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茶叶产业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10 12:07:38

催生茶叶产业经验交流

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多年来,在第一次产业结构中,除烤烟生产以外,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能支撑我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政府一直倾力打造的烤烟产业,存在着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种植水平、烘烤技术、收购规范、利益分配等问题,因长时期得不到解决而恶性循环。但由于它作为县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有如手中拿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感觉。以往的各届县委、政府也主推了一些项目,如种植上野木瓜、猕猴桃、蚕桑等项目;养殖上珍禽、生猪等,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成为产业。我县除一些常规农业项目外,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主导产业来引领农业农村经济,犹如一条没有航标的船,驶入茫茫大海之中,不知所向。

那么,在未来的经济社会领域里,谁将会担负起主宰我县县域经济沉浮的重担呢?

二、胜算“茶叶产业”

茶叶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产业。

2003年,县委、县政府建立绿色产业办公室来实现“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这一目标。并确立了“围绕主导产业抓农业”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以“特色产业”为切入口,突破农业产业发展瓶颈。用“绿色、有机”等手段,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品质,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运作,茶叶产业终于脱颖而出,理直气壮、昂首挺胸地走上历史舞台,担当起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重任。

胜算“茶叶产业”,在这里我不想对茶叶生产的基地规模、加工技术、营销技巧以及全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供销情况作常规的、平庸的可行性论证。一大堆数据,不过演绎一番文字游戏,能说明什么?要紧的是,我们只需认识到茶叶产业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科学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生产手段和成功的高端运作,形成独有的“特色”,为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走向市场,迎来无限的商机。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茶叶在我县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产业。

(一)外拓市场抢“天时”

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的物质需求为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谁掌握并利用好这一规律,谁就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因此,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是决定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茶叶市场的性质,可以从内销和外销两方面来理解,也可以从消费弹性和生产弹性来理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茶园已远远超过110万公顷,单产750公斤/公顷,为世界平均数的61%。就全球、全国而言,茶叶生产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都得以提高,传统的产品结构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并且消费市场带有全球性。内销市场也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瞄准这一势头,县委、县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优势特点推荐给社会,争取到了社会和业内关键人士的认可,抓住了商机,开创了一个大好局面。通过县委、县政府这一不凡之举,抢占了市场,也就抢占到了“天时”。

(二)内显特色占“地利”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而这一轮的“茶叶之战”,实质上是“特色”之战,是“品质”之战、也是“品牌”之战。“特色”就是我们发展产业的“看点“,就是对接市场的“焊接点”。也是我们抢占市场的“杀手锏”,是投向市场的“原子弹”。

充分认识自然资源、开发资源、保护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彰显我县资源特色,使得我县茶叶产业力压群芳,脱颖而出。

得天独厚的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奠定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富硒富锌”、“有机品牌”以及“猪-沼-茶-林”生产模式三大优势所构成的品牌,提升了我县茶叶产业的档次。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的。目前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运作,顺应了当今世界消费者追求的热点潮流,商品茶叶挤进“特色茶叶”那高高的殿堂,让许多同类产品变得平庸而黯然失色。特殊的地理坐标、特殊的自然资源、特殊的生产方式、独特的产品质量以及独特的市场运作,使我们的茶叶产业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三)引利于民得“人和”

经济效益是一个产业能否发展以及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无论这个效益体现在县财政增收还是在农民手中,最终要靠它来说话。永安镇田坝村近几年的显著变化引起我们深思。

2003年以前,田坝村拥有茶园4000余亩,最高亩产值近千元,平均产值每亩不足五百元。为了该产业的发展,笔者曾在田坝村作过调研。当时仅有四家茶叶加工作坊勉强维持运转外,其于均属手工操作。真是“凄风苦雨,摇摇欲坠”,而茶园也是“茶、草”共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茶园”、一片荒凉。

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打造,时至今日还不到4年时间,田坝村就有了如下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1、2003年以前,茶叶亩产值不到500元,现在单茶青一项平均产值不低于3500元;

2、一个村级所在地的田坝,可以分别举办大屏幕彩电和摩托车展销会;该村这类电器普及率达95%以上;

3、该村已拥有各种机动车86台,其中小轿车5台。全县唯一的村民小组长自购小轿车上班;

4、该村有不少小学生有了自己的存款(星期日和节假日勤工俭学,采茶所得);

几年前,这个村动荡不安,闹大事,连县领导、公安局警员都敢围攻扣压。现在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万象更新,一派祥和景象,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其喜洋洋者”足以证明:茶叶产业的发展,真正使农民收到实惠。县委、县政府已深得民心,占有“人和”。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我县的农业产业中,茶叶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产业,“是不发展,孰可发展”?!

三、“破茧化蝶”,奋力催生茶叶产业

茶叶产业值得我们举全县之人力、物力、财力毕其功于一役。这儿是战场,张弓没有回头箭,决战2007年,成败在此一举。

就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主导产业而言,在我县还没有任何一个农业产业像茶叶产业那样,具有那么大的规模、那么大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大的从业覆盖面、那么显著的社会效应。

从“特色”和“品牌”的提升和打造上分析,没有任何一个农业产业像茶叶产业那样,具有那么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大的提升空间。

从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茶叶产业从“基地—生产—加工—营销”形成了“一条龙”的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个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节都有着较大的增值潜力,并且具有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控性。这是其他农业产业尚不具备的优势。

从经济效益上看,投产比高,增值幅度、增值空间以及增值潜力之大,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也是其他农业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从接受程度来看,极大限度地调动了茶区的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信心和决心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人心所向,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潜在的、也是强大的动力。

这些各种社会因素与我县特殊的自然资源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优势,是成就一个产业的最有力的保障。

反过来看:如果我们放弃茶叶产业,试设想,有什么产业可以取茶叶产业而代之?并且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县将再也不可能有其他农业主导产业出现。放弃茶叶产业,将会大大延缓我县农业产业推进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和严密的产业链条是稳定市场,持续发展茶叶产业的根本保证。从客观上认识,本届政府任期内,如果有10万亩茶园能投产,那么,以后的任何一届政府都将不可忽视这一产业的存在。否则,就难以设想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本届政府任期只剩下四年的时间,这点时间用来打造一个产业,确实并不宽裕,流年似水,时间稍纵即逝。因此,200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成为了奠定我县茶叶产业基础的关键时刻。同时,茶叶产业是“进一步则生,退一步则死”,已经到了“破茧化蝶”的时候了!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容不得半点犹豫。两军相遇,勇者胜,我们当举全县之人力、物力、财力毕其功于一役,奋力催生茶叶产业。这儿是战场,是事关成败的战役,张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已经捆绑在同一辆战车上,战也得战,不战也得战,别无选择,没有一点妥协的余地,识时务者,俊杰也。摒弃一切侥幸心理,横下心来,为奋力催生茶叶产业,决战2007年,这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四、前车之鉴,茶叶产业不能重蹈覆撤

干部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推行力度,确定着该产业发展的命运。说:“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充分认识茶叶产业的潜在“张力”,是激发干部积极性的“内因”。我们以往的各届县委、政府也推出一些产业项目,但都无功而果。就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干部对产业的认知程度较差,没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未能形成上下合力,浅尝辄止。一句话,就是“没有用心去做”。

绿色产业涵盖了生态和经济协调的本质特征,而茶叶产业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牵涉到农业方面的各种技术,同时牵涉到市场、财税、科技等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方面。因此,茶叶产业建设需要全社会在方方面面的鼓励、支持和配合。茶叶产业的发展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力合作,一以贯之地打造才能奏效。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茶叶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农民是主体,而政府是主导。怎样发挥这个主导作用?我们各级干部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保证我们事业的成功的关键。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说到底就是人才问题。

我们的干部就要像我们的产业一样,要有“特色”、要有“个性”、要有独到之处。奇才大器者往往个性鲜明,瑕瑜互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干部呢?我认为:我们的干部必须有所作为,要忠昭日月,胸怀坦荡,大智大勇。

我们的干部要“敢”字当头,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要“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要敢于干大事、创大业。要干就干他个惊天动地,干他个天翻地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的干部就要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要能战、会战、敢于决战;

总书记在中科院讲话时引用古人语,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的干部就要胸中有“谋”要胸有“万世”、胸怀“全局”。

我们的干部要具备“海纳百川”般的“气度”、“壁立千丈”的“气概”和坚忍不拔、决不言败、永不放弃的“气质”。

我们的干部要有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和“我不下地狱,谁天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茶叶已成为我县举足轻重的主导产业,决不可等闲视之。以往我们的一些产业,要么中途夭折,要么全军覆没。究其根源,都是败于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对产业的认知程度较差或推行力度不够所致。前车之鉴,茶叶产业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让茶叶产业败于平庸。任何姑息、容忍甚至纵容平庸的行为都是对我们产业的扼杀、将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同时,也是对自己前程的断送。我们要以“庸”为耻、以“庸”为患。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面对事关茶叶产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大非问题,我们要有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和举措,必须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干部、取舍干部,必须凭本事用干部,以政绩定升迁。

上一篇:发展蔬菜产业经验交流 下一篇:建设生态旅游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