变,仅从市场来看,就已经分化成了旅游会展酒店、休闲度假酒店、高档商务酒店、经济型商务酒店、产权式酒店和家庭与社会公寓旅馆等形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泰州酒店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迎来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

二.发展战略

未来5—6年,是泰州从蓄势发展进入到跃升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泰州酒店业发展策略研究,将从中观层面具体化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产业思路,承袭泰州市有关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的总体思路,坚持多元化、集约化、差异化三大发展战略,以推进泰州酒店业健康发展。

(一)经营主体多元化战略

泰州酒店业正处在粗放发展向集约型转变阶段。在发展模式上要立足建立社会各界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多特色经营模式,细化实化各项措施;在资本构成上,千方百计吸引外来资本,力推产权主体多元化;在经营管理上,认真学习借鉴知名酒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泰州酒店业的整体实力。

(二)发展模式集团化战略

酒店业集团化经营是提升酒店竞争实力,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必由之路。泰州酒店业走集团经营之路势在必行,通过本地有实力的企业采取重组、并购等市场手段,横向联合,上下联动,从而建立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酒店旅游集团公司,并谋划上市,同时注重酒店企业招商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吸引外地骨干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鼓励其它行业投资酒店业,是做大做强泰州酒店业的有效途径。

(三)市场竞争差异化战略

差异就是特色,差异就是优势。泰州酒店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损害的不仅是酒店企业本身,而是整个酒店旅游市场。要实现酒店业的良性竞争,必须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细分客源市场,分层经营,避免短兵相接、低水平恶性竞争。一是在产品设计上,要拓宽思路,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商务型、度假型、经济型、产权型等各形式酒店,错开客源类型,实行差别竞争,以特色取胜。二是在视觉形象、服务品质、营销方式上,推陈出新,走国际专业化和本土特色化两条路子,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蔡成浩(1969.09—),男,汉,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建设、旅游经济;

张中兰(1970.04—),女,汉,江苏盐城人,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贸系教师,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行政财务管理。

上一篇:血手降临 利器揭秘 下一篇:10英寸旗舰驾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