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攻贫困?决战决胜谱新篇

时间:2022-06-10 12:33:21

坚定信心攻贫困?决战决胜谱新篇

正安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切工作的统揽,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能,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为确保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随着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大会的召开,有了“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及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指示和论断。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正安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是当前最紧急、最迫切、最重要的课题。

正视县情看现状

正安县地处贵州北部,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门户”之称。1991年被列为省级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0年被列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截至2011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8.6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仅29.32亿元,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全省88个县(区)第79位。

面对贫困人口多、经济总量小和排位靠后的实际,正安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1.08亿元,是2011年的2.42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092元、7560元,分别是2011年的1.76倍、2.05倍;贫困人口比2011年减少11.86万,实现县级“减贫摘帽”和1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8%。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跃升至全省非经济强县第11位,进入中等行列。

可以说,正安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全县“减贫摘帽”还只是低水平的脱贫和数据上的脱贫,贫困的基本面仍未根本改变,脱贫攻坚依然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GDP水平低;产业层次低,二、三产业占比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生欠账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方面。截至目前,全县仍有贫困乡镇2个、贫困村71个,贫困人口6.83万人。

刨根究底找原因

正安近年的发展凝聚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展现出赶超跨越、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但整体仍处在贫困的边缘,集中连片和“插花”贫困并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任务式、被动式扶贫突出。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在正安,部分干部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却缺乏摆脱贫困的决心、意志和品质,任务式开展扶贫工作,没有从根源深处想办法、找点子、闯路子,缺乏前瞻性、创新性、长效性、战略性思维。干部做不好,导向性就差,会出现群众对各项扶贫政策落实不主动、不积极,“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现象。

体制机制不健全,脱贫成效难以确保。回顾正安的扶贫开发工作历程,纵向比较虽在不断进步,但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体制机制。政策上,各项支农政策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态势;投入上,现行扶贫开发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不适应农民生产发展所需,农村金融渠道单一,资金瓶颈制约严重;方法上,局限于“输血式”“救助式”扶贫,缺乏长远打算和考虑;管理上,扶贫队伍力量不足,在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实施以及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劳动力资源培训上明显乏力。

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于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多,亲力亲为少;召开会议多,现场解决问题少;办公室强调多,深入群众少;空谈议论多,实干苦干少。加之缺乏严格的责任落实、督导检查和考核问责机制,一些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存在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等现象,严重影响和危害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先天条件不足,自身发展困难重重。正安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导致了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同时,地理区位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致使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拓展市场资源配置的机会不多,发展效果不佳。

自信自力谋跨越

面对贫穷落后,正安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切工作的统揽,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能,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攻坚思想意识,构筑精神高地。切实解决好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问题,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树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志气,把脱贫攻坚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真上、扣在准上、变在根上。克服“安贫乐道”“等靠要”思想,按照“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要求,切实在思想解放和作风改进上大转变,在工作创新和推动落实上大突破,在开放开发和绿色发展上大见效。

聚焦“五个一批”,开辟脱贫路径。按照“五个一批”“六个到村到户”要求,靶向治疗、精准滴灌。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和“两个率先突破”。

“五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做强做大吉他制造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业、服务外包呼叫中心、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以产业带动企业,企业带动就业,就业助农增收,实现大产业带动大脱贫的目标。二是更加注重“易地移民搬迁脱贫一批”,按照“多搬快搬搬好”的总要求,原则上不再就近就地搬迁安置,主要往县城、产业园区、中心集镇集聚,让搬迁群众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三是更加注重“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把资源优先向基础教育倾斜、优先向职业教育倾斜。四是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通过实施低保“减量提标”工作,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部门资源,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五是更加注重“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结合山区农业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扎实做好旧房拆除、土地复耕、地质灾害防治、月月造林等工作,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两个率先突破”一是率先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供血不畅”的制约瓶颈,以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为突破口,打通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巩固提升和加快建设中小型水利工程,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完善农村电力通信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和通信网络覆盖质量。二是率先突破产业项目发展“造血不足”的制约瓶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贫困乡村资源特点,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业态产品,助推贫困群众增收;大力创新发展产业的组织形式,以产业园区为主平台、主载体、主战场,推进农业大户、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多措并举为脱贫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以打造电商扶贫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探索“大数据+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路子。

创新工作机制,营造浓厚氛围。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大扶贫”机制,深入推进党建扶贫,进一步开展“54321”挂帮机制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合作,健全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强化与发达地区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教育卫生等方面深度合作。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大统筹”机制,继续探索创新项目资金整合和管理机制,按照“捆绑项目资金、整合部门力量、资金用途不变、项目渠道不乱、实施各负其责、考评各记其功”的原则,将产业化扶持、地质灾害搬迁、村组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新村建设等多项涉农资金与扶贫开发资金进行整合,提高项目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严格责任落实,确保落地落细。严格落实“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责任制,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书记工程”,建立赏罚分明的责任体系,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识别、考核、检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加强督查和暗访,以最严厉的考核办法,全面落实“一票否决”制。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作为一任县委书记,唯有义无反顾、勇于担当,才能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完成好历史赋予的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者系正安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心底,流进一股清泉 下一篇:是谁拉你走向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