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神清观游记

时间:2022-06-10 12:54:18

昆嵛山·神清观游记

应该说当我们从车内远远看到昆嵛山那绵绵的山脉时,就被它掩映不住的灵秀清骨的气质打动了。难怪古人称其“秀拔为群山之冠”。

车在行走,但我感觉行走的不是我们,是昆嵛山在我们面前不断地变幻着它清丽脱俗的身姿。“横看成岭侧成峰”用在这里,是再合适不过了。整个昆嵛山脉似乎由高低错落的润玉组成,上面镶嵌着条条块块的耀眼翡翠。

我们是一个由牟平区政府组织的第七届“养马岛读书节”作家采风团,借助这个活动机会,能拜访这座名山,拜谒王重阳“全真教”发祥地,真是机会难得。

车子一进昆嵛山风景区,我们似乎一下子遁入了另一个世界。清冽透骨的山风扑面而来,扫去了大家一路的燥热与疲惫;山虫发出委婉嘹亮的歌声,反衬着大山的空僻与幽静;原本远视中的山石此刻跃然于眼前,少了几许温润,却多了几分粗犷。浓密翠绿的山林掩蔽了我们,又肆意地铺展开去,为大山带来勃勃的生机。大家全都精神振奋,目光热烈,纷纷议论起来。

我们在“神清观”宝殿前下了车,立刻被它非凡而瑰丽的气势打动了。站在第一个台阶前,从下往上看,层层的阶梯,传递出宝殿高贵神秘的气息;飞檐翘壁和上面艳丽的图案色彩是远古文化的沉淀和呈现;悠远的钟声让我们产生了时空的错位,似乎置身到了全真教鼎盛时期王重阳和全真七子讲道阐玄的道场。

焦主席带着我们拾级而上,虔诚地走进了“神清观”的山门。

首先是一个布置精巧的前庭,有近千年的杜松,据说敲打时能发出铮铮的铜钟之声;庭内错落有致地安置着香炉、石碑、石狮,空地处还用低矮的竹篱围出一些盆栽植物。整个前庭充满古意又携带着闲淡的田园之趣。

这时,仙风道骨的道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几句寒暄后,便引我们来到大殿前。在这里他用甜蜜的樱桃招待了我们,又泡上上等的山茶。我们喝着山茶,临着松风,看着古观,听着道长语意奥妙的讲解,身心彻底放松陶醉了。难怪王重阳祖师当时决定离开闹市,带领弟子来此修行,并著诗文感叹道:脱离枷锁自心知,清凉境界唯余见。

道长接着带我们参观了正殿,正中的是三清殿,神龛内供有全真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东边是五祖殿,奉有道教五位仙祖王玄甫、吕洞宾等,西边是七真殿,是供奉全真七子的地方。山门东西两侧是钟楼与鼓楼,每日皆有晨钟暮鼓,能透析出几缕俗世的气息。

随后辞别了道长,一行人开始上山,前去拜谒祖师修炼的地方――烟霞洞。修整一新的平坦山路大概有500米,我们爬得气喘吁吁。遥想当年山道上只有崎岖的山石,师祖及弟子们每日背负着水和干粮上下的情景,就能体会到“修炼”二字的分量了。

我们在中途的丹井处作了小憩,每人都喝了一点古井里的清泉,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大家顿时都感到神清气爽,本觉疲乏的身体又焕发出活力。至少我们跟祖师们同饮了一口井里的水。

烟霞洞位于半山腰之上,果然是一处人间圣境。此处背山傍水,可谓藏风聚气之处。有山鸟的婉鸣不时传来,树木繁茂婆娑,似乎还能听到泉水淙淙之声。古人有诗赞曰:青天重叠小潺溪,闻到此处别有天。据说在傍晚时分山雾飘浮之际,此处会云蒸霞蔚,金光四溢,恍若仙境。烟霞洞以此得名。师祖王重阳及弟子们正是在此修炼后,得道成仙的。

烟霞洞高三米,深七米,洞内供奉祖师及弟子们的塑像。里面清凉幽微,静寂如隔尘世,闭上耳目,你能感知的只剩下自己的内心世界。这自是修道炼丹的绝佳选地。

我们仔细地观摩,细心地体会当年的情景。作为全真教的发源地,此洞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全真教作为融合“儒、释、道”三教的道教新派,在当时又闪烁着怎样的包容和开放精神?!正是祖师们舍弃一切的艰苦卓绝的修炼,才把他们开创的全真教推向了顶峰,促进整个华夏道教的发展。宗教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其实又包涵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持久沉淀。任何一个时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传递。华夏大地作为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能延续至今,正是遵循了这一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下山后,我坐在车上,听到车载收音机里正播放的第七届“养马岛读书节”开幕盛况,“文化”这个词再次冲进我的脑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新的蓬勃发展,使得这片土地在当下形成了一个文化的新高地,绽出繁盛之花。

谢国兵,男,1969年生。现任江苏新建业船务管理有限公司远洋船长。以描写海洋的风险与经历散文见长,被文坛誉为“船长作家”。已在《昆嵛》《青海湖》《走向世界》《烟台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及小说多篇。散文《迫近好望角的航行》获首届《昆嵛》非虚构散文大赛三等奖。

上一篇:创新作文“边城”导写 下一篇:宝宝拍嗝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