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罚金刑执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10 01:07:09

对罚金刑执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罚金的执行是指执法机关为使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所确定的罚金付诸实施而进行的刑事司法活动。1997年刑法修订后,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罚金刑的条文有147个,约占整个刑法条文的1/3。随着罚金刑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罚金刑的适用频率也大幅提高,罚金刑执行难成为困扰刑事司法的难题之一。本文以路桥法院近年来罚金刑执行情况为样本,分析现状,探究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

一、罚金刑执行情况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9年,该院审结刑事案件792件1220人,判处罚金案件540件841人,占审结案件数的68.2%,占总人数的68.9%,执结174件257人,案件执结率为32.3%,人数执结率为30.5%,判处罚金总额人民币2660.9万元,执结金额1028万元,实际到位率为38.6%;2010年,审结刑事案件994件1651人,判处罚金案件709件1232人,占审结案件数的71.3%,占总人数的74.6%,执结173件274人,案件执结率为24.4%,人数执结率为22.2%,判处罚金总额人民币2501.9万元,执结金额628.5万元,实际到位率为25.1%;2011年,审结刑事案件945件1570人,判处罚金案件674件1137人,占审结案件数的71.3%,占总人数的72.4%。执结146件238人,案件执结率为21.7%,人数执结率为20.9%,判处罚金总额人民币2043.1万元,执结金额416.5万元,实际到位率为20.4%。(见表一)

(二)主要特征

1.罚金刑案件执结率低。该院2009年罚金刑案件执结率为32.3%,2010年为24.4%,2011年为21.7%,执结率普遍偏低,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2.罚金刑的实际到位率低。该院2009年罚金刑实际到位率为38.6%,2010年为25.1%,2011年为20.4%,所判处罚金数额远没有执行到位。

3.判处罚金率与罚金执结到位率成反比。罚金执结到位率主要表现为罚金刑案件执结率和罚金刑的实际到位率两方面。该院2009年判处罚金率为68.2%,执结率32.3%,实际到位率38.6%;2010年,判处罚金率为71.3%,执结率24.4%,实际到位率25.1%;2011年,判处罚金率为71.3%,执结率21.7%,实际到位率20.4%。可见,随着罚金刑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罚金执结到位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甚至每年均有超过2/3的罚金刑案件得不到有效执行,使得许多刑事判决中关于罚金刑的判决部分成为一纸空文,严重影响了法院刑事判决的权威性。

二、罚金刑案件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从调研来看,导致罚金刑案件陷入执行难司法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法层面的约束,也有司法层面的忽视与规避;既有罚金刑执行主体的不作为,亦有被执行人的不配合。

(一)立法不足

1.必并制扩大罚金适用率。必并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判处自由刑时必须同时科处罚金刑。我国刑法规定罚金刑的条文中除少数条文或个别情形采用选科罚金制外,其他的无一不是采用并科罚金制,且几乎全部为必须并处罚金。必并制罚金刑具有适用的强制性,法官只能绝对服从法律规定对罪犯判处罚金刑,而不允许根据犯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判处与否,这就大幅提高了罚金刑的适用率,增大了罚金刑执行案件的基数,间接降低了罚金刑的执结率。

2.无限额罚金制加大罚金判处随意性。无限额罚金制是指具体罪名中只规定可以判处罚金刑,但对罚金数额不作具体规定,实践中完全由法官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自由裁量。我国刑法对大部分罚金刑的规定都采取无限额罚金制,而无限额罚金制在总则和分则中都没有具体标准,这就使得法官在判处罚金时缺失参照,不能根据犯罪人的实际缴纳能力以及案件的具体情节合理判处罚金数额,需要法官自由裁量。这容易由于各个法官主观认知的不同而导致判决畸重或畸轻,最终影响罚金刑的实际到位率。

(二)执行主体不明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规定,罚金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但具体由一审法院的哪个部门来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各地法院罚金刑的执行主体较为混乱,有的是刑庭自审自执,有的由执行局负责执行,还有的由司法警察负责执行。由于职责分工的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各部门相互推诿,大大降低了罚金刑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致使相当部分罚金刑执行案件束之高阁。

(三)犯罪人因素制约

1.犯罪人履行能力不足。从司法实践来看,被判处罚金的人中社会低收入者居多,绝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差,这类犯罪人常常是因为经济窘迫引发对金钱的过度追求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实施的抢劫、盗窃、抢夺等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较多,他们或为无业游民,或为投机分子,在犯罪行为发生后,往往会对该部分财产进行挥霍,在其归案后又丧失了履行能力。刑满释放后,这些人的去向一般也很难确定,即便能确定,这些人员也存在再社会化的过程,出于人道主义以及社会稳定的需要,也不能因为缴纳罚金而剥夺了其基本的生活需要。这些都是导致罚金刑执行难的重要原因。

2.犯罪人主动规避执行。与生命刑、自由刑、资格刑等其他刑种相比,罚金刑的执行受制于诸多因素,甚至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受刑人的配合。金钱没有人身附属性,司法机构可以控制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也可以剥夺犯罪人的生命,但不一定能够控制犯罪人的金钱和财产,这就决定了罚金刑执行的高难度。此外,由于我国对罚金刑执行的威慑机制尚不健全,被执行人不履行罚金所付出的代价过小,导致一些罪犯及其家属存在“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的观念,难以接受附加适用罚金刑,认为出了钱还要照判刑,产生抵触心理,故而隐匿、转移财产,拒交罚金,对抗法院判决。

三、提高罚金刑执行率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根本,完善罚金刑立法

1.以选科制为主,并科制及单处罚金制为辅。选科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规定判处自由刑时可以选择科处罚金刑。这就避免了必并科罚金刑所导致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缺点,使法官可以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经济状况、其他刑种适用的有效性等来选择适用罚金刑与否,在罚金刑与其他刑种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使罚金刑的功用落到实处。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法官可以发挥其自由裁量权,对愿意缴纳罚金且履行能力较强的被告人,可以判处较高罚金及较轻自由刑;对不愿意缴纳罚金或履行能力较弱的被告人,可以判处较重的自由刑同时不判或判处少量罚金。

上一篇:重庆市电影产业发展初探 下一篇:中心化验室的通风系统整体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