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框架的山西省煤炭产业组织分析

时间:2022-06-10 08:41:04

基于SCP框架的山西省煤炭产业组织分析

摘 要:文章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山西省的煤炭市场结构属于低寡占型,属于中下水平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较小、市场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山西省煤炭产业企业整体规模低、行业整体利润偏低,安全生产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状况不容乐观。山西省煤炭企业在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推进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并完善其退出机制,以实现强强联合和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山西煤炭产业 SCP 市场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68-04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下,煤炭仍然我国的第一能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曾说:“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状态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是“工业的食粮”,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和能源。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遍布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未来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都将一直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全国各个省份中,山西省是我国产煤、输煤和煤炭出口大省之一。在我国各地区的煤炭分布中,山西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山西煤炭有着相当高的储备量,并且山西的煤炭产量持续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藏量占全国的1/3,煤田遍布全省2/3的县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1/4,煤炭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3/5。这对于山西的经济发展以及GDP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煤炭产业在拉动山西省全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个地区的煤炭市场出现“多、小、散、乱”的症状,煤炭产业集中度很低。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框架来分析山西煤炭产业的现状。

SCP框架是哈佛大学的梅森和贝恩等人所创立的正统产业经济学体系,在理论上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从贝恩的“结构―绩效”模式到谢勒完整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模式,形成了完整的SCP框架,使得产业组织理论趋于完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三大主题。如果说市场结构是经济运行的环境,市场行为是经济运行的方式,那么市场绩效就是经济运行的效果。对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SCP框架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三者的关系是双向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二、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S)分析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认为市场结构是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而我们最常用的市场结构的分法是罗宾逊夫人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划分的四种基本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水平和进入和退出壁垒这三个因素。

(一)市场集中度的分析

1.市场集中度的定义和指标的选取。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者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它是反映某个特定市场的集中度的指标,与市场中的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基于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它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市场集中度既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又是衡量市场结构最主要的指标。集中度指标包括买者集中度和卖者集中度,但是买者集中度的现象只出现在某些特殊的行业,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卖者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是最常用的且最简单易行的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相关数值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者行业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CRn――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行业集中度;

Xi――产业中第i个企业的相关数值X;

n――产业内的前几位企业的数目;

N――产业内的企业总数。

公式中n的取值通常是4或者8,即产业集中度指标通常取CR4或者CR8。

贝恩是最早利用产业集中度指标来对产业的垄断程度和竞争程度进行分类的学者。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如表1(见下页)。

2.山西省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分析。产业集中度是一个相对的指标,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产业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一个产业中,前4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要达到40%以上,前8家企业至少达到60%以上,这样的产业才比较健康,竞争才会有序。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煤炭工业年鉴》以及收集国家煤炭工业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相关数据,分别得到2011年-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前四大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数据和2008年-2014年山西省前四大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数据,来计算我国和山西省的煤炭行业的前四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对比,进而对山西省的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表2所示,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表3所示。

由表2看出2011年-2015年这几年间我国煤炭行业的CR4都在30%以下,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法可知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属于“原子型”式的竞争型市场结构。而且每一年我国的原煤产量前四大企业都有所变化,这说明,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过多,存在着过度竞争的现象。2000年,我国的煤炭产业的CR4为8.0%,到2010年,CR4达22%,之后一直在这附近波动,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但总体的集中度水平仍然很低,甚至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的平均水平。我国的煤炭行业仍然呈献出“多、小、散、乱”的现状。

由表3可以看出山西省2008-2014年的煤炭行业的集中度相对于全国水平来讲,都相对较高。作为煤炭大省,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企业的不断革新,山西近几年来的煤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CR4值从2008年的34.86%增加到2014年的44.79%。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法可知,山西近七年的市场结构属于寡占Ⅳ型,属于中下水平的行业集中度,虽然整体水平比全国水平高,但情况也不容乐观。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山西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明显上升,这是由于2009年开始山西省对煤炭行业的大力整合,对煤炭企业实施了兼并重组。为了进一步提高山西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促进转型发展,山西省开展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经过一段时期的大力整顿,兼并很多小型煤矿,国有煤矿所占比例在逐渐增加,而乡镇煤矿比例在下降,在煤炭资源整合实施后国有煤矿产能显著提高,这才使得全省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煤矿“小、散、乱”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二)产品差异化水平分析

所谓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产品差异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产品差异化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主体的差异化。包括核心产品、中间产品和延伸产品。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包括煤种、品种、煤灰、发热量、含硫量等。煤质方面,由于煤炭是天然形成的,形成过程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不同,原煤的品质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例如含碳量、含硫量、发热量等方面,但这主要依赖于煤炭形成时期的历史自然条件,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程度很小。所以,煤炭产品的品牌效应没有其它产品那么强烈。

2.销售渠道和服务方面的差异化。如运输是否便利,供货是否及时、订货成本高低、服务态度、企业信誉等。煤炭交易属于大宗货物交易,运输便利程度通常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交通运输条件的不同会给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带来很大差异,煤矿地理位置越优越,距离运输主干道越便捷,通常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另外,煤炭企业在服务质量方面的好坏也决定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偏好,如企业的服务态度、企业信誉、售后的解决问题的态度等等。

3.消费者的偏好。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备信息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偏好,这其实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给产品带来了人为差异,企业通过增强顾客对其产品的忠诚度,或消费者由于不完全信息,影响了消费者主观上对产品的需求偏好。这也是产品差异的表现之一。

煤炭产品不同于普通的产品,产品就本质而言其差异非常小,在企业文化、产品品牌方面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产品差异化通常不易感受到。所以要想提高煤炭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就要加大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

(三)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1.进入壁垒。贝恩指出,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进入壁垒是决定和影响市场结构的另一个因素。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主要反映的是市场现实的竞争程度,反映的是市场中已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而进入壁垒则反映的是潜在的竞争关系,即反映市场中已有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之间的一种潜在的竞争关系。

进入壁垒的构成要素包括: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政策法律制度。

就我们山西省煤炭产业而言,由于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全省的许多地方煤层埋藏的地理条件优势相对明显,因此对于一些对生产规模要求不高的煤矿,并不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便可以顺利开采,采出的原煤无需再进行深加工便可以出售,对于这些小煤矿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采煤。所以山西的煤炭行业在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方面并不能形成明显的进入壁垒,从而进入壁垒就体现在政策法律制度方面。然而,山西煤炭行业在兼并重组以前,政策性壁垒很低,中小型煤矿的市场准入审批工作非常容易,国家在产能要求、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使得山西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非常低。大量生产规模小的煤矿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进入煤炭产业生产市场,从而也使山西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

但是在山西煤炭资源进行整合以后,对煤矿的规模要求,以及政策性限制越来越高。可见,山西煤炭市场的准入门槛在逐步提高。同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浪费的防治方面,国家也制定了严格的规范政策,并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新企业在进入市场时的技术水平,严格禁止低技术水平、低质量水平的企业进入市场,保证煤炭市场的健康有序竞争。总体上提高了山西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市场集中度。

2.退出壁垒。所谓退出壁垒,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往往退出壁垒的构成要素包括: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限制。

就山西煤炭行业而言,煤矿所投入到生产当中的设备和机器都是专用性的,而且成本相对较高。当企业要退出市场或转型时,这些资产很难出售和变现,专用性资产在企业转产时无法转变为新的企业资产,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因此,这些都会成为沉没成本;企业退出行业作资产清算时,必须向律师、会计师等支付高额的费用,还要向职工支付解雇费用以及安置费用,同时一些企业还要给有合约关系的供货商、客户支付一定的违约金,这些都是企业退出行业时的成本;另外,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实现省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全省的GDP,避免大量失业,解决民生问题等,就会对煤矿退出煤炭行业实行一定的政策限制。

因此,我们山西的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逐年提升,但相对较低,退出壁垒很高,不能使亏损的企业顺利地退出市场。形成煤炭行业“易进,难出”的局面。山西省依然要加大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力度,提高进入壁垒,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来降低煤炭行业的退出壁垒。

三、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C)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到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的制约,反过来又作用于市场结构。企业的市场行为包括竞争行为和协调行为,而竞争行为又包括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兼并行为。

(一)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定价行为

煤炭价格机制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我国煤炭价格机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煤炭价格是由政府制定,能源政策的主体目标是为了保证其他工业发展所需。所以,政府的煤炭价格政策是低价政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煤炭价格机制实施了改革,煤炭定价的权利开始逐步下放,市场议价的完善改变了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我国逐渐形成了煤炭价格双轨制,即双重价格机制,计划和市场价格。

2007年,我国煤炭行业初步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买卖双方依据市场供需情况协商定价的煤炭定价机制。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形成了正规的市场调节机制。

我们山西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属于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山西单个煤炭企业在市场上只能是处于价格接受者的地位,对价格的影响力较小。山西煤炭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诸多煤炭企业之间的市场调节行为“价格协议”的形式来进行的。虽然山西单个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但多个煤炭企业联合起来进行价格协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的价格。

(二)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兼并行为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企业兼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基本形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在其著作《通向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中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所以,山西煤炭行业的整合的主要措施就是进行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从2009年起,山西省开始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革。横向兼并,扩大企业的规模;纵向兼并,延长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从而能提升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水平,更能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才能使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朝着最健康、最有效的方向发展。而这个举动,也使得山西省的煤炭行业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山西省的许多小矿井都已取消或者兼并重组,使得山西省的矿井个数大规模减少,而这些煤矿企业的总产能却在逐年上升,如图2所示:

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山西省的煤炭总产值一直稳步上升,特别是在2009年以后以更快的增长速度增加。这是因为从2009年4月开始的煤炭资源整合虽然使得煤矿总数减少,但是经过整合后的煤矿却更具生产力,更能得到产能的释放。从图中亦可看出山西全省的矿井总数也持续下降,但是在2004―2008年间的煤矿个数还保持相当高的数目,都在2000个以上,直至2009年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后,煤矿个数才降低到一个低水平,此后一直保持着一个“少矿井,高产能”的趋势。

始于2009年的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让山西煤炭产业发生了质变,煤矿“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矿井数由原来的2598座压减到1053座,70%的矿井由原来年产30多万吨达到了90万吨,年产30万吨的矿井全部淘汰,平均单井年产量由30万吨/年提升到100万吨/年,比整合前提高了两倍多,保留和新改造的矿井全部实行机械化开采。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大大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十二五”期间,山西煤炭工业瞄准“大、多、尖”,即大集团大公司、规模大产量多、技术水平向尖端的机械化、煤化工、煤制油等发展。继续深化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稳步推进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构建资源回收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稳定可靠的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实现山西省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经济发生的跨越。

四、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P)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结果。市场绩效也表示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

对于市场绩效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利润率、资本要素利用率、劳动要素利用率、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的生产安全等来衡量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

(一)资源配置效率

长期以来,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是通过扩大生产要素投入而增长的,形成了一种粗放经营的工业发展模式。过分地依赖于资源优势,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很低,极大地浪费了自然资源。所以山西煤炭行业利润水平不够高,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这种经济绩效对煤炭工业本身及其下游产业产生影响。

但我们山西政府从2009年开始,首当其冲地进行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历史现状。通过关闭小煤矿,重组形成大煤炭企业,使得煤炭行业中国有企业、地方企业以及乡镇企业的比例日渐趋于健康,朝着最有利于煤炭产业发展的方向靠近。山西省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煤层气(瓦斯)抽采和利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这样就使得煤炭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得以提升。通过重组,使得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得到优化,而不是像以前过度的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并且,通过兼并重组以后,煤炭企业的经济规模扩大,机械化水平和技术都得以提升,这样企业内的资本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都大幅上升。整个煤炭行业的规模以及竞争力都不断提升,从而也会使煤炭市场的利润增大。

(二)生产安全水平

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保留矿井将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矿井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本质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由于煤炭企业进行了重组,淘汰了一批小企业,使得煤炭企业的经济规模变大,机械化水平提高,这样对人员的需求就降低。这就使得煤炭的开采更为安全,降低了煤炭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的减少,使政府的监管更为容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山西煤炭企业的安全情况得以好转。百万吨死亡率,是衡量煤矿安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近年来,山西省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百万吨死亡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和全国的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山西省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2000年的1.85降至2004年的0.98,下降幅度将近50%。而2004年山西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98,历史上首次降至1以内。在“十一五”期间,山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5,2006年的0.85,2007年的0.726,2008年的0.423,直降至2009年的0.328。山西省自2009年4月实施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以来,该指标已从2010年的0.187持续下降到2014年的0.036,下降幅度为81%。2014年山西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创历史最低值,远低于全国0.257的平均水平。特别是最近三年,煤炭产量逐步提升的情况下,百万吨死亡率实现连续保持“双零”水平并逐年下降。这表明山西煤炭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并总体平稳,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于领先,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五、结语

本文通过SCP分析法对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市场组织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山西省煤炭市场的特点,即:企业较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较低、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资源利用率低。但是山西省自2009年以来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以期实现强强联合和共赢的局面,各方面状况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通过关闭小煤矿,整合形成大煤矿,使得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了,进入壁垒也随之提升;同时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和安全绩效水平都不断提高。另外,山西省还要继续完善煤炭产业准入和退出政策,坚持从规划源头把好准入关,明确企业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援助机制。

参考文献:

[1] 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李雪.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3] 岳福斌,崔涛.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 潘腾腾,毛旭东.基于SCP的山西煤炭产业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4)

[5] 马霄.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产业组织分析[J].煤,2010(1)

[6] 王恺,刘艳萍.晋中市煤炭产业集中度实证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7] 张星星,孙璐.我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的问题研究[J].太原科技,2009(8)

[8] 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9] 贺继红.煤炭产业绩效分析与对策.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1)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作者简介:李格,太原科技大学产业经济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

(责编:贾伟)

上一篇:浅谈新型诈骗案件的特点及防范 下一篇:欧洲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