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效课堂理念与教学策略

时间:2022-06-09 08:06:48

新课程高效课堂理念与教学策略

自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新课程实施经过了区域试点、改进完善、深化发展三个阶段。“高效课堂”就是在深化发展阶段提出来的。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很快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广大教师都在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理论及评价标准

新课程“高效课堂”的理念基础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理论研究,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类研究首先在美国发起,后来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不仅是艺术更是科学(艺术是创新,科学是求实。首先要求实,然后再创新)。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科学性,特别是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也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这就叫“以学论教”。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好、再辛苦,教学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和要求,教学研究人员研制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上海市普陀区教研室教研员制定的评价标准是:(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性;(2)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有效性;(3)提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时间;(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体验。

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是教育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大力推广。”笔者自从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教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发现名师教改成功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概括也是符合学习科学原理的,我国学习科学研究会会长郑秉洳有句名言:“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可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何等重要。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也是符合学习规律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是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仅仅是外界信息传输和机械地接受,而是学生头脑中对信息的加工和重建。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者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即根据已知知识及本身生活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能力的掌握,也要靠学生自己内化吸收。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至关重要了。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学生主学,教师主导”。如何“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呢?

设疑激思,引趣促活 “学贵有思”,“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激发学生思维。正如特级教师吴正宪所说:“在课堂上,只有激活思维,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多向互动。”一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设疑激思,引趣促活”这一原则。优秀教师经常是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用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提问也有讲究:问题不能太假(无思维价值);问题不能太大(无具体指向);问题不能太空(脱离学生实际)。问题要问在知识的关键点上、问在知识的衔接点上、问在知识的疑难点上。

提供时空,满足表现欲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该校考察后,对其教改实验给予高度评价。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我们学校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表现欲”是人的天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展示的平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极大地提高。杜郎口中学的教室不仅拆掉讲台,三面墙壁都设置了黑板,而且在“三课型”中,专门开设了“展示课”。这些大胆举措,使该校的教改取得了显著效果。

创设情境,促进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创设相关情境。当然,“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最好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可能会有“生成”。对于“生成”的话题,教师要善于引导:与教学重点相关、且有思维价值的“生成”,引导学生课下探究,避免耽误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上一篇:公益的债券式筹资 下一篇:中医院环境建设中传统元素的设计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