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凤仪北汤天董氏族谱整理及研究

时间:2022-06-09 08:34:45

大理凤仪北汤天董氏族谱整理及研究

云南省大理市凤仪城东南约8公里,有个依山环水的小村,名北汤天,百余户人家,皆白族。全村除赵姓16户、李姓3户、段姓2户外,其余皆姓董。

董姓的祠堂尚在,又名“国师府”。还存一寺名“法藏寺”,又名“金銮宝刹”,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此两处寺院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藏寺中原存有南诏、大理国至明代的写本及刻本经书3000余卷,六十年代初运往北京、昆明保存,被称为“南方敦煌”。原有佛像只剩四尊天王木雕像,现存于大理市博物馆。

现还存十几通碑文,部分为原存于寺中,如族谱碑、《董氏本音图略叙》等,有几通是1978年后数年内,作者发动村人于断墙沟壑中搜得,如《赐国师董贤圣旨碑》、《赵州南山大法藏寺碑》、《新建清流普济寺记》碑等。

本文主要以北汤天董氏族谱碑为主,参照鹤庆董氏宗谱碑等,对白族大姓董氏源流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并对其作初步探讨。

一、《董氏本音图略序》中的董姓起源说

1、汉族董姓起源说

一种说法为:三皇五帝时,黄帝之孙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董父精心驯养,许多龙学会了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候,并赐他以董为姓,董父也就成了董姓的始祖。所封之地在现今山东定陶北,那里也就成了董姓的发源地。

另一种说法为: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太史职,董(这里有管理、收藏的意思)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大约现今的“董事长”之称,也源于此。

2、白族董姓起源

凤仪北汤天董氏为历代阿吒力宗教世家,正因为如此,它顽强地保存着自己的土著风格。明代开始,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民族歧视,许多想求学求官的白族人家都将自己的出身地写为“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唯独北汤天董姓毫无此说,至今在残留的文献碑刻中亦找不出丁点“南京应天府”字样。

碑文《董氏本音图略序》是这样描述董姓起源的:“始祖仙胎伽罗尤,系出大唐,生于洱海东岩上草茅中,仙鸾覆育。渔翁至其下,仙鸾腾起,有哭声响彻云霄,渔者攀岩而上,见一孩提携取抚养。龆龀之年,隽异超伦,复至生处,得经书法宝,一目无疑,通秘密关精,单伽妙经济才雄,神术无方。年至十五,蒙氏闻其神,召渔翁引见,奏其原。曰:草里生一天童,诚神人矣,童上添草乃董字,故以董为姓,拜为国师”。

上述碑刻虽为清代,但董伽罗尤的神话传说则已久远,至今凤仪一带仍流传着许多“董法官”的神话故事。从碑刻中可看出董氏承认自己是苍洱大地的土著。从剑川、宾川、大理等地的出土文物可知,约在4000多年前,大理地区即有人类居住,白族应是土著民族,当然,在漫长的岁月里,民族之间会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因此论题不是本文所主要讨论的,故不再赘述,但董氏不为时势所左右,坚持自己的土著说,从碑文中也可确认。

二、董氏族谱整理

1、董氏族谱碑简介

董氏族谱为白族现存的较长族谱之一,以碑文形式记载。藏于大理市凤仪北汤天村董氏祠堂。碑文共四块,皆大理石刻,每块约一平方米,较完整地记载了从董伽罗尤至今的四十二代人。

第一块碑文,正中大字:“敕封阴阳燮理术神功天童国师仙胎始祖董公讳伽罗尤亚国夫人蒙氏位”,两旁列名为第一至二十三世祖,第三十至三十五世祖,共二百名,其中段姓两名。末尾刻文为:“系自唐宋元明裔孙董贤立。”董贤是二十四世祖,可见第三十至三十五世祖姓名为董贤之后增刻。董贤当时被封为“伏魔卫正神通五密大我国师”,按习惯,若末尾署名,当写封号,“系自唐宋元明裔孙董贤立”数字,亦疑为后人所增刻。

第二块碑文,正中大字:“敕封伏魔卫正神通五密大我国师二十四世祖董公讳贤命妇淑人杨氏之位。”两旁列名为第二十三至三十六世祖,共一百八十名。

自二十九世祖开始,对妻子冠以姓氏,而无名。

第三块碑文,正中大字:“敕命开国元勋顺应国师二十三世祖董公讳量之神位。”两旁列名为第三十七至四十世祖,共一百三十名,其中段姓四名。碑首刻文为:“大清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荷月上浣吉旦。”

为何直至光绪年间才将元朝董量之位刻于正中?这与明初统治者对元朝的态度有关,对言论控制甚严,使时人不敢妄议。所以,直至清朝年间,才敢“正本清源”。

第四块碑文,正中大字:“本音董氏门中外老少宗亲神位。”两旁列名为第三十八至四十二世祖,共一百二十名,其中段姓三名。碑末刻文为“合族孙等重立。”

从上述的简介中,我们可知,最早的董氏族谱碑是明永乐年间的董贤所刻。

董氏族谱不同于家谱,更不是一般家庭中祭祀用的本音祖仙牌位,一般祖仙牌位多上溯五代即止,而且是亡者之姓名。董氏族谱则是生时即代代相传刻于碑上。

董氏族谱碑从1―42代,中间未断代,这应是白族族谱碑中较为完整的,时间较长的族谱之一。1991年,族人又续了一次族谱至43代,亦刻于大理石,镶嵌于董氏祠堂墙内,算是第五块。

大理白族自治州内现存有董氏族谱的除北汤天村外,还有鹤庆、喜洲、云龙石门,它们之间都有相互的关联。

鹤庆董氏家谱碑为二块,亦为大理石刻。碑原立于太平村董氏宗祠,后移至鹤庆县文化馆内。碑刻于清光绪二十一年。碑文前面有一段说明:“谨按董氏自唐迄今,凡四十世。间有董信公之前,遗漏二代者,因滇大乱,原谱失落,无从稽考,仅存成手抄本。至戊寅之冬,成自小子尚德任所言,旋故至赵州汤颠村宗祠石碑所载,参考无讹,又详较喜洲正官公所刊系谱,亦无差谬……”这段话说明了董维成听了儿子董尚德之言,亲自到凤仪北汤天村作了考察,参考了北汤天董氏族谱碑。董维成是戊寅年冬天去北汤天的,这一年是光绪四年即公元1878年,这足以证明北汤天村的族谱碑中,第一、二块在这之前就已刊刻。第三块刻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第四块刻于民国年间,第五块刻于1991年。从一至四十三代,约1300年。

鹤庆碑刻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当时依据“钦赐蓝翎奉政大夫贡生裔孙维成谨述,时年八十二岁,男,历任普洱府思茅,他郎厅安宁州学正尚德参订,孙廪生兴源恭书。”从碑文后面的说明可知鹤庆董氏家谱碑是董维成、董尚德,董兴源祖孙三代的功劳,据推算,董维成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他到北汤天村时为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时年正65岁。

鹤庆董氏家谱碑与北汤天族谱碑在叙述1―19代时大致相同,鹤庆一支24世祖董信生于元顺帝时,明朝攻入云南后归附,并镇压了佛光寨普颜笃、高森等的叛乱,被授予鹤庆府世袭土官知事,以后所记则为鹤庆一支后裔了。

将鹤庆董氏宗谱碑与北汤天族谱碑两相对照,在几件事上就显得更为明白。第一件是董成的身世。董成为南诏清平官,唐懿宗咸通元年朝唐时,见成都节度使李福,不愿“拜伏于庭”,被囚。直至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才回国。该事件各种史书皆有记载,而北汤天碑文中却缺失,鹤庆宗谱碑中则有“疋生董成。为蒙氏十一主景庄皇帝清平官”。董成者,董眉聚之长子董丈疋之子,为六世祖。第二件事是董伽罗,北汤天董氏族谱碑记载董伽罗尤为一世祖,辅助段思平的军师为九世祖董普明,但《南诏野史》等皆载为董伽罗。鹤庆董氏家谱碑以一句“生子普明,号伽罗”,说明了董普明和董伽罗实为一人,普明为名,伽罗为号而已。第三件事是二十三世祖董量为元朝开国时人,当元军至漏邑时,“四围昏暗,寸步难行,暗中忽现一老人曰:‘前乃佛国,王若止杀封刀,自然得进。’老人即量也。”而二十四世祖董贤为明初之人,董贤撰的《赵州南山大法藏寺碑》上有“洪武壬戌春,天兵入境,经藏毁之。余等俭岁之中,救得二千许卷,安于石洞。”元灭大理为公元1253年,明入云南为公元1382年,中间隔了129年,却无隔代,似不合情理。

鹤庆碑文中董明寿之子为董寿智、董寿正,董寿正之子为董正福,董正福之子为董忠义,董忠义之子董连长,董连长之子董法舟。北汤天碑文中董明寿之子即为董忠义。但两碑都将董忠义列为第十九世祖。董法舟为元初人,在鹤庆碑中应为二十一世祖,二十二、二十三世祖缺失,鹤庆碑文中作了说明,“二十二世祖与二十三世祖,因世乱,宗谱失落,抄本遗缺二篇,故其名讳事迹,俱未详。”这似乎也可解释元入滇后一段时间及明入滇前一段时间缺失约两代人。这两代人,在下列资料中加以补充:

元碑中,《故大理路差库大使董u城福墓志》中提到董u城福为“蒙诏寮佐匹二十七代孙。曾祖伽顺,祖顺隆,父隆庆。”还有其子曰董善,内外诸孙数十人。董u城福亦为元初人,其后有两代人。张锡禄在其《南诏大厘城河蛮名家大姓世系考》―文中提到元代喜洲董氏仍为段总管政权的主要依靠对象之一。据考,其家族有下列人物为宦。

1、董救:仕元朝,为大理路判。

2、董宝:(N之子)字性善,仕元朝鹤庆路经历,升邓川同知。

3、董宝:(铭之子)仕元朝顺宁路知事。

4、董明:元末仕鹤庆路知事。

5、董赐:元末仕沙罗甸长官司长官。

6、董本:元末仕顺宁司经历。明初授大理府经历。

现存喜洲董氏族谱中间断代甚多,但上述元代人物恰好作了补充。

云龙石门董氏家谱始修于明嘉靖六年,董仁所述。仍溯董成为始祖,将董成九世孙作为一世祖,即一世祖董生,二世祖董诚,三世祖董N……。明万历年间移居云龙石门。

从上述各种族谱中,我们可认识到大理白族董姓相互关联,北汤天族谱碑和鹤庆宗谱碑记载较详,北汤天村董氏族谱碑是最早的碑刻,且各碑刻年代也清楚,中间断代较少,是白族中较为详尽且年代久远的族谱之一,其间所载的各种信息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下面还将继续探讨。

2、董氏族谱中的父子连名制与冠姓双名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者和张锡禄等都注意到了北汤天董氏族谱1―18代为冠姓父子连名制。现列于后:(董)伽罗尤――三廓――廓眉――眉聚――丈匹――赐――朝臣――德普――普明――明详――详义――祥福――义明――明连――连福――福温――温明――明寿。

参照鹤庆宗谱碑,还可续明寿―寿正―正福。

董氏的冠姓连名制与蒙氏、高氏相同,在滇西明显区别于氐、羌后裔的纳西族无姓连名制。

连名制应始于南诏立国之前,终于元初。

另外,董氏族谱碑中还有四字姓名者,张锡禄将其称为冠姓双名,我以为是恰当的。即姓+佛号+名,现亦列出。

一世祖董伽罗尤

二十五世祖董金刚寿

二十五世祖董善积勋

二十五世祖董金刚梁

二十五世祖董法华镛

二十六世祖董文殊福

二十六世祖董金刚田

二十六世祖董随求铭

二十六世祖董随求宝

二十七世祖董焰慧智

二十七世祖董大藏林

二十七世祖董普法照

3、董氏族谱中的宦者

董氏早时即为白蛮大姓,传说九隆兄弟娶奴波息十女,立十姓曰 董、洪、段、何、王、张、杨、李、赵。董氏从南诏至清代皆为宗教世家。在南诏大理时期,宗教首领亦参予朝政议事,很难分清僧宦职责。现在将有官衔者列后。

敕封王子职三世祖董廓眉

敕封世袭滇池指挥五世祖董丈匹

清平官六世祖董成(据《鹤庆董氏宗谱》)

清平官七世祖董朝臣

清平官八世祖董德普

敕封爵凤席山东宫侍御十六世祖董福温

敕封镇关据汉功浩王十七世祖董温明

清平官十九世祖董忠义

清平官二十二世祖董通

清平官二十二世祖董大光

4、董氏族谱中的阿吒力国师、法官、都纲司

董氏族谱中列了众多的国师,法官、都纲司。在这里,国师、法官、都纲司等不仅是宗教封号,也是一种职务,如董伽罗以军师辅段思平得国,思平即位于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三年,平升普明为国师”,南诏、大理国时国师参予朝政,是朝中权臣,元、明时国师为僧官名,管理僧人,秩五品,可依例承袭。云南从明代起,推行僧官管理制,府置僧纲司,设都纲一人,从九品,副都纲一人,州置僧正司,设僧正一人,县置僧会司,设僧会一人,在大理府增设阿吒力僧纲司,都纲加至3人。

现将董氏族谱碑中有宗教职务者列为后。

敕封阴阳燮理仙术神功天童国师仙胎始祖董伽罗尤

敕赐追册慧光王二世祖董三廓

敕封无量神功国师四世祖董眉聚

敕封神功济世护国国师九世祖董普明

敕封神验如日卫国国师十世祖董明祥

敕封梵业崇广育国国师十一世祖董详义

敕封补天神验佐国圣师十二世祖董祥福

敕封神通妙化卫国真人十二世祖董义明

敕封道弘济世保合国师十四世祖董明连

敕封享天帝之凤历大阿左十五世祖董连福

敕封道济无方通天国师十五世祖董连义

敕封凝心妙理恩联门师十八世祖董明寿

敕封五密栋梁大神通二十世祖董森

敕封钵莲列水大法师二十一世祖董有福

敕命开国元勋顺应国师二十三世祖董量

敕封法通显密镇魔大阿左二十三世祖董护

敕封伏魔卫正神通五密大我国师二十四世祖董贤

敕封灌顶国师二十五世祖董金刚寿

敕封世袭大理府都纲二十五世祖董法华镛

敕封世袭大理府都纲司二十六世祖董荣

旌表祷禳神验法师二十六世祖董文殊福

敕封世袭赵州法官二十六世祖董茂

世袭法官二十六世祖董金刚田

旌表济渡无方善人二十六世祖董随求铭

世袭都纲司都纲二十六世祖董芳

敕封灌顶国师二十七世祖董焰慧智

世袭大理府都纲司二十七世祖董大藏林

世袭赵州秘密法官二十七世祖董普法照

二十七世祖都纲司董钦

二十七世祖法官董惠然

二十七世祖都纲司董芳

二十八世祖都纲司董成

二十八世祖都纲司董正胜

二十八世祖法官董相

二十九世祖法官董文秀

二十九世祖都纲司董镜炫

二十九世祖都纲司董升

二十九世祖法官董吉祥

二十九世祖秘密司董海

三十世祖都纲司董子元

三十世祖法官董廷对

三十一世祖都纲司董凤英

三十一世祖都纲司董邦诏

三十一世祖都纲司董继宗

三十一世祖法官董顺天

三十一世祖法官董承天

三十二世祖都纲司董铭

三十二世祖法官董瑾

三十二世祖法官董镇

三十二世祖都纲司董嗣蕃

三十三世祖法官董室杏

三十三世祖都纲司董嗣元

三十四世祖法官董开唐

5、董氏族谱中的土官、土府、土巡检

敕封世袭鄯阐土官六世祖董赐

敕封世袭腾越土官二十三世祖董均

敕封世袭楚雄府土官二十三世祖董问明

敕封世袭赵州中土官二十四世祖董宝

敕封大理府土府二十五世祖董善积勋

敕封云南府土府二十五世祖董庆喜

敕封永昌府土府二十六世祖董泉

敕封武定府土府二十六世祖董福

世袭桃树坡土巡检二十六世祖董庄

敕封鹤庆府土府二十六世祖董盈

世袭赤石岩土巡检二十六世祖董忠

世袭楚雄荷花坪土官二十六世祖董明

世袭赵郡中土官二十七世祖董达

世袭滨阳白塔街土官二十七世祖董蔚

另外还有众多的庠彦、廪彦、逸士,这些人是府,州、县的生员或绅士,不再一一列举。还有一位需专门列出的是三十一世祖,康熙庚辰岁进士董宝树。这是公元1700年的事。

三、董氏族谱初步研究

从上述整理中,我们对北汤天董氏族谱可有如下一些认识:

1、北汤天董氏族谱是现今白族保留族谱中最长的族谱之一,时间跨度约1300年,大约记录了从南诏至今的43代人。如果以碑刻形式记载,可能是最长、最完整的碑刻族谱碑。

2、元朝中期是有断代现象,但从喜洲家谱中可补充,这里应指出的是,从鹤庆董氏宗谱碑中的记载可知喜洲董正官所刊系谱,也是较详的董氏族谱,不知现存族谱是否就是董正官所刊的系谱?董正官,清道光癸巳进士,历任福建安溪、长泰、霞浦知县,云霄同知,台湾省噶玛兰通判。著有《续漱石斋诗文稿》、《蓝溪唱和集》等。

2、北汤天董氏族谱中董姓的起源说故事是典型的本土说,未参照中原汉姓起源说。北汤天董氏文献中,至今未见“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字样。

3、现存的北汤天、喜洲、鹤庆、云龙石门董氏族谱互相之间是有联系的,大理凤仪北汤天族谱最早的整理者为明初的董贤,喜洲董正官所列系谱可能在清道光年间,鹤庆董氏宗谱碑参考过北汤天族谱碑及喜洲董正官所列系谱,对北汤天族谱碑中几处交待模糊的作了补充和完善。云龙董氏族谱最早为明嘉靖六年董仁所撰,清咸丰五年董M舒重修时,到喜洲弘圭山拜扫祖莹,探问祖源,可见主要是参考了喜洲族谱。

在现存的几个墓碑中也可印证各地董氏一族互有联系,如元碑《故大理路差库大使董u城福墓志》中有“蒙诏寮佐匹二十七代孙”,其“匹”者,疑为敕封世袭滇池指挥五世祖董丈匹”。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喜洲董林等立的《董处士同妻寿藏铭》中有“唐蒙氏有护法国师神僧董伽罗者,是其鼻祖也。”海东、挖色等地墓碑中皆以董伽罗尤为始祖。龟山有董伽罗尤墓。

4、董氏族谱1―18代施行父子冠姓连名制,这种连名制形式与南诏王蒙氏,南诏、大理国权臣高氏相同,而与氐、羌后裔的丽江木氏古代无姓连名制不同。碑文中还有12人为冠姓双名制,其姓名间嵌入的皆为佛号。

5、北汤天董氏族谱碑中记载了众多的官宦,宗教职业者,土官、巡官等。计有:

①从三世祖至二十二世祖有官宦衔头的十人,其中六人为清平官(包括董成)。

②从一世祖至三十四祖有宗教封号者53人。其中国师10人,都纲司17人,法官14人。其余12人为其它封号。国师在南诏、大理国时期既为皇帝设坛作法,攘灾祛难,呼风唤雨,驱神役鬼,也参与朝政议事,是朝中权臣,都纲司为明朝时所设府僧官,从九品,法官为州、县级僧官。

③从六世祖至十七世祖,有土官、土府、土巡检14人,主要集中在二十三世祖至二十七世祖的明朝年间。

6、从现存的资料中可知在大理州境内各县都有董姓分布,大理州以外亦有董姓分布,如昆明有董家庄,禄丰有董户庄,腾冲董氏亦是大族,有“东董、西董、弯子楼是富家”的民谣,说明董家极富。腾冲董氏有家谱。这些董姓与大理董姓之间是否有联系?待考。

总之,北汤天董氏碑文给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信息资料,对董氏的兴衰,阿吒力教的兴衰,董氏名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将陆续作深入研究,另文发表。探索清楚董氏等白族几大名家的来龙去脉,对我们研究云南历史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①董国胜,《大理北汤天白族大姓董氏族谱研究》,载于《南诏,大理历史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②董国胜,《从董氏文物看密宗在大理的兴衰》,大理文化,1988年第二期。

③张锡禄著,《南诏与白族文化》,华夏出版社,1992。

④段金录、张锡禄主编,《大理历代名碑》,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⑤王海涛著,《云南佛教史》,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⑥董国胜、董沛涓,《大理国绵延久祚之因探讨》,载于《白族文化研究・2005》,民族出版社,2006。

上一篇:自然青山人家 下一篇:情感与思辩的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