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三农”山东破题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6-11 03:21:05

重塑“三农”山东破题新农村建设

引言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连续多年下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国家和政府决定在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向农村倾斜,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与城市携手并进。山东省从重塑“三农”人手,开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破题,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始于年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振奋了亿万中国农民。经过了几十年的等待,人们终于盼来了国家政策对农村的倾斜――重新定位城乡分配机制,把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投向农村这个薄弱环节。困扰中同几十年的“三农”问题又有了一个新的破解良机。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新农村新在何处

2006年1月15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工业反哺农业,是对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一种必然转变。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时,要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除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还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否则就会出现农业萎缩、城乡差距悬殊,加剧社会矛盾。

一个依据是,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万多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7%以上,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于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决策终于出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与以往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不同,此次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给予农村经济上的扶持,而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组织在内的全方位支持与改善,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农村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专家认为,这四大文明就是新农村的“新”。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团长、省农村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会长高焕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该是“小康村”,农民们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缩短城乡差距,大多数人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其次是“文明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包括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都得到提高,特别是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要有大幅度的提高;第三是建设“生态村”,使用好有限的资源,减少土地浪费和水污染。大力开发绿色无公害产品,加强环境保护;第四是“和谐村”,家庭和睦、民风纯正、社区安宁是农村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新农村建设是在承认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下,要在市场化和城市化以外想办法解决“三农”问题。之前提过的“新农村建设”,包括近几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一直停留在就农村谈农村的境地。这一次,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战略思路发生了转变,要从社会分配机制的角度重新定位城乡关系,重新构造社会的统一性。

如何建设新农村

尽管新农村建设热遍全国,但美好家园的蓝图并没有让农民真正轻松兴奋起来,他们考虑更多的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才能增收富裕。

冬去春来,山东巨野县田庄镇农民刘建松忙活在自己的麦田里,心中满怀期望又不免担心农业税取消后,农民能富裕起来吗?农业税最高时,他家4口人每年要向当地镇政府上缴1000多元,而现在是,少缴了这1000元钱,只不过是负担轻一些,生活仍难以和富裕联系起来。

刘建松目前的经济负担是:女儿上高中,年费用大约是2000元;儿子上初中,年费用是1000元,仅这一项就花去了他家纯收入的绝大部分。眼看女儿就要考大学了,每年近万元的上学费用还没有着落,这让刘建松异常苦恼。“实在没有办法,就先向亲戚朋友借,等日子宽裕了再慢慢还吧”。他时常这样安慰自己。然而,即使是有了这种想法他心里仍然没底,过惯了紧巴日子的村民向来都是量入为出,吃饭、看病、种田、建房、孩子上学,每家每户都有自己预算好的支出,这笔钱到时能不能借到还是个未知数。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分析说:生产原料、运费成木的上涨导致农资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加上粮食价格下跌,有可能会完全抵消废除农业税的效果,导致农民增产却不增收。除日常消费和子女教育外,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不舍得买任何的东西。除了家里积蓄少之外,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是农民们无力消费也不敢消费的最大动因。

秦庆武建议说,农民不是不想致富,现在仅靠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并不现实。一方面应从中国农业内部挖潜;另一方面应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中,用减少农民的方式富裕农民。

事实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突出发展经济的工程,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产业支撑,广大农民有致富门路。实现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富了还不行,我们还想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刘建松的想法或许是大多数农民的共同愿望。这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

农民盼望的城里人生活,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是要求享有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待遇,包括政治待遇、同工同酬等,要求分享城市居民所能够享受到的城市功能、福利、教育、医疗等。

山东省寿光市在给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以幸福感和平等感上摸索出厂一条有益之道。从2005年起,寿光市实施了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村户口,将市民、农民统一为居民身份,人口流动更加自山,从而

从制度政策上打破城乡、身份壁垒,让农民在身份认同上有了平等感。为此,寿光市重点建设了3个省级中心镇、1个全国小城镇建设明星镇和13处重点建制镇,以特色鲜明、日趋活跃的城镇经济,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目前寿光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40%左右。

但问题是,靠市场经济本身,不会实现城乡的自动平衡。粮食直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一不是要“钱”的字眼,如此巨大的支出,不可能有企业或个人无偿地花大钱去支持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方能运作。

破题新农村建设

山东对农村的关注和支持其实早已发力:

到200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改造农村公路8.8万公里,直接受益人3000万人,投资规模和改造里程全国第――。

2005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让全省80%以上的村庄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仅仅一年时间,全省各地共投入15亿元进行自来水建设,农村新增600万受益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52%。

目前全省农村有县级卫生机构923个、乡镇卫生院1722所、村卫生室50992个,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已覆盖全省农村。全省农村已有286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到农民总数的――半以上。

从2005年秋季开学起,山东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课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希望在“十一五”期间能在全省范围内针对所有初中、小学的学生落实这项措施。

从2003年开始,山东省在全省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100万人次。到2005年底,山东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600多万人,占到了农村劳动力的一半。

2006年伊始,山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开始破题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扶持粮食生产、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建设同家级农业科研中心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继续抓好农村路电水医学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000公平,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扩大到87个,改造农村山小学危房10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加快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巩固提高农村电网改造成果;稳步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实施“百镇千村”示范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农村的综合改革也在逐步深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鼓励扶持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强化县乡在科技、信息、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职能,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保险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2006年,山东将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省级财政安排“三农”方面投入46.52亿元,主要用于强化粮食直补、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扶贫投入,弥补农业税取消后农村水利设施等公益性事业的建设资金筹措困难,保让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尊重农民的意愿,科学操作,循序渐进,生活富裕、环境卫生、文明和谐、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将会变为美好的现实。

上一篇:徐筠:青岛“谋女郎” 下一篇:章丘:拉动“力倾三农”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