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为你领路,全国首例“音乐家手”神奇成功

时间:2022-06-10 10:24:03

亲情为你领路,全国首例“音乐家手”神奇成功

2016年1月25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中心手术室里,正上演神奇一幕:医生们紧张地为一位患者进行手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边接受开颅手术边弹奏着吉它,明亮的手术灯光下,手术器械的沙沙声与吉它优美的奏鸣,交织出一幅不可思议的画面。

这位患者是一位音乐家,多年前,他患上一种名叫“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症,该病症又叫“音乐家手”,是目前公认的医学难题。这台手术是全球第七例,也是国内第一例成功的范例……

人生崎岖,“肌肉障碍”让路途颠簸

57岁的陈同波是吉林省长春市人,他十岁便开始吉它专业训练,每天都练琴八小时以上,出色的天赋,加上刻苦的磨砺,让他的吉它演奏充满了创意与感情。二十多岁时,他考入一所音乐学府的吉它专业,师从当时一位著名的演奏家。学业有成之后,他开始了各地的表演生涯,一些著名音乐人的专辑里,都留下了他精彩独特的吉它声。

1990年年初,陈同波在当地的一所音乐学院里任教,并与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同事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不久后,女儿陈美怡出生了,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似乎都围绕在陈同波的左右。

孰料,两年之后的一天,陈同波在家里弹奏吉它时,突然感到右手的食指特别僵硬,平时很轻松便能按住的琴弦,无论怎样用力,都压不下去。妻子见他烦躁的样子,不禁宽慰他道:“可能是这段时间你太过用功了,以后别那么拼命,少熬夜就好了。”陈同波想,也许情况确实如妻子所言,是授课太累导致的,从来都是琴不离手的他,头一次休息了两天。

1993年4月,陈同波在上课时,突然发现小指也开始不听使换,这一次他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在家人的陪同之下,陈同波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他的手指肌肉出现障碍反应,原因不明。医生告诉他:“肌肉的障碍反应,主要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是过度收缩引发的,以肌张力异常动作或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症。有的是遗传,有的是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因为身体健康并未受到太多影响,陈同波没有将“肌肉障碍”放在心里,只是接下来的半年间,他开始发现:右手的小手指肌肉不时地挛缩,食指也出现了相关的症状。陈同波渐渐感到,指头不听使唤看似小病,实际对从事音乐的人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因为右手按下吉它的琴弦时,再也吃不住力量了。

此后的几年间,陈同波又先后赶赴北京、广州地区的各大医院,诊断的结果都大同小异,由于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只能加强临床的护理,通过针炙、药敷等方法进行干预,以缓解病情的不断发展。

虽然吉它弹不成了,但是陈同波内心无比欣慰的是,女儿陈美怡继承了他的音乐天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小小年纪便考入了音乐学院的附小。在陈同波的不断打磨之下,许多行家都看好陈美怡,觉得她将来一定能够超过爸爸,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音乐家,这样的评价自然让身处逆境中的陈同波很开心。

陈同波决定与女儿一起音乐的道路上奋进,不过从前那些烂熟于心的曲子,如今弹奏起来却异常吃力。为了让自己的手指灵活一些,他接受了当地一家私人诊所的针炙治疗。一次,女儿陈美怡前去看望他时,看到六七根长长的银针深深地扎在父亲的手上,小小的陈美怡一下子哭了:“爸爸,这有多痛啊!咱们不扎行不行啊?”陈同波意识到,银针扎在自己的手上,也扎入了女儿的心里。陈同波连忙宽慰她:“傻孩子,痛点儿有什么关系,只要以后能陪你一起弹琴,爸爸就是再痛再苦也愿意!”

2000年开始,陈同波右手手指僵直的状态开始严重,他的四根手指都不听“指挥”,生活对他也不方便起来。一次,一家人到郊外旅游时,陈同波像往常一样,左挎相机,右挎装水与食物的包,带着妻女开心地在各个景点游逛。在一处繁花似锦的假山前,陈同波很想为女儿陈美怡照张相,可是按下相机的快门时,他却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从前那灵活的手,如今如此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陈同波难掩内心的沮丧。他忍不住问陈美怡道:“爸爸的手像块木头一样,如果哪一天不能陪你练琴,你会不会嫌弃我呀?”陈美怡对陈同波说:“不但不嫌弃,我还会一心一意地照顾你,因为你在我心里,永远是最优秀的爸爸!”女儿的话触动了陈同波内心的柔软,他的眼角瞬间湿润了。

由于无法从事音乐事业,再加上生计使然,陈同波有了转行的念头。2002年,陈同波就职于一家法律单位,渐渐远离了琴弦与五线谱。有时看着女儿练琴,他在旁边默默地、不无遗憾地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重新拿起吉它,流水一般地弹奏起优美的旋律,那该有多好呀……”

心有不甘,岁月苦涩总有温暖

2007年年末,陈同波在与妻子结婚纪念日这天,一家人来到饭店吃饭。推开包房门,房间里撒满了百合花瓣,窗户上还有用花瓣拼成的“心”,陈同波感到很诧异。这时,一个服务员手推着一个插了粉色蜡烛的两层大蛋糕进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位吉它乐手。温馨的烛光点燃之后,房间里萦绕着悠扬的琴声,陈同波这才明白,原来这是家人特地为他打造的一份惊喜!但是,悠扬的吉它声在打造浪漫的同时,也唤醒了陈同波内心的痛苦,他暗暗地想:“我的右手要是可以弹奏,会比眼前的这位吉它手好上一百倍。”他弹奏吉它的念头又如同雨后的春笋,不知不觉从松软的土地里钻了出来……

2008年7月,陈美怡在沈阳进修音乐时,听说当地的一家私立医院可以医治这种“肌肉障碍”的病症,她立即打电话给陈同波。陈同波一听,兴冲冲地坐着客车,一路颠簸赶到那里。这家私立医院的医生用一种特制的药方为陈同波热敷,这种药方确实治好了不少类似的病例,可是陈同波治疗时,却起了严重的水肿反应,由于水肿一直不退,医生见效果不佳,劝他不要继续治下去。

此时,外面正下着细雨,陈同波扶着医院的大门,久久不愿意离开,他不甘心就此放弃啊!父女俩乘出租车来到客车站,一路上陈同波的情绪都很低落,他喃喃着说道:“女儿,难道爸爸再也拿不起吉它了吗?我多想那溪水一般的乐曲从指缝间流出,哪怕是简单地弹弹和弦,为你伴奏一下也好哇!”

当来到客车站,父女俩下了出租车,刚才还细雨不断的天空居然放睛了。陈美怡在车站的入口站立了很久,末了她难过地说道:“爸,其实你这样回去,我也是很不甘心啊……”

这年年底,陈美怡将父亲的病情描述之后,在网络上进行救助。一位网友听说之后,推荐她去沈阳的一位老中医那里看看。这位老中医查看了陈同波的病情之后,摇了摇头说自己已经退休多年,早就不看病了。陈美怡一听着急了,拉着老中医的衣袖说道:“我爸爸看过很多地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您就开个处方给我们吧,不然的话,爸爸这辈子再也拿不起吉它了!”发自肺腑的恳求,深深地打动了这位老中医,他万分同情地说道:“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好试试了。”

拿到老中医的处方之后,陈同波一边吃着中药,一边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食疗。做饭做菜时,他也放入一些疏通筋络的药材,不过这些东西吃得多了,人常常感到腹胀难忍。为了保证中药的摄入量,他咬着牙关强迫自己往下咽。每天晚上,他都给腹部进行按摩,从胸部往小腹一遍遍地按,每天都要按摩四五千次,直到累得满身大汗。这种按摩能加强肠胃的蠕动,常常一边按摩一边听到肚里在咕咕直响。

这样一来,陈同波每天的饭量增加了,平时他只能吃一碗米饭,吃中药期间,他的饭量增加到了两三碗。陈美怡还为他买来了桅子花、拌着植物油杵碎揉成一团后,刺激他手背上的穴位,增加血脉流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陈同波的手指变得不再那样僵硬了,他可以按动手机上的按键,但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陈同波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手指间的协调能力无法恢复,与从前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圆父亲的一个梦想,此后陈美怡有机会去外地,总是尽力搜集当地的活血舒筋的食材与养生特产。一次她与几个朋友去,特地跑到山民家中买来一大包地道的冬虫夏草。陈美怡叮嘱母亲:“一定让我爸爸每天吃上三根。”而在家里陪伴爸爸时,她也俨然变成一位养生专家,盯着电视健康节目,不断地上网找医生,把相关的医疗知识汇集在“老爸康复秘籍”的文件夹里,里面的内容涉及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各个方面!

有一次五一期间,全家人在郊外野炊,陈美怡亲手做了低油低盐的营养餐,照着“老爸康复秘籍”里的配方,陈美怡用纯天然燕麦与南瓜,为陈同波制作柔软筋络的燕麦南瓜饼。那顿饭,陈美怡足足忙碌了两个多小时。青山碧水之间,陈同波吃得十分尽兴,内心也在感慨:“女儿真的长大了,老爸的小小梦想激发了她全部的能量……”

亲情领路,全国首例“音乐家手”神奇成功

2015年10月的一天,陈同波一走进家门,便看到女儿陈美怡得意洋洋站起身来,向他展示着手里的一套彩色医学图册。陈同波笑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好事,想要急着告诉我呀!”陈美怡认真地说:“爸,这回真的是好事,我托朋友从南方仔细打听,最后找到这家医院,你的病情有可能痊愈了!”

陈同波接过女儿递来的图册,反复地看了几遍。原来,图册上介绍的是深圳的一家医院,用一种特殊手术方式治疗类似疾病的医学介绍。希望涌起的同时,万般无奈的过往,也一一浮现在陈同波的心头。他犹豫着对陈美怡道:“这些年来,爸爸没少四处折腾,这一次能行吗?”

陈美怡鼓励陈同波说:“所有的希望都源于失望,再努力一次,也许就抓住了成功。”陈美怡还动情地道:“爸爸,二十多年来一直辛苦地培养我,你的大手拉着女儿的小手,领着您的‘小宝贝’一天天地长大,女儿如今的奔波,比起你的养育恩情,只是几千万分之一的绵薄……”陈美怡的话语,让陈同波潮湿了眼眶……

2016年1月,在陈美怡的联系之下,陈同波来到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过一系列的诊断之后,陈同波被确认为患上了“局灶性肌张力障碍”。这种病症因为不明原因的病变,导致他脑部环路功能紊乱,严重影响了右手的灵活度,在重复一项平时极为熟练的动作时,肌肉产生僵直僵硬状态,无法完成已经掌握的动作。医院的脑科中心功能神经科主任告诉陈同波,由于这种疾病往往出现在演奏家身上,因此也被业内人士称为“音乐家手”。

陈同波得知,他将被采取一种叫做“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方式仅在日本做过五例,韩国做过一例。患“音乐家手”病症的情况,在全世界都非常少见,陈同波是全球的第七例,国内的首例!

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会将医用电极,也叫脑起搏器植入患者脑内,用医用电极的轻微电刺激改善患者病灶处的脑部功能。电极需要依靠电池驱动,电池植入患者肩胛处的皮肤下面。当陈同波查看手术方案时,他吓了一大跳:在手术开颅的过程中,他要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而且他还要一边手术,一边弹奏吉它。这让陈同波立即联想到“关公刮骨”的典故来,可是关公只是在胳膊上大动干戈,而自己却是在脑部呀!

看出了陈同波的疑惑,医生具体向他解释道:根治陈同波的“音乐家手”病症,传统的方法是开颅之后,采用“高温融断脑部神经回路技术”,只是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使病人出现瘫痪等严重后果。而“脑深部电刺激术”,就为了能够精准地定位,弹奏吉它时,可以保证手术的效果更加良好!”

1月25日上午6时,这台国内首例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正式开始,医生团队先是为陈同波戴好了头架,然后进行了脑部扫描,接着医生又在电脑上进行了模拟手术。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团队为陈同波进行麻醉,在其左脑丘脑片区钻了一个一厘米的小孔,并让陈同波保持一种较为舒适的状态。

钻孔完成后,医生们快速地找到了陈同波的VIM核团,将射电极电信号记录针放入进去。又过了五分钟,有人递给陈同波一把调好琴弦的吉它,让他弹奏吉它名曲《爱的罗曼斯》,瞬间,手术室内响起了悠扬婉转的琴声,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偶尔的停顿又像是水流遇到了顽石,发出嘶哑而滞涩的声响……

时断时续的琴声中,记录针准确地记录着陈同波弹琴时脑部发出的信号,以及弹琴动作与脑部信号是否相匹配。而几个医生则通过电极不停地放电,在脑部不同深度进行着刺激,同时观察着他弹琴时的手部反应……紧张的三个小时手术,让陈同波原本僵硬的右手迅速变得灵活起来,手术之后,他突然发现多年来一直无法完成的“轮指”、“切音”等手法,全部轻松地完成了。医生询问他:“你感觉手指功能恢复了多少?”陈同波兴奋地说道:“至少八成以上……”

2016年3月,还在手术康复期间的陈同波开心地表示,目前他作为国内首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音乐家手”的患者,完成摆脱了病魔带来的困窘。如今,他已经在一家音乐学院进行音乐教育工作。陈同波真挚地说:“从前我的音乐梦想那样的模糊,它一度潜伏在我的心底,使我的心境始终得不到安静,幸运的是,亲情的引领让梦想重新变成了现实,我今后的每一天,也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应主人公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上一篇:舍得就总能得到 下一篇:结婚证还是虐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