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5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时间:2022-06-10 08:54:24

我院5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37例,占63.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29例,占50%,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 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中药注射剂使用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期间认真观察,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58-01 药物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是我们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义务。我院自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以来,坚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咨询工作。经过6年多的努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出一套适合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

一、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浙江省松阳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先后成立了由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师共同组成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小组,实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每季度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分析,也是临床药学室的工作重点之一,对全院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为进一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5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

(一) 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我院2008年门诊及病房收集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58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二)资料分析结果

1、病人基本情况及ADR发生率 58例发生ADR的病人中,男性患者32例(54.24%),女性患者26例(45.76%),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比例约为1.23∶1。

2、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58例不良反应中,单一用药26例(44.8%),联合用药32例(55.2%),联合用药可增加ADR的发生率。引起ADR的药物中,中药制剂6种,其余均为西药制剂;口服药品8种,注射剂48种,其余为外用制剂。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首位,37例(63.8%),涉及16种药物。阿奇霉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14例,占抗菌药物37.84%。

3、 不良反应分类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较多,以皮肤系统的各种皮疹最多,病例29例,占75.60%,提示皮疹是临床最常见的ADR;消化系统15例,占25.86%;心脑血管系统次之。

4、不同给药途径引起的ADR 静脉给药是临床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之一,在带给患者快速有效治疗的同时,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其中静脉给药引起ADR47例,占81%;口服7例;外用4例。中药注射剂引起ADR占很大比例。不同给药途径引起ADR比例提示临床医生,应用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应谨慎。

5、 预后 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一般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痊愈。对58例ADR报告进行因果关系评价,肯定15例,很可能20例,可能22例,无法评价1例。ADR的转归,治愈43例,好转15例,所有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ADR症状均得到控制,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

二、 监测中反映的问题

(一)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占首位 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静脉给药的代表药物,其ADR以胃肠道损害最为多见,其次还有皮疹和肝损害等,近年来临床上还发现了一些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心律紊乱、血压下降、尿潴留、视力听力损害等,其中又以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 [1]。抗感染药物的过度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还造成大量耐药致病菌的产生,导致一些耐药菌群在体内的迅速繁殖,成为许多重病患者或难治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2]。加强抗菌药临床管理,积极合理应用将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重要任务。

(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以皮肤过敏反应最多 这可能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是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二是药疹是变态反应所致,目前临床上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它们的抗原性较强,最易引起该类反应。尽管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病情较轻,一般予以停药或治疗症状即消失。

(三) 联合用药不良反应 本次调查中,联合用药占55.2%。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引发ADR,对病人造成损害。临床联合用药现象比较普遍,但潜伏巨大安全隐患。ADR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高,当联合用药超过4种时,ADR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 [3]。提醒临床医师给病人开处方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四) 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 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其所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4],另外,剂型的改变容易导致成分发生变化,很有可能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示临床医生,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谨慎。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积极预防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 当务之急要不断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责任心强、反应快捷的高素质的专业监测队伍。

(二)完善不良反应检测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以以集中监测为主,自觉呈报相结合, 我院ADR监测工作刚刚起步,报告的主体是医师,报告总数偏少,医务人员报告ADR的主动性还需要提高,部分报告还存在填写内容不完整、ADR症状及处理情况描述过于简单等问题。今后还应不断完善ADR监测上报制度,同时加强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从事ADR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5]。

(三)充分发挥药师在ADR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 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患者正确认识药物,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ADR再次发生。

(四)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建议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面的力度,以在中药监测方面进一步完善,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五)扩大宣传 搞好ADR监测知识的宣传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基础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ADR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6]。医院是ADR主要发生场所,要做好ADR监测工作必须加大ADR监测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医务人员正确认识ADR监测报告的重要性,正确认识ADR与医疗差错或事故的区别,自觉树立ADR监测意识,使ADR报告制度化。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王晓瑜,杜文民,王宏敏,等.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0):1550-1552.

[2]曾繁典.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危害. 中国药物警戒,2004,1(1):25.

[3]毛叶萌,刘建安,葛秀琴. 上海大华医院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2):170-172.

[4]梁建成,黄义昆,张三平,等. 16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医学文选,2005,24(2):48-49.

[5]曾大勇,王长连.当前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J].海峡药学,2006,8(4):256-258.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S),2004

上一篇:心理干预对分娩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