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阅读与仿写

时间:2022-06-11 01:53:16

《我妈》阅读与仿写

【名家范文】

我 妈

钱海燕

上幼儿园时我开始喜欢画画,纸上画不过瘾,就用蜡笔在客厅的白粉墙上涂鸦,踮脚站在凳子上,好像莫高窟里呕心沥血的画匠。爸军人出身,建议先揍我一顿;可妈说,让她画吧,客人可以在书房喝茶。

妈这么宽容并不是想把我培养成张大千或毕加索,她对我说:做你梦想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只要不杀人放火卖国求荣,你快乐我也会快乐,而且,你要懂得为快乐付出代价。

最后这句话我是慢慢弄懂的。那次,巷子口新开了家糖果铺,我天天跑去买薄荷糖吃,妈除了提醒我刷牙并不多说什么。可几天后我要租小人书的钱,妈拒绝:钱已经给你了,你有支配的自由,但自由的限度是每天一毛,就这样。我知道妈一说“就这样”即意味着讨论结束。多说无益,权衡再三,我选择了精神食粮。

从小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进学校变成了一个不听话的学生。有一阵,学校要求中午回家必须睡觉,还要家长写午睡条。但我天生觉少,躺在那里翻来覆去简直活受罪。跟妈商量用阅读代替午睡,她答应了:要是你能保证下午上课不瞌睡。啊,我现在还怀念那些美好的逃睡的夏天中午:窗帘如羞涩的睫毛低垂,电扇轻轻地吹,我躺在冰凉的席子上看唐诗、童话、外国游记、本草纲目,手边一碗冰糖绿豆汤。妈没说过开卷有益之类的话,但她不禁止我看任何课外书。对她来说,书就是书――也许可以用好不好看来区分,但没必要说是否跟学习有关。四年级我看《红楼梦》,妈远远瞄了一眼:“也许你现在还看不懂。”我闲闲翻一页:“懂――黛玉是个爱闹别扭的女孩,比我们班胡晴晴还小心眼,可她心里喜欢宝玉,宝玉也知道。”妈把最后一个饺子扔进锅里:“有道理。”

初中经常逃学,背了画夹去美丽湖写生,到图书馆翻旧杂志,或者干脆在家写诗。妈委婉提醒几次后放弃了说服的努力:我不赞成你这样做,但我保留意见。我希望你有分寸感,而且,我不会替你向老师撒谎请假。一定是“分寸感”三个字触动了我,我把逃学频率控制在每周两次,考试保持在十名之前。爸说以我的聪明应该考前三名,但妈说与考分相比,她更希望我有个宽松丰富的少年时代。“孔子说因材施教,”妈一边擦玻璃一边悄悄对爸说,“你得承认你女儿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妈以前当过老师,其实她常说的话就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的前提。

高中我开始有了点稿费,开始有男孩子到家里来找我――借书,还书,或者什么的。我买了一大堆美丽的画册,买了一个绿色的缎子蝴蝶结,配一条苔绿的丝绒芭蕾裙,在镜子前面照来照去。还有一次,我偷偷买了一支口红,妈妈看见没说话……我也就没用,后来她替我保存起来了。

18岁进大学,先在经济系。当我和一大群女伴关起门听摇滚翻时装杂志时,妈会笑眯眯地敲门端来几碟自己做的绿草冰激凌,顶尖一粒樱桃。她从来没当众问过我的测验成绩。

她笑着说:年轻真好。

那年我有了今生第一次约会,我告诉妈,他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可爱最英俊的男孩子(现在我已经忘了他长什么样子)。周末的夜晚,我兴高采烈地踩着舞步推开家门,看见爸正坐在客厅里开着电视打盹儿,我问他干吗呢,他嘟哝说他喜欢那个侦探片。妈早就睡了。后来,男孩打电话来说对不起:他喜欢另外一个女孩――他只是把我看作一个小妹妹。我哭得枕头都漂了起来。爸摩拳擦掌,声称要去揍那个有眼无珠的小子。妈只是端来一碗汤:喝了就好啦!她微笑:相信吗?有一天你会连他长什么样儿都忘了。

大二那年我转系,转中文。当时经济专业热得像个走红大歌星,中文如式微的贵族小姐粗服乱头可怜巴巴。朋友劝我,喜欢写东西可以把它当业余爱好嘛,我说真喜欢就没法业余――就像真爱一个人,就不愿仅仅给他做情人一样。妈签字,我转了系。毕业后,我在一家报纸做副刊编辑,闲了自己画画插图,偶尔趁约稿外出旅游一番,薪水是当初经济系同学的三分之一。妈问我是否后悔――当时我正在比照同学刚买的一件对我而言太昂贵的晚装裙动手仿做。我想了想,低头画了一道粉线:不。

妈笑了:真是我的女儿。

这似乎是一种夸奖。

(选自《小女贼私房画》)

技法解码

古今刻画母亲的名篇不胜枚举,但这篇写母亲的散文却给人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感,把一位理解女儿、引导女儿、欣赏女儿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刻画得鲜明真切。在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见其风韵,见其神采,见其情致。如:“窗帘如羞涩的睫毛低垂,电扇轻轻地吹,我躺在冰凉的席子上看唐诗……,手边一碗冰糖绿豆汤。”一句看似写自己爱看书,实际上这美好环境的营造展示出的是母亲细致入微的关爱。这是环境的细节刻画。再比如:“妈会笑眯眯地敲门端来几碟自己做的绿草冰激凌,顶尖一粒樱桃”“她笑着说:年轻真好”,笔墨清淡,却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母亲体贴女儿,洋溢着母亲对自己培养出的女儿的那份自豪之情。

其实,本文还有一些细节看似闲笔却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能“于无声处”荡起读者心海中的圈圈涟漪。

【学生跟帖】

歌声与我

杨淑婷

你说,我出生的那个早晨,开满了绚烂的木槿花。村子里有人用破旧的收音机听着《光辉岁月》,伴着院子里“咩咩”的羊叫,震落了树叶上晶莹的露珠。

说这话的时候,你窝在小沙发上,享受着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我坐在小板凳上,枕着你的手臂,耳边萦绕的是多年前的老歌《那些花儿》。

你总能在我烦躁的时候想办法让我安静下来:不说话,只是用老式的收音机一遍一遍放歌给我听。小学毕业的你说不出多少富有哲理的话,你只能借助歌声向我表达你的爱、你的担心,还有鼓励。

我脑神经有些衰弱,睡觉时一点动静都不能有,否则就会失眠。炎热的夏夜里,蛙鸣声此起彼伏,我夜夜失眠。你见我连续几天无精打采,悄悄问妹妹后,得知我失眠,你就在夜里为我播放班德瑞的《月光曲》。我睡得晚,你也就等候至深夜。轻快的音乐钻入耳朵,掩盖了聒噪的蛙鸣,我宛若置身仙境,沉沉睡去,一夜好梦。

整个夏天的夜里,你就静静候在房门前,等你挚爱的女儿熟睡后才悄然离去。而伤心灰暗的日子里,你默默陪在我身边,用你平淡的言语和那些丰富的歌声给我以鼓励。

中考后那沮丧的日子里,我佯装笑脸却被你看穿。你不说话,不看我努力装出的快乐,只是在我独自对着夕阳发呆时,让妹妹每天循环播放五月天的《倔强》。“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励志振奋的歌声触碰到了我的心。我仿佛听到坚韧而慈祥的你,轻轻地,却又十分坚定地说:“孩子,不怕。”刹那间,泪流满面。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你在借用歌声帮我找回失落的倔强!

我不知道四十多岁的你怎会了解那么多流行歌曲,更无从知晓你是怎么找到那些治愈我伤口的歌声。直到有一天弟弟抱怨说,你每次都让他帮你找抒情音乐,励志音乐,钢琴曲,木吉他曲……

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见你佝偻着腰一首又一首地听着那些陌生的歌曲。

母亲,十几年来,你让我与歌声为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因为有你的爱,那些歌声如蜻蜓点水后晕开的涟漪,激荡着我的内心;又恰似红酒,年代越是久远越是醇香,芬芳了我的世界。

点评

本文借鉴了《我妈》的写作特色,达到了“文章用细节去写作”“用细节营造动情点”的写作要求。“我”出生的早晨,“开满了绚烂的木槿花……听着《光辉岁月》,伴着院子里‘咩咩’的羊叫,震落了树叶上晶莹的露珠”是环境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女儿出生时最温馨也是最强烈的记忆。“你窝在小沙发上,享受着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我坐在小板凳上,枕着你的手臂,耳边萦绕的是多年前的老歌《那些花儿》”一处,是一幅母女情深的油画!母亲“就在夜里为我播放班德瑞的《月光曲》……轻快的音乐钻入耳朵,掩盖了聒噪的蛙鸣,我宛若置身仙境”和“你佝偻着腰一首又一首地听着那些陌生的歌曲”两处细节描绘,着墨不多,情意深长,更是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总之,本文用清晰的“歌声”为经,以动人的细节为纬来架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上一篇:专家深度解读宝宝防丙肝 下一篇:对提升金融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