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探析

时间:2022-06-10 01:03:07

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建设发展情况的探究和体育教学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看出,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建设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研究质量也相对较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成效显著。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论 ; 发展 ; 成果;

一、前言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较系统、成熟,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具大影响。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搞好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深一步探究势在必行。

二、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体育教学思想朝向科学化。

体育教学的教养、教育、发展三位一体,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重视体育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都体现了体育教学思想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体育教学手段朝向现代化。

现代化体育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促进了教学环节各种媒介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使体育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发展到今天综合利用多种实验仪器、电子设备、多媒体等多维教学,然后再与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有机的结合,而实现预期的目的。

(三)体育教学目标朝向综合化。

体育教学目标朝向综合化,将更加重视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发展性的智能相统一;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协调发展(感知、记忆、思维分析);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体育教学评价朝向标准化。

随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化,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将越来越注重多元化评价。1.科学合理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2.客观综合地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体育教学评价将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强调激励性的科学评价。

(五)体育教学方法整体优化。

目前我国较提倡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探究式的体育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能力。

(六)体育教学内容专项化。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其教学指导思想,重视体现学生的发育特点,突出科学性和实效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立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验,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专项课等并注意与各自学校体育的相关制度相结合,以及终身体育的养成。

(七)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正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多样性体育教学模式体系,比如传授教学技能模式、发展身体素质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教学模式、情景和模仿教学模式、小群体合作教学模式、专选课教学模式、发展各种体育技能模式等,以优化我国体育教育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八)体育教学理念终身化。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中多处体现了学校改革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有良好体育习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进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局限性。

从整体上研究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观念的局限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体育学者都把体育课看作为一种课内活动,并没有把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第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无序性。从小学到大学二年级计14年,每个学生可上900学时左右的体育课,思考一下经过这么多的体育课时学习,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体育知识和技能。实践证明,体育课的教学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理论滞后于体育实践,其原因:第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中、小学受到升学率的强大压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学科教学理论的发展。第二,各级各类学校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认为体育教学主要靠实践,没有什么理论好研究,还有就是体育教师普遍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不重视自身科技含量的提高,不重视运用先进的体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三)体育教学理论学术研究的偏向性。

第一,学术研究缺乏民主化。一方面由于体育行政方面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学理论缺乏研究氛围;第二,引进拿来主义。有许多体育学者对引进体育教学理论采取一切照搬的态度,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性、各国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各国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上的差异性、以及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性的认识。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应适应教育现代化的知识进程,立足于体育教育实践,立足于实践的发展来发展自己的理论,学习、利用和借鉴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的需要,使研究的理论问题能够更贴近实际,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在中国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体育理论建设从多角度、多领域、深层次上创建与发展了体育理论,使得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得到了深人的探讨,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的思考和展望。

参考文献:

[1]万德光编著.简明体育教学法[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

[2]王伯英,曲宗湖著.体育教学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4]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6]李娟.关于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S2).

[7]李炳光,黄正宪.对现代体育教学论的新思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3).

上一篇:轻体育对大众健身的影响 下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