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歌会 第13期

时间:2022-06-11 07:12:32

四弦弹起来,烟盒舞跳起来,节日的彝山沸腾了。

如今的民族节日,很少能让人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东西了。然而,就在滇南高原上的石屏县东南部山区,彝族传统歌会“花街节”却在一片茂密的山林与碧绿的草地上,以自然原生态的名义,质朴而又悠然地延续着……

早就听说过石屏县牛街镇扯直彝山的“花街歌会”,也曾看过彝山歌会的精彩摄影,日前,两年一度的扯直彝山“花街歌会”开场了。我加入到石屏影友采访团,穿山岭、过河流,一路驰骋,到了扯直。这是一个石屏与建水交界的边远山区集市———民风淳朴,特点浓郁,早已有名。

村委会何主任告诉我们,扯直是彝话,意为做饭给别人吃的地方。可是当我们看到节日的气氛日渐浓烈,来自四面八方的盛装青年男女拥入街心,百十辆摩托排满街道两旁空地时,你还能认定这就是从前“做饭以供路人食用”的穷山僻壤的牛车、马帮驿站么?

赶快去饱览“花街歌会”那迷人的风采。不过十多分钟,我们便进入一片数万平方米的密林与草地构建的天然花街赛歌比舞场。

中午12时,在一阵激烈的鞭炮声中,彝家汉子悠扬的牛角号与长号吹开了花街赛歌会的序幕。

街在林间赶,一片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庇荫着人们。左侧,牛车、马车排成一溜儿“货架店铺”——水果、糕点、豆腐烧烤、卷粉摊,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尤其是身着节日盛装(红头巾、红马褂、蓝裤子、龙须鞋、龙须帽)的青年男女,皆汇入“街”中。渴了,一根冰棒,一瓶纯净水;饿了,一碗凉卷粉。有的干脆席地而坐于大树下的草皮上,就着烧豆腐,喝起了小酒,怡然自得。爽极了的人们在这里汇聚、交流着两年来各自生活的变化、未来的憧憬。

森林右侧主会场的草坪上,男女山歌对唱正酣,男的三人,女的也三人,各村各寨,纷纷登台竞艺。他们对的是什么歌?村主任说,他们唱的是诗,是劳动,是生活,是爱情,是对大地的热爱,是对未来的向往。一边用四句诗出招,另一边也用四句诗作对,谁的精彩谁胜出。若是年轻未婚者,极有可能在歌会上寻觅到意中人。以森林为证,以山歌为媒,在密林中定下终身。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是扯直歌会的主旨之一。

可不,除了对歌以外,只见年轻人相约弹着琴弦,唱着情歌,走向密林深处。林间,不时透出阵阵悠扬悦耳动人的山歌对唱。听得到音,看不见人。我问他们的山歌得对到什么时候,他们说,哪有边呢?对到日头落,对到月亮出,对到情开花,对到意结果,对到来年再相会……哦,原来,情深深意切切,海誓山盟,永不分离,是这样的啊!

在密林以东的一片草原上,彝家烟盒舞赛事如火如荼。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的烟盒舞队闪亮登场,轮番竞技。有的男女对跳,有的女对女跳,有的男弹四弦女弹烟盒对跳,在节奏感极强的弦乐伴奏下翩翩起舞,热烈奔放,潇洒飘逸。“听见四弦响,脚杆都会痒”。我端着相机,瞅着机会,但不按快门,却舞动脚板学跳起了烟盒舞,惹得场外一片笑声。

他们已不是在比谁高谁低,完全是在进行一种个性化的展示———我把美的传给你,你把好的教给我,取长补短,日益精进。他们把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独创性原生态舞蹈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又不断推陈出新,使其艺术价值提升到了极致。

太阳西下,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装好相机,收兵回城。然而,这片彝山却没有丝毫的懈意,悠扬的山歌依然此起彼伏。彝家人说,过了白天还有晚上,过了今天还有明天,明天过了还有来年。他们的“花街节”,要在吉龙山的密林里、草皮上,一拨一拨传下去……

上一篇:百衲衣 第14期 下一篇:深邃独到的思索洗练唯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