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诊断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6-10 08:05:33

高频彩超诊断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92-02

【摘要】目的 评价高频彩超检查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108例腹痛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统计发现有97.2%(105/108)腹痛患儿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占88.9%(96/108),均为多发。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均可探及血流信号, RI在0.53- 0.72之间 结论 高频彩超能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指导作用,是临床进行诊断的必要及首先检查手段。

【关键词】高频彩超 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

High frequency color ultra diagnosis in young child mesentery lymphnoditis application value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aises the high frequency color ultra inspection to diagnose at the young child acute mesentery lymphnoditis the application value. uhrasound.Applies the high frequency color to surpass to 108 example abdominal pain trouble carries on the routine inspection.Record tumescent lymph node spot, size, echo, shape and length axial ratio value (L/S value).Artery blood stream resistance index (RI) Results.The statistics discovered had 97.2%(105/108) abdominal pain trouble to demonstrate the tumescent lymph node, the abdomen saw by the right under occupies 88.9%(96/108), for sent.Colored Doppler demonstrated that, among them may search and the blood stream signal, RI between 0.53- 0.72。 Conclusion The high frequency color ultra can the clear display tumescent lymph node, at in the young child acute mesentery lymphnoditis diagnosis and the distinction diagnosis the instruction function, is clinical carries on the diagnosis the necessity and first inspects the method.

【Key Words】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Acute mesenterie lymphadenitis Diagnosis Children;

小儿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病因非常复杂。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以腹痛就诊的疾病之一[1],多年来是临床确诊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超声医学的进展,彩超高频探头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本文收集我院2004.6 ~2009.6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抗炎治疗及物理疗法后,超声复查腹腔内实质性结节消失证实的108例急性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图像及血流情况,总结其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年龄2岁~12岁.其中9岁以下76例,9岁~12岁32例,男53例,女55例。临床最后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98例,阑尾炎反应性淋巴结肿大3例。肠套叠伴淋巴结肿大1例,其他6例。

1.2 临床表现 108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定期的右下腹部或脐周痉挛性疼痛,3例患儿有右下腹压痛与反跳痛,腹痛伴有发热36例,呕吐10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

1.3 仪器与方法仪器 用ALOK-5500、ALOK-&1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12 MHz。患儿随来随诊,空腹更佳,可减少胃肠气体干扰,检查时平卧位,可先常规用低频检查肝、胆、胰、脾、双肾等脏器排除其异常,再用高频探头扫查腹腔,腹壁脂肪较厚者可略加压以缩短深度,检查时以脐部为中心,向各个方向缓慢扫查并适当加压,获得清楚声像图。在肠间隙内发现软组织回声时纵横切面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确定为淋巴结,仔细观察每个淋巴结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情况。每例分别记录淋巴结大小、数量、形态及内部回声,彩色或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淋巴结门处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临床抗炎治疗半个月后复查,42例患儿跟踪随访2-3个月。

1.4 诊断标准 在腹腔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3个以上淋巴结显示,或者淋巴结成团、成簇,测量淋巴结最大切面的长轴径和短轴径,长轴直径>10mm ,短轴直径>5mm, 纵横比>2,彩色多普勒显示内血流丰富,可诊断淋巴结肿大[2]。

2 结果

2.1 本组108例患儿中腹腔内均可见多个淋巴结,在回盲部及右中下腹部及左下腹发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彩超检出105例,诊断符合率97.2%。

2.2 其超声声像图特点为:肿大淋巴结多成群、成簇,一般无重叠融合现象。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晰,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大小多在l---2cm左右,纵横径之比≥2.0。CDFI示淋巴结内血流丰富[2]。其内可见呈树枝状分布的血流信号,自淋巴门向淋巴结内延伸。频谱多普勒显示其阻力指数(RI)在0.53- 0.72之间。`

以不同性别分组比较,男女两组最大淋巴结长短径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详见表1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分上、下两群,位于小肠系膜中、两层腹膜之间,沿空、回肠、结肠血管及其分支分布,肠系膜上淋巴结群分布广泛,根据分布位置大致可分为三列:第一列位于肠道系膜缘,第二列位于小肠血管弓之间,第三列沿肠系膜血管发出的血管干的行程分布,相对较大。小儿淋巴结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隙作用较差,所以呼吸道及胃肠道细菌、病毒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上起淋巴结发炎肿大。

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3],是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少年儿童,是儿童特有的疾病,一般多见于13岁以下的儿童,以男孩略多见,由于男性生理发育晚于女性所致。临床表现为右下腹或脐周疼痛,阵发性,痉挛性为其特点,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与其同时存在,由病毒感染引起,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病理上表现为淋巴结增生、充血、水肿。由于远端回肠的肠系膜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很多,以及回盲瓣的关闭作用,因此回盲部是该病的始发部位,本组病例96例是右下腹。

本研究表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即脐周和回、结肠区域淋巴结增大,肾形,可呈低回声或中心部可见髓质回声,CDFI可见门部分支状彩色血流或条形血流显示。药物治疗10天后复查所有病例均可见淋巴结长径、横径明显减小,呈低回声,CDFI门部无或点状彩色血流显示。但是诊断本病之前需与发生在回结肠区域的病变加以鉴别。

综上所述,目前高频超声检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反应淋巴结的部分病理特征,与X线、CT、MRI相比显示出更高的优越性,患儿无需特殊准备,可直观显示肠系膜情况,而且小儿腹壁薄,高频探头对小儿腹腔内的结构层次显示清晰,对淋巴结定位定性准确,并能同时发现阑尾炎、肠套叠等病变,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且为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无创、无痛苦的检查方法,还便于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易为患儿及家长所接受,

4 鉴别诊断

4.1 急性阑尾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先有以发热为主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继而发生腹痛及相应体征,且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略高,淋巴细胞相对较高,即先发热后腹痛。而急性阑尾炎先有腹痛并逐渐加重且右下腹压痛明显,而后出现发热即先腹痛后发热,超声可见肿胀的阑尾,其周围可伴有肿大的淋巴结。对于两者鉴别,快捷方便无创性的超声检查可以发挥其优势。

4.2 淋巴结核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核在超声上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大,包膜可不完整,或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晚期可出现散在的液化区以及伴声影的强光团出现,可合并大量腹水,肠管戮连等改变。结合病史,多见于青少年,有消瘦、低热病史,与本病不同,此病现已不多见。

4.3 肠套叠 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其周围淋巴结反应性肿胀,结合病史辅以超声检查:急性肠套叠超声表现短轴切面呈“靶环征”,长轴切面呈“假肾征”或“套筒征”。结合临床患儿年龄偏小(

4.4 恶性淋巴瘤 肿大淋巴结外形近似圆形,纵横比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套叠伴周边淋巴结肿大

参考文献

[1] 李灿霞,李丽.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8(5):291293.

[2] 孙斌,陶静,初洪刚,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

[3] 姜纬.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J].中华全科医学,2008,9(6):972

[4] 吴锡新,林纪光.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J].江西医药,2007,42(11):985986.

作者单位:224000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臭氧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联合中成药治疗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