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动画电影的后现代叙事手法研究

时间:2022-06-10 06:39:14

狂欢化:动画电影的后现代叙事手法研究

[摘要] 当代动画电影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叙事转向,通过狂欢化的表现,动画电影在叙事中摆脱等级束缚,抛却理性逻辑,创造出新的秩序与集体梦幻。对传统经典电影进行戏仿与颠覆,从而挑战与否定现实性的权威。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创造“超真实”,消除自然意义上的真实,更好地实现狂欢化的创意表征。通过广场化语言,完成不同语言表述方式的拼贴,观众得以从冷漠世俗的社会现实外获得集体性宣泄。

[关键词]动画电影;后现代;叙事手法;狂欢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青年手机亚文化的建构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1YJC84006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新媒体生态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840012)。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消费文化的盛行,当今世界电影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动画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片种也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精品甚至能够力压真人电影,雄踞票房榜榜首,得到全球影评人及普通观众的好评,并逐步进入传媒学者的研究视野。在其辉煌发展的过程中,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传统工业向后工业时代的巨变,无论是人物造型、叙事结构和技术手段都日新月异,并鲜明地呈现出后现代语境下狂欢化的叙事转向。

一、狂欢化:集体梦幻的创造

展望现今全球影坛,不少动画电影都表现出了狂欢化的艺术魅力,“狂欢化”理论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来的,他在其著作《拉伯雷研究》中对狂欢化作了细致分析,他认为中世纪的人们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刻板严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宗教清规;另一种则是恣意妄为、自由自在的狂欢节式的生活。“狂欢具有宇宙的性质,这是整个世界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人人参与的世界再生与更新。”[1]

这一思想精髓在不少动画电影中可见一斑。英国木偶动画电影《僵尸新娘》虽然题材看似阴森诡异,事实上却借助笑噱和狂欢场景轻松化解了恐怖的氛围。电影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姿、五光十色的鬼界画面,在这里音乐永不停歇,啤酒从不间断,俨然是一个欢笑永无休止的极乐世界。而人间却愁云惨淡,罪恶滔天,由此顺理成章地促成男主人公做出这样的抉择——和僵尸新娘结婚,哪怕丧失自己的生命。《快乐的大脚Ⅱ》中也有不少类似狂欢节似的场景,帝企鹅族群每日都以载歌载舞来赞颂生活,遭遇灾难时,他们同样也以歌舞来鼓舞士气,笑语欢歌飘荡在南极这片寒冷的土地上空。很多动画电影正是描绘了一个与现实制度相区隔的平行世界,这些生活场景由于摆脱了特权、等级、禁忌,从而成为一种真实存在的生活方式,没有等级、权威、神圣或必然,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可以毫不拘束地随意交往。动画电影的这种狂欢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否定气质,在电脑特技呈现的虚拟平台上,动画电影上演了一幕幕的狂欢节,毫无理性逻辑可言,也不能用真实的科学技术来衡量。动画电影本质上是一种虚幻电影类型,正如本雅明所言:“电影与其说是对梦幻世界的表现,不如说是对集体梦幻的创造。”[2]

同样,这种狂欢化叙事也表现在对真人电影的戏仿上,在《虫虫特攻队》《玩具总动员》《怪物公司》等影片的结尾,出现了真人电影才有的“拍摄花絮”,即玩具们和动物们在拍摄过程中的NG镜头。动画人物滑稽的动作和搞怪的表情成功赢取了观众们的笑容,同时也表达了动画力争与真人电影分庭抗礼的愿望。动画电影中更有对经典真人电影的戏仿,比如《超人总动员》中超人遭受控告的一幕,全球各大报纸头版头条竞相报道,政客们络绎不绝地上台控诉,这些场景均采用黑白影像,完全是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的翻版。动画电影中的狂欢化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使人摆脱一切等级、约束、禁令,采取非官方的、非教会的角度与立场,人们趋向亲密,以逻辑颠倒来向现实权威挑战和否定,以粗鄙表现自由。

除了对于真人电影的戏仿,更有对于传统经典电影的恶搞与颠覆。在这方面以丑陋怪物为善良主角的《怪物史莱克》真可谓是一马当先。它的娱乐性及其标榜的“对以往经典的颠覆”息息相关。该片的制片人杰弗里·卡赞伯格这样说道:“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动画模式,是常规童话的搞笑版。它嘲讽了所有的经典童话,彻底颠覆了一切伴随我们成长的传统童话故事,丑化了许多最受人喜爱的童话人物。”[3]无独有偶,2012年第84届奥斯卡奖最佳动画长片《兰戈》中,也是大量复制了美国早期西部片的场景。兰戈在峡谷中遭遇骑着蝙蝠的鼹鼠空袭时,背景音乐奏响了瓦格纳的女武神,明显是在向《现代启示录》致敬,画面则神似《星球大战》中卢克攻打死星的场景。

二、“超真实”的狂欢化

电影发展史和科技发展史可谓是息息相关,早期动画电影制作以全手工绘画为基础,其后,电脑二维技术极大提高了动画绘制的效率,到了20世纪90年代,迪斯尼出品的《玩具总动员》实现了无纸动画片的突破,全三维电脑动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模式。

现今电影镜头日益追求生动性和真实感,动画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也迫切需要更为真实地展现。许多动画电影凭借电脑科技革新与变迁,营造出精美细腻、变幻莫测的画面氛围与叙事结构。在《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一片中,主人公身体缩小变成迷你人进入神奇的迷你世界,被形态各异的花草植物包围,并和昆虫们狂欢畅谈,这些景象似乎就呈现在观众的触及范围内。英美公司联合制作的《亚瑟·圣诞》一片中展现出圣诞狂欢的场景。圣诞老人是如何在一夜间给遍布全球的小孩子送礼物的?原来是圣诞老人驾驶着巨大飞碟,在全世界瞬间转移,数以亿计的小精灵趁着夜色用绳子从天而降,将圣诞礼物精确地送到每个小朋友家中。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真实是动画电影营造出来的真实,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客观世界的虚幻存在。虚拟的动画世界是凭借高科技手段制造出来的,是通过电脑技术模拟出来的,进而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超真实”(hyperreality)效果。“超真实”由法国后现代主义学家博德里亚提出,是后现代文化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由许多无源无本的幻象组构成的新的社会现实。[4]

在《丁丁历险记》中,随着丁丁侦探探险历程的展开,电影银幕前的观众们屏气凝神,在荒漠中举步维艰,在大海上畅快航行,或是在大街小巷中自在穿梭,沉浸在逼真现实的奇幻世界中。电影画面中鲜艳的色调,逼真的质感、流畅的动效,来源于发达的电脑特技。现代动画电影将电脑技术、艺术、美术和创意融于一体,使得电影剧作人员的狂欢化叙事手法得以充分的延展,不必受到现实环境的制约,从而创造出犹如梦幻般的电影画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为深刻的心理感受。可以说,正是电脑技术给电影观众带来的非凡的观影感受,没有电脑技术创新就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观众就不能切身体会《亚瑟》中迷你王国的那种神秘瑰奇,不能感受《驯龙高手》中身骑飞龙翱翔的速度,不能领会《老雷斯的故事》中硅胶树森林的色彩,不能感知《里约大冒险》中里约城市的热辣与喧嚣。而这一切的感受都隶属于动画电影的狂欢化叙事结构,是确保故事逼真、情感真切的关键。

.在许多动画电影中,真实与非真实的区别已经日渐模糊,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非真实超过了真实,比真实显现得还要真实。动画电影中的真实并不是自然的自在之物,而是现代电子符码模拟出来的幻境,自然意义上的真实消逝了,人们以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也都消失了,但与此同时却又能获取比真实更进一步的超真实感受。.

三、“拼贴”式的广场化语言

动画电影中的语言有不少是大杂烩式的广场化语言。巴赫金认为由于受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诙谐文化的浸染,使得拉伯雷笔下的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粗鄙戏谑的广场腔调,创造出轻松欢快、无所束缚和坦白直率的言语。动画电影中的“广场语言”在遵循狂欢化的原则下,通过插科打诨、打情骂俏、粗俗肮脏式语言而创造出了一种混杂式语言来满足。

在《功夫熊猫》《兰戈》《怪物史莱克》等动画电影文本中充斥着大量的广场化语言,尽情地彰显并宣扬着语言的狂欢化效果。《怪物史莱克》中的驴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表征,由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担纲配音的驴子其饶舌贫嘴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他嘴巴时刻不停,令其同伴非常不爽。但在主人公遇难之时,都有其在一旁周旋化解危机。在生命危急关头,他甜言蜜语平静应付,最终获得了超越种族的爱情。这样的角色设定在动画电影中屡见不鲜,譬如还有《冰川时代》系列中的水獭希德,《马达加斯加》系列中的企鹅们。动画电影正是通过一种调侃方式,让剧中人物在语言游戏中自得其乐,也使得电影观众能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极大的愉悦。通过解构程式化、刻板性的语言,传达出后现代式话语的幽默、诙谐色彩,以营造狂欢化的语言氛围。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Ⅰ、Ⅱ》可以说是广场化语言的一个集合地,剧中主人公阿宝的台词,将各种雅俗共赏的俚语、俗语、谚语、广告语,南腔北调式的方言话语,妙趣横生的中英文混合语,夺人眼球的数量词语还有引领潮流的新潮词语加以拼贴,把后现代式的狂欢和幽默进行了一番别开生面地演绎。以黏土动画著称英国阿德曼公司推出的《神奇海盗团》一片中,更是假借主人公之口,以尖酸刻薄的语言,讽刺了象征大英帝国“日不落时代”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及大科学家达尔文。不少动画电影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于政治权贵进行了深刻的讽喻。正如杰姆逊所言:“现代派的语言是非常高级的语言,只有通过自我塑造才能驾驭。而后现代主义在把这种语言杂乱化和庸俗化。”[5]动画电影秉承了这一语言模式,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绚丽多彩的审美意蕴,能让电影观众无拘无束地观看,喜笑颜开地欢笑,放下现实的沉重心理负担,达成了普通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愿望。

在前工业时代,人类还对启蒙理性持有幻想,追逐自由平等。但随着科技和制度的权威化与物化,后工业社会这个以信息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智能机械技术的社会到来了,传统权威中心失去了约束能力,人类逐渐陷入冷漠世俗的陷阱难以自拔。动画电影通过表现狂欢化的场景、语言、动作等,恰好是对现代社会技术化导致的精神错乱的人类无意识的治疗性宣泄。

四、结语

综观当代动画电影的后现代主义叙事转向呈现出狂欢化的鲜明特性,传统的动画电影叙事手法正逐渐被后现代主义美学颠覆,在表层内容和形式方法上的革新正是后现代性美学反抗制度化与反抗权力化的本质使然,由于其对叙事原旨的追求走向了体制化的相反结果,从而实现对现存文化规范和价值的批判和否定,形成当代动画电影叙事手法中的内在联系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M].佟景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02.

[2] [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3] 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198.

[4] Jean Baudrillard.Paul Foss, Paul Patton and Philip Beitchman[M].Simulations, trans.New York:Semiotext(e),1983:146.

[5] [美]安德斯·史蒂芬森.关于后现代主义——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一次谈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137.

[作者简介] 袁潇(1982— ),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2008级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上一篇:拨动生活之弦 奏响作文乐章 下一篇:浅谈学习成果展示中的问题和展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