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沉穆 金星生辉

时间:2022-06-11 12:14:04

紫檀,字面一谓“紫”,一曰“檀”。檀,梵语中解释为布施,而我们称之为善木。

紫,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晋 崔豹《古今注》),看似简单的二字却透露出紫檀木被人们所推崇的缘由。

紫檀的历史

人们常说“紫气东来”,大多数人只知道它是形容皇家气象、祥瑞之气。而不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某种神人、圣人身上所带的气象;二是指宝物或者神圣之物散发出来的祥瑞之气。

历史上的紫檀之盛名兴起于明初,原因是明代帝王对“紫”的崇尚。紫檀木被冠以“帝王木”“红木之王”等称号。而紫檀木正式作为器具用材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孟浩然《凉州词》诗云:“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唐代诗人笔下所记的“紫檀槽”,就是唐代乐器曲项琵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槽”。琵琶槽是琵琶工艺制作中非常考究的部分,因为它与琵琶的音质、音色共鸣都有着直接关系,故曲项琵琶槽一般采用较为优质的木材做成,而紫檀木因为木质坚实,纹理细致,色泽晶莹、美观,故被唐代的工匠选为制作琵琶的上好材料。从现存的实物来看,今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文物中就有一件螺甸紫檀五弦琵琶琴,这件紫檀五弦琵琶琴为上述诗文中的记载提供了物证。不过当时紫檀木尚未广泛使用,主要还是被用作乐器上的部件或卷书的画轴之类。

经过唐宋社会经济、手工业不断的发展,到了元代,罗盘的广泛应用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展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元代杰出的维吾尔族航海家亦黑迷失奉元廷旨意,数度泛海浮舟出使外洋。据《元史》记载,亦黑迷失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使马八儿国,取其佛钵舍利,浮海阻风,行一年乃至,得其良医善药,遂以其国人来贡方物,又以私钱购紫檀木殿才并献之”。当时元朝正大肆营建大都的宫殿,而紫檀木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殿材。马八儿国是印度南部的古国,它与俱蓝国统称为忻都里地,是元代对印度次大陆的统称,与元代关系密切。而马八儿国位于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其地理位置与今天印度南部的迈索尔接近,所以亦黑迷失从马八儿国购进的紫檀木应是极为珍贵的“檀香紫檀”,即我们俗称的小叶紫檀。而这些紫檀木用在什么地方了呢?据元朝王士点所撰《禁扁》一书专门记载各宫殿的殿名,其中就有“紫檀(西)殿”之名。元大都兴建于至元四年,“至元十年十月初建正殿、寝殿、香阁、周庑,两翼室。十一年正月朔,宫阙告成……元至元二十八年三月……发侍卫兵营紫檀殿”。紫檀殿的整体建筑以紫檀木为之。紫檀殿虽非正殿,但它在元朝宫殿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元世祖忽必烈病情危笃,于紫檀殿内辞世,正说明该殿为元世祖之寝殿,紫檀殿在元代皇宫里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明朝时,紫檀更为皇家所重视。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中,紫檀木就占了一定的销量。但是这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远远不能满足,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员赴南洋专门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紫檀木几乎被采伐殆尽。明末清初,域外所产紫檀木大多尽汇集于中国。

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资源已近枯竭。

清初,紫檀家具几乎为宫廷垄断,户部专门在南亚、东南亚设立采购点为宫廷采购紫檀。清朝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悉数购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紫檀已被收购殆尽。这些木料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60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宫内仅存的紫檀木被全数用光。

紫檀木自国人认识以来就是珍贵之材,帝王对它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沉穆的外表,更是因为它暗合了帝王千秋大业、一统江山的思想。这种情愫自明代开始被帝王、豪门贵族、文人雅士不停地丰富,除宫廷建筑用材外,还被制成各种家具及文房用具等。这也是当今人们会对小叶紫檀情有独钟、倍加珍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叶紫檀的性质

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拉丁学名为P.santalinus。檀香紫檀为紫檀中精品,密度大、棕眼小是其显著的特点。紫檀质地在众木材中最为坚硬,纹理细密。色泽从深黑到红棕,变幻多样。其生长速度缓慢,5年才一年轮,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非一般木材所能比。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红,老者发紫;新者掉色,老者不掉。

鉴定紫檀木有一些简单方法。如用酒精棉球在木头表面轻轻一擦,若呈紫红色即为紫檀。亦可从木头上刮下一点,浸在酒中,若出现一道道红色丝条,便是紫檀木。

小叶紫檀分类主要从颜色与料质上区分。

从颜色来分:

1.腥红料:比重稍轻,油质感较差,发干,颜色腥红发艳,少有金星金丝。

2.深紫料:质地缜密,比重大,油性强,难见纹理,金星金丝密集。

3.紫黑:表面发黑,光亮,犀牛角质般润泽。是紫檀的上上品,十分少见。

4.紫黄:此种紫檀为人工引种,径级较大,少有空洞,比重接近1。外表上与普通紫檀没分别,但可以从断面看到紫色圈与黄色圈相连,色差明显,锯出的板材呈浅黄色,指甲抠划即留痕,黄色部分材质很疏松。造假者往往先加工成紫檀色,再用硬化剂做固化处理,大部分人是看不出来的。价格因此很便宜,是紫檀正常价的一半。

从质料来分:

1.金星紫檀:因木头导管充满橘红色树胶及紫檀表,而使全身或局部产生肉眼可见的金星金丝,油质感强,此为紫檀中的上品。火纹满星者密度很高,木质也硬,比重能达1.35以上。

2.花梨纹紫檀:或称牛毛纹紫檀。此木导管线弯曲似蟹爬痕迹,藏家称之为蟹爪纹或S纹。经长期使用存放,其导管线呈灰白色,形似卷曲的牛毛,故称牛毛纹紫檀。为紫檀中的中品。

3.鸡血紫檀:木材表面少有或没有纹理及金星金丝,颜色发暗似鸡血色。为紫檀中的下品。

4.豆瓣紫檀:此料锯开后表面有规则排列连绵不断的似珍珠图案,周围呈紫红色。这种料加工十分困难,很容易崩茬,形成小坑。当然若处理好,会有意想不到的美感。

5.瘿木紫檀:简单来说瘿木也就是树瘤,是树的一种病态。紫檀瘿子出现的几率要比金星还低,表现形式也很多。注意这里所说的瘿木不同于树疖子,树疖子是树杈砍掉以后留下的。

实际上紫檀木的这些特征,与其生长环境、气候、土壤、阴阳坡及砍伐时间、堆放条件均有关系。陈青度教授研究后指出,紫檀喜光,耐干热气候,天然分布于干旱多岩的丘陵山地,海拔150~1000米,喜肥活、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冲击土,不耐积水。干旱时期生长近乎停止。如果是生长条件差的山地紫檀,生长必定缓慢,纹理极难用肉眼观察到。如果砍伐后置于潮热、干旱的山地里,则成色没星都会很好。如果生长于空气湿润土质肥沃及高温气候的地方,紫檀的生长较快,年轮及纹理肉眼可见,油性会差,手感发涩,颜色也不一,并带浅红或浅黄色。有时同一棵树,锯解的方法不同,其表面物征也不同,有可能两种以上的表面现象同时存在于一体,这也是紫檀的魅力所在。

极品小叶紫檀应该从纹理、牛毛纹、生长年限、油性等方面进行总体衡量。

第一,纹理交错十分美妙。我们通常说到紫檀的纹理和纹路,纹理即紫檀的花纹,也就是黑色和红色相互交错的花纹;而纹路指的是紫檀的棕眼和棕线在其表面呈现出来的脉络。

第二,牛毛纹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极品的小叶紫檀来说,牛毛纹金星随处可见或偶有并存。

第三,野生且生长年头长久。极品紫檀都是野生的老紫檀,一般认为生长年头在800年以上。

第四,油性、密度和质地都比较好。油性说的是紫檀内部含有的一种长期生长和氧化后所具有的油脂,这种油脂在对木料进行打磨时,可以看到砂轮磨过的地方略带油黑色,且伴有香香的烟气冒出。

第五,整块心材没裂没空。紫檀有“十檀九空”的说法,一般空心严重,大料很少。当然新料里面大料不空很常见,可是老紫檀中就寥寥无几。

紫檀在今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逐渐富裕,生活改善,喜欢古典传统家具成为一种时尚,而其中紫檀家具则成为富有阶层使用、收藏的宠儿。市场需求的日盛,加上紫檀木被列入保护对象,禁止采伐,有关国家也严控出口,因此其价格迅速攀升,5年间价格上升了10倍以上。2013年的市场价已超过百万元每吨,而且呈现出有价无货的状态。

责编 有仪

上一篇:海外中国文物现状丛书首卷 下一篇:如何运用好财政政策服务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