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的6个副作用

时间:2022-06-11 02:20:58

干扰素的6个副作用

干扰素作为抗病毒与抗肿瘤制剂,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毒副作用却是普遍存在的,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等。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的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

处理原则: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亦可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

2. 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可导致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

处理原则: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等药物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 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

处理原则: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4. 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处理原则: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 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大于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

处理原则: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多喝水即可。

6.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处理原则:观察治疗结果,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上一篇:羊肉,热乎你的寒冬! 下一篇:冰岛 梦幻冬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