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扫墓:慎终追远能否代劳?

时间:2022-06-11 11:37:06

代客扫墓:慎终追远能否代劳?

专家观点

刘晓春

中山大学教授

代客扫墓现象的出现,是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遭遇的冲突。现代社会人口大量流动,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跟传统乡土的“根”是脱离的。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伦理的表达遇到障碍,才出现了代客扫墓的现象。从情感上说,慎终追远,由子孙亲自去表达更合适,如果能够到要尽量亲自拜祭。但如果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实在无法亲自到场,请他人代为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可以理解。

苑广阔

时事评论员

对商家来说,由于有利可图,代客扫墓不足为奇。但如果真有人出钱购买这种服务,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尽管我国古代也存在代人扫墓,但其范围基本限于亲朋好友之间,完全是出于情义而绝非商业交易。眼下一些网络商家的代客扫墓,则完全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一种商业交易。

其实,除了这种只有金钱交换而没有感情基础的代客扫墓,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其他替代办法。比如,如果亲人有生前照片的话,可以把他的照片擦拭干净,摆放整齐,在厅前点上几根香,给家人讲讲逝去亲人的生平事迹。又比如,通过建立“网络祠堂”祭奠先人,以寄哀思。

必须承认,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仪式感,但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仪式。无论是在家还是在网上祭奠,都没有改变清明怀念和祭奠已逝亲人的精神内涵,既省时又省钱,又何必花钱帮衬商家的“扫墓生意”呢?

尹小俊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情感需求和金钱挂钩,总会让人怀疑情感的真实性,找人扫墓的做法并不妥当。本质来讲,清明拜祭表达的是一种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从这个角度分析,尽孝心还需亲力亲为,这样才能让逝者得到安慰,让生者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把清明扫墓商业化就丧失了扫墓的初衷,没有任何意义。时代改变了很多东西,也让人们对祖先的理解出现了很多变化,但不应该出现扫墓这种情况,有些事情可以变化,但有的习俗不能改变。

网民论政

21世纪的梦:让他人代自己表达对先人哀思,对于那些不能亲自去祭拜的人来说是可取的,收费是无可厚非的。

沙滩上的鱼:清明扫墓缅怀先人,如果可以找人代扫墓,那么代做子女的可有?

春色归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变得什么都用金钱来衡量,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如果连中华民族的根基都失去了,还提什么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正在散失,我们留给后代的又能有什么?

琳达:总体来说,代人扫墓还是很不错的,很有创意。人在异地,或人老体弱、没有后人的,有人代为扫墓,不使墓地荒芜,也是不错的办法。

欧阳:纵然有特殊情况不能去扫墓,那不去也罢,还公然把“形式主义”也用上了,而这种“形式主义”中又参杂着对传统习俗的亵渎,连起码的虔诚都没有了。

樱子:我觉得扫墓是有人的情感在里面的,亦或是一种原则或者是价值观,一般人都会亲力亲为,倘若是找网店代扫墓的情况,大抵是没有时间,而代扫墓网店的兴起也是着力于服务“时间荒”的人群,虽说是有利益因素在,但至少比那些忘却祖先传统的人要值得颂扬。

邵俊国:一些人抽不出时间到先人墓前拜祭,于是就有了“请人扫墓”的想法。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商家瞄准这一商机,推出了代客扫墓的业务,形式上轰轰烈烈、花样繁多,掩盖不了把拜祭当成表演的事实。说白了,如此想方设法“糊弄死人”,其实还是做给活人看的,并无任何意义可言。

张志斌:扫墓是红白事行业的一门老业务,只不过增加了各种套餐罢了。不过这个收费很有意思,扫墓业务充分反映了当前社会财富分配的基本原则:念悼词50元,收入最低,因为他有文化;磕头100元,这个是力气活,而且会磕头、敢磕头的,收入能差吗?哭坟150元,这个是表演活,自然就贵。

漫游世界:祭拜,可以在墓前祭拜,也可以在死者遗像前祭拜,也可在网络空间表达自己情感,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应当立足于自己的真情表达。商家推出的代祭显然是因利而为。

湖南剑青:清明扫墓,是民族传统习俗,其中蕴含着深深的亲情和无可替代的血脉之爱。远在天涯的游子,对亲人的祭奠,完全可以在旅居之地,借清明之日,心香一瓣、心语一篇、心念一得、心情一表,如此足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上一篇: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变迁始末 下一篇:供电企业一般管理人员通用能力素质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