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校长专业标准何以必要

时间:2022-06-11 11:51:14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校长专业标准何以必要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下文简称《校长专业标准》)。该标准的颁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基本特征和主要价值的视角,从四个方面对校长专业标准予以解读。

一、《校长专业标准》明确了校长的职业定位,确定了其“专业人员”身份,为校长专业化实践奠定了制度基础

新出台的《校长专业标准》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在于,有助于促进校长职业真正实现“非行政化”和“非教师化”,有助于校长确认自己的“专业人员”身份,增强校长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为什么提“专业”而不提“职业”呢?这是因为专业和职业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职业种类繁多,各种职业的成熟度相差甚远。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社会职业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2.半(准)专业性职业,如护士、图书管理员等。3.非专业性职业,如售货员、勤杂工等。

而专业,就是专业性职业的简称,它可以被通俗地理解为“高级职业”。专业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必须具备一整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它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从事的。

以此来衡量我国中小学校长这一职业,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校长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属性的模糊性,校长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等尚未界定清楚。

追根溯源,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小学校长是一种职业”的意识相对淡薄。由于专业化是指职业的专业化,因此,承认“校长是一种职业”是讨论校长专业化问题的逻辑前提。但一方面受官本位政治文化的影响,我国长期沿用行政体制对校长进行管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校长被认为是上级党委和政府直接任命或选任的“干部”。直到现在,校长职业仍然具有很强的行政官员的色彩;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校长都是“教而优则仕”,从优秀教师直接走上学校的行政管理岗位,而且不少校长在担任校长职务后仍继续兼任教学工作,所以仍认为自己是“教师”,而没有把校长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同时,校长的职称大都是按照教师职称标准进行评定,更加强化了对这种观点的认同。这两种看法是导致校长职业意识淡薄的主观因素,而职业意识的淡薄,又进一步阻碍了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此时,建立一套校长专业标准势在必行,以便对校长这一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进行清楚界定。《校长专业标准》因此应运而生。它的出台,不仅是增强校长职业认同感和专业责任感的关键所在,而且有助于提升校长职业的专业性,提高校长职业的社会地位。

二、《校长专业标准》内容系统全面,对校长的专业职责和专业要求予以全面系统的规范,能够全面指导与支撑校长的专业发展

考察许多国家的校长专业标准,可以发现,校长专业标准的框架主要由两个维度构成:活动维度和素质维度。

活动维度是指“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职业活动”,明确校长应该做什么。我国《校长专业标准》把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职业活动分为以下六种:1.规划学校发展;2.营造育人文化;3.领导课程教学;4.引领教师成长;5.优化内部管理;6.调适外部环境。

我国《校长专业标准》把这六种职业活动称之为“专业职责”。这六种活动是对校长工作的高度概括,既简明扼要,又系统全面。对于指导校长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校长专业标准框架的另一个维度是专业素质维度,该维度一般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

任何一类专业都有自己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为校长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是校长从事学校管理活动的依据。专业能力是校长成功解决某种问题所表现出的有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则表现为运用和操作知识的能力。专门性职业对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贡献,这种社会功能属性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精神以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和承担社会责任,具体说,专业精神包括了校长个体的专业理念、专业伦理以及专业自我三方面内容,“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修养”、“专业信念”等都是相关的概念表述。如果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解决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那专业精神更多地强调“愿不愿”。

应该说,我国《校长专业标准》从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等三个维度界定校长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是相互对应的。

但是,仅凭知识、能力、精神三个方面还不能完全建构起“校长专业标准”。因为这三者只是专业素质的“形式要素”,它们回答不了“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精神”这一实质问题。因此,形式要素必须与“实质要素”即活动维度结合,才能具体化。也就是说,根据校长的职业活动,确定校长每一种职业活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最后得出校长专业标准的各项具体指标。

我国《校长专业标准》具体内容的开发思路与此相似。每一项“专业职责”(职业活动)中,都提出了相应的10条“专业要求”(专业素质要求)。其中,专业理解与认识3条、专业知识与方法3条、专业能力与行为4条。这样,我国的《校长专业标准》把校长的专业职责确定为6项,对于校长的具体专业要求共有60条。因此,可以把我国的《校长专业标准》称为“校长专业标准60条”。

这60条专业标准不是随意确定的。它不仅充分反映了我国校长专业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充分借鉴了其他国家制定校长专业标准的新经验,而且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校长队伍素质的新要求。在我国教育史上,我国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对于校长的素质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结构化的具体要求,任何一位校长,不论是初任校长还是资深校长,不论是教育从业人员还是其他行业人员,都可以从这60条,中看到对于校长的具体素质要求。因此,《校长专业标准》为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素质评价、外部监督提供了具体的指标框架。

三、《校长专业标准》实践导向鲜明,能积极回应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针砭教育时弊,有利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

我国的《校长专业标准》,其实践导向的特点非常鲜明。例如,《校长专业标准》第1条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校长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使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再如,《校长专业标准》第28、29、30条要求校长追求教育的内涵发展,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具体表述是: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及少先队活动等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第28条);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深入课堂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数量(第29条);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建立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不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第30条)。

这些具体而微的标准,给校长队伍专业化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也使《校长专业标准》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四、《校长专业标准》应用范围广泛,对于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对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校长管理制度都具有重要价值,用足用好《校长专业标准》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综观《校长专业标准》,它强调了五个基本理念,即校长的核心使命是“育人为本”、“引领发展”;校长个人素养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校长要保持专业水准,需要“终身学习”。

校长在履行自身专业职责时,应以这五个基本理念为引领。校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核心使命是“育人”,而不同于医院院长的“救死扶伤”。因此,校长在履行专业职责时,要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作为校长,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校长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要德才兼备,要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尽管《校长专业标准》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是校长。但其最后归宿则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校长专业标准》实际上是校长如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是超越现实的相对较高的标准,对于校长具有引领作用。正如美国学者威穆尔(Elaine L,Wilmore)在谈到美国校长专业标准时所说的那样:“对学校来说,要想获得学校的发展,必须树立较高的标准。高标准才有高绩效。如果最初只设立了一个很低的标准,那么你所能得到的不过就是如此罢了。然而,这些标准真是所谓高不可攀的梦想吗?实际上不是的。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通向学校发展未来的具体途径,它们指向了较高的目标。这些标准为所有的学校领导者提供了成为杰出领导者的基本框架。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对学校进行规划以达到标准中描述的状态。”

此外,《校长专业标准》对于完善校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意义。我国校长管理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不少重要的校长管理制度如聘任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工作保障制度等都不完善。而《校长专业标准》则有助于完善这些制度。有了科学、合理的专业标准,明确了校长应具备怎样的知识、能力结构,才能保障聘任到优秀的校长,才能以此对校长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才能按照校长能力的大小和工作效能的高低制定相应的薪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长队伍建设成就显著。但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育质量与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校长队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对于我国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而言,既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我们要充分发挥《校长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充分用好、用足该标准。

上一篇:用对话走近学生心灵 下一篇:让改革者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