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政绩工程”移向农村

时间:2022-06-10 05:49:46

谨防“政绩工程”移向农村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然而,在这过程中,也有不和谐音符,某些干部将此作为自己树立政绩、邀功请赏的好时机。于是,城市建设中反复出现的“政绩工程”便向农村转移、到农村“克隆”。

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对此,许多地方、许多领导干部深明要义,纷纷深入农村,蹲点调查、了解实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实事求是、扎实推进,这不失为科学、明智之举,当大力推广。

然而,在这过程中,也有不和谐音符。某些干部怀揣一种灰暗心理,希望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展现工作能力和政绩,将此作为自己树立政绩、邀功请赏的好时机。于是,城市建设中反复出现的“政绩工程”便向农村转移、到农村“克隆”。

一是制造“轰动效应”。他们生怕上级不了解自己,百姓不认识自己,喜欢大轰大嗡,还仅仅是部署、动员,就大加宣传;还没做多少工作,就频频在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字,造声势、刮大风,追求“轰动效应”,以突出、炫耀自己,树立“政绩”、展示“形象”。这是典型的雨过地皮湿,“沙滩流水不到头”。更有甚者则是用运动来取代本该扎实推进的新农村建设。中央有要求,这边便忙着部署,会议开了,口号喊了,文件下了,“试点”搞了,也便万事大吉了。

二是耍弄“花拳绣腿”。他们不是真抓实干,而是应对上级检查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比如,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村特色各种各样。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然而,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却是一张图纸、一个式样、一种格调,或是拆平房建楼房,让农民扛着锄头坐电梯;或是撤村并屯,搞所谓的“整齐划一”。

三是实施短期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十分深刻,它包含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样多方面的标准。而且,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统一体,缺一不可。然而,为了凸显“政绩”,在有的地方,在有的干部那里,却是只为了往“脸上抹粉”,只重视立竿见影的工作,不重视长远建设;只重视表面、显性工作,不重视隐性、潜在工作;只重视硬件建设,不重视软件建设。修道路、搞卫生、建新房,积极性很高,但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发展、乡风的改善、农民素质的提升,对不起,这些都是“马尾串豆腐”了。

四是重演拔苗助长。这是“政绩工程”向新农村建设转移的一种典型表现。没有能力,强推;缺乏资金,强搞,举债搞政绩工程,造成农民新的负担。这不,据新华社报道,福建省有个闻名遐迩的模范“小康村”――西坑村,“家家住别墅、人人盖新楼”,这一山乡新景曾引得参观者络绎不绝。然而,风光的背后却是农民的无奈和痛苦。当地政府掀起“建新村、奔小康”的热潮,强迫农民拆掉旧房盖别墅,村民钱不够,政府牵头让银行、信用社借钱。然而,由于这里公共设施不足,生活不便,农民纷纷到镇上租房居住,别墅成了空房,还得为偿还当年的贷款发愁。

这些年来,只为虚名不图实效、只为升官不为百姓的“政绩工程”,在城市建设中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人们对此颇有微词。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正兴,值此关节,提出防止“政绩工程”向农村转移,窃以为正当其时。

上一篇:以荣辱观为镜明是非 下一篇:从总理答记者问想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