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概念PPT,打造精湛教师团队

时间:2022-06-11 09:36:59

借鉴新概念PPT,打造精湛教师团队

近年来,各种教师的说课技能竞赛陈出不穷,大家为了能在各个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展示本校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同行的肯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可是有时付出很多结果却并不理想。我想老师们应该思考一下:别人的成绩为什么会比我好?当然原因会有很多: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新颖、表达是否通俗流畅、教态是否大方自然、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展示课件是否美观能否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等等。参加2011年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听了陈三明教授的“新概念PPT多媒体制作”这门课后,我有了一些启发。

这门课的中心就是:新概念PPT是一种新的理念与思维,一组新的软件群的有机体,是一套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组合拳。在旧的软件中操作再怎么游刃有余,都不能做出比新软件更先进、更让人震撼的课件来。现代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如此快,教师的理念和操作跟不上,迟早和社会脱节,又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学生?更别说在教师竞赛中展示自己的风采、获得殊荣了。

那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一窝蜂地学习新软件技术?各个都要成为电脑技术高手,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了呢?这不可能也不需要。新概念中的PPT是一个展示的平台,在那上面可以看到的各种漂亮的图片、灵活的动画、优美的音乐、人性化的在线测试、直观实用的表格图例等等,但这些并不全是新概念PPT自己带有的功能,而是制作者根据自己的思路和创意,利用其他各种软件工具先独立制作好想要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效果,然后将做好的各个作品巧妙地融合进来。最后有机结合作为一个完整、精致、科学的作品展示给观众。最大程度地有效、美观、直观地表达制作者的意思。

由此我联想到一些现状:某些学校在接到各种说课比赛的通知时,往往是相关领导结合教师的任课情况,直接就安排给某个教师,或者在组里按照轮流制度摊派。只要有人接了这个活,其他人就像解除警报般撤离,认为和自己就毫无关系了。或者是有些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要求承担比赛任务,然后就废寝忘食地闭门造车。做好作品后在比赛前校内或组内试讲了一下,其他老师给一些小建议。再根据这些建议适当地修改修改。当然这样做,参赛教师有时也有可能会获得较好成绩,但要夺得桂冠却非常艰难。因为这种做法既不能有利于参赛教师取得优异成绩,也没能把专业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全组的老师都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达到共同学习和进步。

其实参赛老师就像要展示在评委和观众前的PPT,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语言的表述来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展示教学设计、阐述教学难点、体现教学创意。从而得到大家的肯定。这并不仅仅反映的是个人的水平,还代表了整个专业组甚至该校的教学理念和水平。所以近年来教师的说课比赛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全组教师能有效地发挥类似支持新概念PPT幕后软件的作用,那我们参赛教师展示的就是完美团队的精致作品。

如何做到这点呢?我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树立全局观念和合作意识

思想和目标是行动的驱动器。没有共同的追求,没有共同奉献的原则,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私利而做事,这充其量是散兵游勇的组合,根本不是专业团队。团队精神的最大特点是:在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最终是追求团体的合力、凝聚力以及最佳的整体效益。所以我们不能对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而是将个人利益和目标融合到团体利益和目标中,从自发遵循团队原则发展到自觉维护团队目标和利益上。

教育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利益有所竞争时,也许这种合作关系就会有所破坏,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教学理念、育人目标等这些都是支持我们持续合作的动力。只有在对目标认知和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强的团队、才能鼓舞团队前进的斗志。

二、挖掘本组教师优势,定位软件功能

每个教师由于年龄、阅历、教学经验、个性、专长、爱好

等因素不同,自然会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如果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好任务,不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应用软件了吗?例如有些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可能经验不足,但电脑技术却是组里的高手,他就可以承担为参赛教师解决某些课件制作方面的问题。有些老教师电脑技术落后,但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则可以为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把把关。有些教师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强,教研工作研究得深,则可以为参赛教师的信息披露与表述上提供帮助。这样,参赛教师与他们形成了一个团队。不再是孤军奋战、闭门造车的窘况了。

三、分清主次,区别主导与配合的作用

形成了团队,不代表就是将大家的想法和意思一锅熟地端上来,如何集合团队的智慧,既要反映本专业或本校的教学水平又要体现参赛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特色呢?如果全组人员共同制作好一个作品,只是找某个参赛教师上台表演,这无疑是个傀儡,对参赛教师的教学成长、自我提升又有什么作用?

所以,一定要明确参赛教师的想法和设计是主导、是这个作品的灵魂。团队的其他教师只是配合他达到效果,对一些明显的错误或不足给予指正,各种建议的取舍也由参赛教师决定。总之,团队其他成员只能配合、帮助但不干涉和主导参赛教师的教学思想。

四、积极沟通、反复验证达到完美统一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就像同一本剧本,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拍摄理念,不同的演员表演给观众的感受也会不同。但是当导演、演员、灯光、美工、音效、道具、布景等环节能好好沟通、配合主题、理解并配合得天衣无缝时,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就不再是苍白的剧本,而是有血有肉、可歌可泣能打动观众的大片了。

所以以教材为剧本,参赛教师为导演,团队的其他教师作为各个组成配合部门,共同对教材进行二度三度消化,认真交流,达到共识。每个人对这个作品有着共同的感受,这样做出的效果才能真正完美、有灵气。否则像有些老师的课件让人感觉讲是一个人的想法,课件表达的却是另一个人的手法。

五、制定科学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考虑全盘利益

从“经济人”的角度考虑,对比赛前各人的加班投入以及比赛后获得的奖金分配都应提前制定方案,既可以避免前期工作的松懈又可减少后期的争议。只有将团队的利益分配到具体的岗位、个人才能更好地保证团队的目标完成。

借着“没有全能的软件,却有完善的集成”理念引出了“没有完美的人才,但有完美的团队”的概念。当我们的团队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变成一件视觉艺术品,得到评委观众的认可和夸奖,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让大家耳目一新,赏心悦目。自然会得到理想成绩。而且长期形成风格后,本专业组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是如此要求自己,那我们的学生会更愿意在愉悦的心情氛围下学习我们传授的专业知识。运用团队协作形成的模式把我们的知识与理念更形象、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只有将自己的工作像艺术品一样对待才能真正爱上它,并全力全意地为教育事业付出,教师本人也逐渐成长、成熟并在教育生涯上硕果累累!

上一篇:不让一个掉队,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启航 下一篇:播洒爱的阳光,收获花的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