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与本土资源亲密对话

时间:2022-06-10 09:05:03

让幼儿与本土资源亲密对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园地处农村,有着天然的优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丰富我们的主题活动内容,不但能培养幼儿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一资源,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因地制宜,发挥农村本土特色,引导幼儿在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1.别致——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艺术活动。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让广大教师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乐器,是幼儿开展节奏活动的物质基础。我国著名的指挥家、打击乐演奏家谭盾先生说过:“来自自然界的声音是最美的声音,因为声音是音乐的源泉。”用自然物品做成乐器就沿袭了最美的声音的本质。在农村到处可得的自然物品中,我们可以选择卫生、安全、适宜、无污染的材料用于制作打击乐乐器,如锅盖、坛子、碗、酒瓶等。在将这些随处可见自然物品变成音乐活动中 可使用新乐器之前,我们和幼儿一起对它们的质地、形态、色彩等进行研究、讨论,最后对这些自然物品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将这一系列物品装饰成“青花瓷乐坊”,在每件物品上用笔描绘出青花瓷的各种花纹,然后将物品制作成一组可供6—12名幼儿使用的打击乐器。如将5只碗取名“碗琴”,将碗固定在木架上做成小铃,用锅盖模仿架子鼓的外形做成铃鼓,坛子封口处包牛皮做成大鼓,在七只酒瓶中装水,取名“七音瓶”,由于水位的高低敲击的声音也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串铃。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将直接使用自然物品以及用自然物品进行手工制作的活动与打击乐(音乐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合理的整合课程开展音乐活动不但有助于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还能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共同发展的机会,不但陶冶了幼儿的艺术情操,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设计创造幼儿活动环境。如:收集各种工厂废弃而幼儿园有利用价值的半成品材料,到田间收集各种干果、豆类、青菜、稻麦等庄稼和其他植物的叶子、枝干、根,到溪边寻找沙石等,制作成可观赏和游戏的作品,既美化幼儿园环境,又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如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牙膏壳、可乐瓶、包装盒、药瓶、快餐盒等分别制作成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漂亮的灯笼、风铃和优雅的面具等装饰品和教玩具。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收集鸡蛋壳、贝壳等开设幼儿的作品展示区,及时地把孩子的作品进行展览。

因此,将本土资源与幼儿的音乐、美术活动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植根于本土文化这一丰富的文化土壤,了解其内涵,继承其精华,萌发热爱家乡的意识,又能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融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民间游戏活动。

《纲要》具体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的民间游戏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游戏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我们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活动中,作为宝贵的园本教学资源。我们在创设丰富多彩游戏环境的基础上,以传统民间游戏为蓝本,经过筛选和改编,将一些有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移植成园本课程。幼儿园内有绿茵茵的草地,宽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我们利用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场所,把孩子们从室内带到户外,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吱扭吱扭地“推小车”、滚铁环、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孩子们的机体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顽强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了体质,也培养了孩子们自由交往,友好协商的能力。

3.精彩——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亲子活动。

围绕主题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例如在“户外体育器械制作”的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包装带和五彩布条制作“藤球”。亲子活动能大大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家长的智慧也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家乡是幼儿在其中生活、成长的地方,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促进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有效载体和幼儿性情陶冶、探索能力培养及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检察机关探索“评估、预警、化解”一体化机制 下一篇:转型,“势”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