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砂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时间:2022-06-10 04:59:32

江西砂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摘 要 通过对江西全省砂金矿床的分布和富集特征的分析,研究江西全省砂金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等。

关键词 江西;砂金矿;成矿条件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21-02

人们自古以来都热衷于砂金开采,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经济财富,且为国家提供坚强的经济保障。研究砂金的来源、迁移和富集特征,不仅对砂金本身至关重要,而且对原生金矿找矿也有实际意义。并且,砂金矿与原生金矿相比,它还具有勘探成本低、勘探周期短、易采易选等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开展砂金地质工作不仅是短期内增加黄金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捷径,而且有益国家经济战略。据资料分析,江西砂金储量仅占全国黄金总储量的0.12%,面对这一情况,作者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综合分析江西砂金具体情况出发,对江西砂金找矿前景出初步分析,以便为砂金矿及原生金矿找矿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1 江西砂金的分布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砂金矿床、矿(化)点近100处,它们多分布在变质岩系广泛出露区域或其附近。分布范围广,遍及全省各主要水系。但在空间上具有成群分布的特点,多集中分布在各级水系中、上游。如:修水上游、抚江中游、上游及赣江中、上游。根据砂金的空间分布及水系发育特点,可将全省砂金划分为9个自然集群,乐安江自然集群、修水自然集群、信江自然集群、抚河自然集群、沂水-乌江自然集群、黎滩河自然集群、赣江十八滩自然集群、章水-桃江自然集群和琴江贡水自然集群。

2 砂金矿的富集特征

到目前,我省砂金矿均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它们多分布在:二、三级水系(赣江为一级水系)二侧的冲积层、阶地及残坡积层中。综合起来,它们具有如下富集特征:

1)砂金类型是以冲积砂矿为主,有少量残积、残-坡积砂矿。

2)砂金矿的富集位置受河谷地貌等条件影响,多半富集在水动力条件降低的地方,例如:现在河道或古河道的内湾处,河流交汇处,河湖交汇处,河流由峡谷进入阔宽平坦处(如芳溪)和由阔宽处进入窄谷处(如吕公滩)等地段。

3)砂金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为第四系下部的沙砾、石层,含砾粘土层、红土层、含砾亚粘土层,其次为现代河流沉积层。

4)砂金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分布在沙砾石层底部,多为不对称地断续分布在河谷两侧,大多数呈单一层状产出,有些砂金也有2-3层。矿层产状平缓,有的向河床方向略倾斜,倾角大多小于10°。

5)砂金矿层规模一般不大,延长几百米至几千米,一般在1000 m左右,;宽在50 m -400 m;厚度为0 m -3 m,少数矿层厚大于5 m;矿层埋深浅(0 m-5 m内)易开采。

6)砂金矿层中有用元素除金外,不同地区还有少量钨、锡、稀土、铌钽铁矿、独居石等。自然金一般呈片状、叶片状、不规则粒状、树枝状等。其大小较原生金粒大,均可见明金,一般在0.01 mm-2 mm内,少数矿金中有瓜子金和狗头金。

7)金的成色较原生金高。

8)无论砂金矿的品位,还是粒度,都有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金的分布有自河流上游至下游变贫、变小的趋势。在砂金矿层中如果砾石较少、较细、结构较紧而又含泥质较高,那么其品位也较高,反之,砾石颗粒大,结构较松散的沙砾石层,其品位相对较低。此外,在同一沉积旋回的沉积物中,金品位也有上贫下富的特点,且其最富地段是在底部往上一点的地方富集,但在红土层和一些河漫滩相沉积物中则在上部含金较富。

3 成矿条件分析

砂金矿是除变质型金矿和火山、活火山的热液型金矿之外的另一金矿类型,它是由原生金矿,在表生作用下通过风化腐蚀、搬运迁移富集成矿的,就砂金的普查及研究而言,首要解决的是物质来源问题,原生金矿是形成砂金矿的物质基础,只有在此的基础上才能寻找到砂金矿床,所以解决物质来源,对砂金矿本身的找矿评价至关重要,反之对利用砂金矿寻找原生金矿又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综合分析江西砂金的分布特点、成矿背景资料,作者认为江西砂金的来源主要有如下3种。

①原生金矿:原生金矿(包括各种金属矿床中伴生金矿),从砂金的自然集群资料分析,凡是有原生金矿的地方,对应是砂金矿的重叠。由此可见,砂金矿和原生金矿在物质上存在密切关系,原生金矿为砂金矿提供广泛而丰富的物质来源。

②变质岩及其中的弱含金石英脉:江西诸多砂金矿多分布在变质岩出露区或其附近,而且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普遍较沉积岩的含金度高,同时在变质地层中,赣南寒武纪荷塘组,赣北双桥山群(尤其是下亚群)及赣中的震旦系杨家桥组都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它们都可能为砂金矿的形成提供有利的矿源。此外,在变质岩层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含金品位较高,但又未能达工业要求的含金石英脉(即弱含金石英脉和高含金石英细脉),它们各自都为砂金矿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

③次生源:上游砂金、阶地砂金等可能为下游砂金、河流滩砂金提供部分物质来源,早形成的砂金可为晚形成的砂金提供物质来源。

由此可见,砂金的成矿物质是多来源,并非原生金矿风化搬运一种,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各种来源在某一地区砂矿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大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将会对砂金、原生金矿的地球化学勘探、找矿提供重要作用。

2)砂金的迁移富集条件。

①水动力条件。

水动力作为搬运介质,一方面取决于它的流量、流速,直接影响到被搬运介质颗粒大小和数量、距离,另一方面它的化学性质也影响着搬运物质的迁移形式等。我省气候温暖潮湿,雨量丰沛且季节变化明显,水系较发育,大小河流绝大多数以鄱阳湖为终点,它们在形成、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河道不断改变,河流不断下切,反复冲刷-沉积的过程,是砂金矿形成的良好条件。

②地貌条件。

地貌对砂金矿的分布及富集起控制作用。以前资料表明:残坡积砂矿多分布在地壳升降幅度不大的低山区或丘陵地带,而各类冲积砂金矿一般分布在山间冲积盆地、准平原化的丘陵区与冲积平原的过渡带。江西多为山地,中间为海拔300 m-600 m的丘陵地带,北部为鄱阳平原。在山地和丘陵区大小不一的红盆地分布广泛,河流流经其间,这为砂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貌条件。

③砂金的迁移富集方式。

砂金迁移富集既有机械的,又有化学(络合物、胶体)作用的影响。机械沉积作用仍是砂金成矿的主要方式。

金源在表生作用条件下,风化剥蚀从而使金进入搬运介质中。其形式有碎屑也有化学的,这与金在金源中的赋存状态、粒度及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化学环境等相关。在迁移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碎屑形式迁移的金可被溶解并以化学形式进入介质溶液中;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化学形式迁移的金以金粒或其他氧化物、硫化物为中心而产生化学增生作用,从而使金粒增大或附着存在各种矿物的表面。这样不断重复溶解-增生、增生-溶解的过程,使金粒增大,金的纯度也随之增高(金粒中杂质流失),增大的金粒因水动力作用迁移,然后在较有利的水动力条件下最终富集沉积成矿。另外生物或菌类植物也会对砂金的富集沉淀有着一定影响。

4 成矿远景

我省第四系沉积覆盖广泛(据统计,面积大23197 km2,占全省面积的13.5%),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水系发育金来源丰富。在地形上,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为丘陵、北部为平原,形成了一个以鄱阳湖为终点的半封闭水系。

我省是一个较有利的砂金矿形成矿区,有着广泛的找矿前景。根据已发现的原生金矿、砂金矿及金重砂异常的分布等特点,可大致划分为十二个找矿远景区,即:昌江远景区、修水远景区、章水-桃江远景区、信江远景区、乐安江远景区、沂水-乌江远景区、抚河中游远景区、黎滩河远景区、赣江十八滩远景区、鄱阳湖远景区、锦江远景区、袁水远景区。

但是,上述各远景区在找矿前景方面存在着差异。赣北地区比赣南、赣中具有更好的成矿条件。从金的来源上讲,无论是金矿床,还是矿(化)点,均比赣南、赣中多,且赣北出露大面积前寒武变质岩,尤其是前震旦变质岩系。据前人研究表明,前寒武系变质岩中含金丰度比较高,有利于金矿形成。赣南主要为前泥盆系浅变质岩,形成的多为高温矿床。由此分析,赣北砂金来源比赣中、赣南,尤其是比赣南更富足一些。

从地形条件来说,赣北地区东、西二侧是山地,中间是盆地式平原,而且该区的河流多半为中、老年期,有利于山地过渡到平原和河流进入鄱阳湖处等较佳地段形成砂矿,还有可能形成大型砂矿。赣南则主要是山地,地势高起低落,水流急促,河流多半为成、中年期,因而不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砂矿。所以,赣北要较赣南及赣中更为有利于形成砂金矿床,找矿前景更好。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省找矿重心放在寻找铜、铅、锌、铁及稀土矿床上,从而放弃了砂金矿的找矿工作。为了重拾砂金矿找矿工作,同时也间接地为寻找原生金矿提供有益信息。所以,本文旨在引起对找寻砂金矿的重视,以及今后加强砂金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廖家麟.吉林省金矿分布格局及找矿问题[J].吉林地质,1989(01).

上一篇: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实践与探讨 下一篇:数字油田工作特征以及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