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时间:2022-06-10 12:43:44

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摘 要:以事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及其相关问题。首先结合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与管理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现状,并且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说明,以此为基础,在分析的造成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56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集中于资金、实物、收支等方面,与企业单位相比,比较简单,但实质上是重点比较突出上面这几大方面;趁着国企业改革之风,事业单位也需要不断的在财务管理方面,做好财务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以此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标。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趋于成熟化与完善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竞争会非常激烈,这也是事业单位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生存,提高竞争能力,事业单位也有必要抓紧对财务管理缺陷的分析与治理,从而增进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以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以下就此展开具体探讨。

1 概述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控制属于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位,通常是指财务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少动的管理,包括预算、监督、投资等,其目的在于为公司、股东提供更大的利益。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仅有同样的利益驱动,更远大的目标在于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从现状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意识不足、环境建设不利、制度不健全、控制措施不到位、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机制不全面等方面;而且存在诸多建设方面的困难。以下就进行一一说明,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2 问题分析

2.1 财务内控意识薄弱

从表现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意识薄弱,主要以开支预算、成本控制为主,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奖金、津贴、办公费用核算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明确程度不够;造成的结果是对资金使用率的应用不足;因而,应该注重财务内控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与效率、效益问题;从原因看,主要是领导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对制度方面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认识不清,而且缺乏在制度革新方面的积极性与探索性,所以,在忽略与不重视的前提之下,造成了内控制度的形式化;另一个因素,就是盲目追逐利益,忽略了制度建设,方向转向于其它短期的利益项目。

2.2 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规范的不合理、滞后,在书面文件方面,未有明确的规定或详细阐述,因而参照标准缺失,大多财务人员的工作只能依靠自身的经验;从表现方面看,人员多、专业性差、职责明确程度低、管理效率不显著;另一个表现是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管理比较松懈,事后签字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对事前控制与风险评估的忽视;而且在财务收支方面存在混乱现象,同时也造成了会计信息方面的不精准、不及时以及坏账的出现等。

2.3 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认知差

我国的事业单位往往被冠以清闲、稳定、待遇好、干事少等特点,实际情况也是由于这些工作人员的涣散、不尽职、不负责任,不愿意在自身的岗位上认真完成自身的职责之故;另一方面,大的松散环境的形成又带动了更多的人产生了某种随大流的思想,因而互相发生了不良影响,使整个财务工作落了空;具体来看,如一些国有资产的管理、登记无处可寻,而且在财务预算、核算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严格性质;再一个就是对于岗位的意识存在问题,缺少真正的岗位理解与内涵补充,只是一味的以糊弄、拖延为主,而且大多表现出得过且过的心态;原因在于体制与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

2.4 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机制的缺乏

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在事业单位缺少专业性、独立性,因为多由财务人员兼任,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执行、监督、考评都受到了相应的制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未有系统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控财务控制制度,都以部门预算为主,往往出现了取代的实质,所以,在执行方面、越权方面、贪污方面,必然有了一个较好的滋生土壤。因此,需要从各方面展开全面性的问题分析,从而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3 解决对策

3.1 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该对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完整、系统的评估,并且通过职责的具体实践,来对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反思,从而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功能、价值与作用;其次,需要在领导者的重视与关注之下,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对内部控制意识的植入、宣传、扩大,从而形成整体上的认同;第三,应该从内部机构的设置、权责分配、审计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反思,增加全体人员的参与认知,从而在明确职能的前提下,完成职能、分工、责任等方面的明确化规定,并构建起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动态化的联动机制来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3.2 完善制度与控制措施

首先,将财产保护、会计系统、职务分离、不相容授术审批等主要的内部控制进行明确的划分;其次,增加内外互相监督的手段,确保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有效;在实际的监管方面,需要增加时时性、动态性,并且通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公众平台、政府部门的网站等,进行公开、透明、公正的说明,使民众了解到相关事宜,满足其知情权;另一方面,应该增加自检自评,重点增加社会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单位自身、政府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三个方面,应该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监督系统,从而在促进其完美的同时,为其职能、职责、义务等加以评价,通过舆论的力量,献计献谋,从而增进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与正常运营的有效。

3.3 增加培训,引入新型人才

首先,针对人才问题,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引入新型的专业化人才,如金融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应该成立培训部门,并通过一系列的讲座、专业知识培训、技能训练等完成人才的培训与升级,并通过竞争机制进行一系列的淘汰,防止“一碗饭,一辈子”,应该增加工作人员的危机感;也要培训其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使其真正能够发挥出个人的潜能。

3.4 建立多种机制,全面联动

首先,需要对内部审计进行实践,并增加外部监督,并建立起独立的考评机制、激励机制,从而从系统的角度,构建起多种机制,并透过评估机制,利用现代化的计划与统计报表方式,实行全面的指标考核与技术监督,以此将多个部门进行有效联动,并利用公共平台,使各部门的公开性得到透明化处理,这样就能够让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发挥出其内在的潜力,并实现全面的多机制发力,共同在联动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4 结束语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阶段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还不完善,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因而需要细致深入的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原因辨析,从而找到突破口,再研究并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加以解决;而且,我国的财务内控力度的增强离不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以,应该集中力量,构建完善的财务人员选拔与使用体系,并增加监督审计制度以及预算控制等,从而建设起一个新的具备生态系统式的新型财务内控体系,以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以深圳市光明新区国库支付中心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5,(18).

[2]毛俊峰.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

[3]卞晔.财务内控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22).

[4]李群.新时期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5,(15).

[5]许京辉.完善市级烟草商业系统法人治理结构的财务内控手段[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

[6]杨凤琴.以风险在线监控为导向的财务内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

上一篇:用“协同效应”检验企业的扩张 下一篇:“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及挑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