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时间:2022-06-11 01:56:2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摘 要】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学生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构建合理学习小组,设置合作环节

构建一个合理的小组是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前提,其合理性在于构建一个精练、可操作性强、凝聚力大的合作小组。因此,在小组构建时,必须着重考虑:①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情况下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就可运作,既节省时间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时空里全员参加。②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中、差生按“一二一”的比例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在学习中互助互学,齐头并进。③情感结构的合理。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或自由搭配。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2 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强合作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讨论氛围。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讨论中,不应以权威者和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一个普通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而且还要善于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给他们以鼓励,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从而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使每一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合作学习气氛,建立激励创新的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思想行动上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往往有犯错误的风险,教师要以幽默的微笑来宽容这种错误,相信学习中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3 明确任务要求,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一个小组在一起学习是否明确任务、要求,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设置合作环节时,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布置清楚,使学生既有充足的时间解决问题,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上课时动手操作:“你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独立操作的同时,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第二次合作:“你们能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吗?它与三角形又有什么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并再次推导验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小组合作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师生互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前应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思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其次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挑战、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学会合作,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

总之,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生生间的互动,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这样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语言品味的基本路径 下一篇:浅谈回归生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