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渺渺白杨沟

时间:2022-06-11 12:24:57

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

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哈密市白杨沟佛寺遗址群本体维修加固工作,对这里进行了第一期考古清理工作。

一座高约10米的坐佛出现在人们面前。主持此项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介绍,这可能是新疆迄今发现的最大坐佛,白杨沟佛寺遗址群最早的建设年代可能在隋朝之前,繁荣期在唐朝。

见证历史遗存

2015年3月11日下午,新疆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修复中心的专家们驱车白杨沟。

出哈密市向西北方向60多公里,就看到了白杨河,来到五堡乡的一片荒地,脚下的黄土是哈密白杨沟佛寺遗址群核心地带,曾经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佛寺、佛塔、石窟,南北长达十余公里。白杨河的东岸山脊上,也看得到众多的佛寺遗迹,有寺、有塔、有窟。

考古专家最终的商讨结果是,立即启动白杨沟佛寺遗址的修复工程,让这片曾经辉煌的佛寺重见天日。

有资料表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这里还有很大很密的树林,即使在白天,附近放羊的小孩也不敢进去。在附近依然有着潺潺流水的河床上,考古人员看到了被水冲刷出来、已经深埋在黄土下面50厘米左右的唐代地面。那是用唐代一尺见方的平砖铺设的地面,砖依然非常坚硬,泛着久远的暗红色。

白杨河的西岸不仅有佛寺,还有石窟、舍利塔等。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整体,但1000多年的冲刷和水土变迁,使它们中间原来的小溪变成了今天的小河,佛寺因此也被分隔在了两边。

目前保存下来的白杨沟佛寺遗址中的大殿在西岸,正中为一泥塑坐佛,坐佛前面厅堂两侧,还应该有天王立像,现在只剩下两个底座了。

一些资料称,这里的坐佛是新疆最大的泥塑坐佛,是以经过雕琢的山崖壁为主体、上面再用泥塑来呈现的佛像。从残存情况来看,高度至少在10米以上,它的表面平整,有彩色的痕迹,原来应该是彩绘坐佛。

倾听历史钩沉

一个人的到来,曾让这里名声大振。

唐贞观三年(629年)秋八月或者更早的时间,玄奘开始了他的西行求法之旅。

刚开始还是比较顺利,只是人们对河西路途险恶的描述,诸如“洄波甚急,深不可渡的葫芦河”、守卫森严的关外五烽……让玄奘十分踌躇。非常不巧的是,不久,他的马死了,向导也没有找到。继续前行还是返回,成为玄奘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此时,石磐陀出现在他身边,两人一起离开玉门关。但一路的艰辛让曾经信誓旦旦的石磐陀改变了主意。玄奘孤独地前进了40多公里后,见到了第一座烽燧。

到烽燧下面取水的时候,险些被一支箭射中膝盖。接着又有一支箭射来,无奈之下,他大声介绍了自己。守卫烽燧的校尉王祥了解情况后,被玄奘求法决心所感动,不但放行,还护送5公里,介绍了守卫第四座烽燧的王伯陇。王伯陇盛情接待了玄奘,临别时,还送了盛水的皮囊和干粮。

离开了5座烽燧后,玄奘走进了上无水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绵延400余公里的莫延贺碛。很快,玄奘遭遇到了最艰难的经历。

他不仅迷了路,还倾倒了水袋,空旷的戈壁荒漠中,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调转马头往回走了5公里多后,玄奘昏沉中蓦然想起以前发过的誓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困苦到了第5天,玄奘终于倒在了荒漠里。半夜里,他忽然感到有股清凉的风轻轻拂过疲惫不堪的衰弱身体。玄奘清醒过来,但很快又睡着了。睡梦中,见一大神问:“何不强行,而更卧也。”惊醒后,玄奘勉强骑马前进了5公里,老马突然自己改变了方向,向另外一条路跑去,玄奘用尽办法,马也没有停下来。

又走了几里地后,天已经大亮,玄奘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青草地,玄奘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带足了水草,继续前行。两天后,出了大漠流沙,来到了伊州(哈密古称)。

在一间小寺庙里,玄奘见到了3位中原来的僧人。其中一位老僧衣不及带,跣足出迎,抱住玄奘大哭,哽咽不能自已。

玄奘逗留伊州的时间只有10天。10天里,玄奘与小寺庙里的僧人,尤其是那位老僧的交流是深刻的。玄奘离开伊州6天后,到了高昌,旅程的艰难岁月基本上结束。

触摸历史文明

晚年的玄奘常常会回忆起西行的旧事,其中最清楚的就是伊州之前以及在伊州那些天的事情。

门徒慧立在玄奘逝世后,找到了玄奘弟子辩机的部分手稿,加上玄奘以前在他面前的回忆,撰写了《三藏法师传》。因为遗缺较多,自己也觉得不能真实反映玄奘的求法经历,因此不是很满意,所以就深藏起来,秘不示人。到了临终时,才公之于世。

西行求法归国后的玄奘专心译经。他可能不知道,伊州的佛寺已经远非他经过时的那样,不仅是大大小小的佛寺林立,而且有了更多的佛塔石窟,俨然已是一片西域新的佛教圣土。

历史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当年玄奘经历过的唐代伊州冶下的纳职城以北的佛寺,就是今天五堡乡以北这片残垣断壁之地。

大殿北侧有一石窟,石窟内部壁画基本全被破坏,中间有一截面为方形的中心柱;大殿后面是一建筑群,因为大殿中的坐佛是以山体断崖修建的,所以这个建筑群修建在佛像的正后方。

距大殿北部30多米的地方,有一座专门开凿了石窟的山丘。山丘顶部还有一些建筑的基址,据推测有房屋,也有佛塔。

大殿背后的建筑很像一个四合院,东、西、北三面似乎有厢房,作为僧房使用,靠近北面有一土台,整体布局像是一座讲经的场所。在这座建筑的墙面和大殿的墙面之间,还可以看出先后修筑的痕迹。建筑南面有一座小禅房,保存比较完整。

离开大殿建筑区向南前进300多米后,可以看到一座舍利塔,它周身浑圆而残破,写满了沧桑。塔东侧3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座禅室,顶部平面呈四边有伸出方楞的四方形,原来可能有塔刹之类的装饰。

舍利塔南面不远处的小土台上,是一座小寺庙,坐北朝南,三间房屋东西并列,最东面的房间北墙上开有一个较低的门洞,通向后面。寺庙北墙后有一道夹墙,两墙之间是一条斜坡甬道,由此可以登上寺庙屋顶,上面原来可能是一座佛塔。

于建军推测,这可能就是玄奘初到伊州时见到那位无名老僧的小寺院,而舍利塔可能就埋藏着那位无名老僧。

从这里继续向南六七公里范围内,还有库木图鲁、央达克、甲郎聚龙佛教遗址。再向南,就是拉甫却克古城了,这是唐代的城址――伊州冶下纳职城的所在。

伊州佛教的发展毕竟或多或少地与玄奘有关,玄奘在莫延贺碛中的艰难岁月,锤炼了他的意志,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上一篇:高兴学来的东西才不会忘 下一篇:《卑劣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