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为什么总是帝王眼中钉?

时间:2022-06-11 06:58:08

中国富豪移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好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炒一下。根据《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2年“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70万人,三成左右完成了移民,假若每个富豪移民带走1000万元资金,累计起来的数字或高达2.1万亿。

现代富豪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貌似是出于人身和财富安全考虑。而与现在的富豪主动移民不同,中国古代富豪是“被移民”,这在古代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徙富”――将富豪迁徙到某一个地方。两者都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同的是,古代富豪“被移民”则是为了帝王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此话怎讲?不妨听听我慢慢道来。

为使民众始终匍匐在君权脚下乞怜恩赐,巩固,以求万世不易,古代帝王历来都非常注重对那些可能成尾大不掉之势的官僚、军阀、外戚、富豪等等,实行“掉尾术”(断尾、缩尾手术)。“尾大不掉”是个充满血泪教训的真实故事,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春秋时期,楚灵王因弟弟公子弃疾立军功,打算封他到蔡国去做为蔡公。问大夫申无宇,“我把弃疾封为蔡公,你怎么看?”

申无宇说:“国君是不应当把亲近的人封在外面,因为日子一久,他的力量大发展,就会威胁国家。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个道理,您是知道的。”(“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申无宇走后,灵王又想了一下,认为公子弃疾是自己最宠信的弟弟,一向忠顺,肯定不会背叛自己,于是,将弟弟分封到蔡国为诸侯。没过几年,弃疾势力越来越大,起兵反叛,楚灵王战败,上吊自杀。公子弃疾当上了楚国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楚平王。后来,人们用“尾大不掉”来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调动和指挥。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与桑弘羊语讲的“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干”(《盐铁论》),如出一辙,牛人的智慧常常惊人地相似。尾大不只是不掉的问题,而是会折干的问题,对于国君来说,尾大岂只是不听从指挥那么简单,而是危及自己身家性命的事。

楚平王是楚灵王的亲弟弟,尾大尚且伤己,那么,没有血缘关系的尾巴大了,就更可能伤及自己了。三国曹魏时期的曹在《六代论》中一语道破天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故历朝历代,国君对那些功高震主,或坐大一方,极有可能成尾大不掉之势的功臣、军阀、外戚,都有过血腥的打击和杀戮。坐在皇位上的人随时都会想,原本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人抢去,防止有能力的人抢去,就要缩尾(削弱他),或者断尾(杀了他),这是自不待言的。汉高祖刘邦杀开国功臣,干掉异姓王,就是一次“掉尾术”。此处的“掉”非摇动,而是减损、消除的意思。

从经济的角度看,干掉异姓王,消除同姓王,一个个独立的经济组织被摧毁,诸侯国的土地、财政、人口被收归中央,完成了利出一孔的经济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颇为开心的一件事,“掉尾术”可以让国君大发横财。比如嘉庆皇帝扳倒和,固然如嘉庆所说:“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而不知有朕”,但一如民间所言,“和跌倒,嘉庆吃饱”。和被抄家时,“光宴席的金碗碟,就是金的餐具,32座,4288件。银的餐具32座,4288件。”总的家产大约8亿两银子,当时的年度国家财政收入不过4000万两银子。杀一个和,等于增加国家20年的财政收入,拿这笔财富可以让皇家好好享受好多年,也可以用来笼络一大片人心,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上面讲的是对功臣大将、皇亲国戚的掉尾术。对于富商,为何也被视为大尾巴且要缩之、断之呢?因为功高镇主,杀;富逾皇室,还得杀。富商有钱,有钱就可以购买人力和武力,对抗国家政权,自然也在掉尾之列。不过,国君对富商操作“掉尾术”,固然可以欲加其罪,何患无辞,但人家并不撑握权力,轻易冠以谋反之类的罪名杀之,总是难以令人信服,必须采用更为隐蔽的办法,其中一条,就是“徙富”――将天下富豪迁徙到京师,进行围歼。从富豪的角度看,就是“被移民”。

徙富的理由很“正当”,为了充实京师人口,拉动内需等等。且虽然采取强迫形式,有的朝代却给予优厚待遇,以赐钱、赐物、赐田宅以及免除赋税等经济利益为奖励。

如汉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汉书・高帝纪》),“汉武帝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倾”(《汉书・武帝纪》)。但根本目的是掉尾:“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史记・主父偃列传》)“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史记・陈汤传》)通过“徙富”,帝王不动声色地分散了贵族富豪在地方的政治经济实力,消除了潜在的大尾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将各地的豪富家族共十二万户迁徙到首都咸阳;前212年,又“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史记・秦始皇本纪》),加以监视。《汉书・地理志》上说:“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枝。”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150多年间,汉代前后9次大规模地将各地豪强大族与一定财产以上的富户迁移到京城附近。用“徙富”的办法切掉大尾巴,对巩固新生的秦汉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后,“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隋书・食货》),富豪被抓到天子眼皮底下,想蹦达也蹦达不成了。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自称学了刘邦的“徙富”术,先后两次,把天下6.73万户富商迁居到南京――豪强富户被迁到中央政府控制力量最强的区域。这还不够,朱元璋下令把江南十四万户民众迁到他的老家安徽凤阳,其中有很多是富商地主,并且不许私自回去。

此举是朱元璋打击东南地区的豪强势力的得力一着,因为东南地区曾为朱元璋的大对头张士诚所据,豪族势力盘根错节,朱元璋担心其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些富人不敢公开回到原籍,就伪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地跑回老家探亲扫墓,沿途唱着他们自编的凤阳花鼓:“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将豪强富户迁徙出他们的根据地,他们就不能盘踞地方,日益坐大。尤其是迁到京师重地,处处受皇权监视,再不能天高皇帝远,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尾巴翘得高高的,而是稍有违制就要受惩罚,整族整族地被诛杀,财势俱失。

明初名臣方孝孺评论朱元璋的徙富政策时说:“大家富民多以逾制失道亡其宗”。

而朱元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颇为得意,他说,“昔汉高祖迁天下富豪于关中,朕初不取,今思之,京师天下之本,乃知事有当然,不得不尔。”意思是,我原来认为刘邦的搞法不妥,现在想来,首都是天下根本,才知道是理所当然的事,不得不这样做。

朱元璋的“徙富”在历史学家那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洪武赶散”,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驱赶富豪,将他们打散。实是将富商从自己盘据的地方驱而散之,不就等于驱赶着肥猪走向屠宰场?利用打散、迁徙与分化,对那些潜在的或明或暗的政治竞争性力量,早及动断尾、缩尾手术,以免留下无穷后患,确实达到了“不诛而害除”的目的。

而历史上官僚、军阀、外戚、富商等等,能够自觉地像范蠡那样,功成之后,三次散尽家财,携西施美女隐居而去,主动把尾巴藏起来,或是故意把尾巴砍断,真是太难了,因为,人性的弱点就像那条讨厌的尾巴。

比起古代富豪,今天的富豪们还是幸运多了,可以通过主动移民,将财富转移到国外去,然后拿着绿卡在国内赚钱,既发国内的财,又享受外宾般的“待遇”,这就让人无语了。

上一篇:运动吧,少年! 下一篇:恒大经验是否国足化,这无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