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作业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核算研究

时间:2022-06-09 07:30:13

SAP作业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标准成本管理方法是目前公司通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实际成本核算方式,标准成本法可用于控制成本,更好的进行决策,标准成本法使成本计算更加合理,大大减少了财务成本会计的工作量。对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是将资源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每道生产工序作业上,使成本分摊更加合理,更加准确。在产品生产之前,企业就可以直接估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以便进行销售报价决策及更高层次的战略决策。SAP作为全球最先进的ERP系统,世界500强中80%以上的企业都采用了SAP系统,它提供了作业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核算的标准功能,可以根据产品的生产时间及部门的相关费用,自动计算每道工序的生产作业,并且根据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自动核算每一个产成品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可以每个月重新估算,并更新库存的价值。同时针对标准成本,SAP还提供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体系,自动还原每一类型差异,其中包括采购价差,用量差异,损失差异,制造费用的产量差异及绩效差异等。企业可根据每一类差异进行考核,其中采购价差可考核采购部门,用量差异则考核研发部门,损失差异直接与生产部门相关。通过标准成本法,可大大提品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作业成本 标准成本

一、传统作业成本法及标准成本法的局限性

传统意义的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传统的标准成本虽然对产品进行了料工费的测算,用于企业管理考核,但是在制造费用领域,传统的标准成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预测及还原每道工序或作业的成本,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这对于企业的决策来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传统的作业成本法虽然对生产工艺的成本进行了明确的细分和划分,对于制造费用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控制,但是对于每道工序花费的材料费用及投入是严重缺失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产品的标准成品不够准确,无法体现其产品报价及实际成本差异分析中的功能。

二、SAP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法核算

SAP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法应该说集合了标准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以及ERP管理系统数据集成优势。特别是针对制造业,不管是重复制造业或者离散制造业,SAP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都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首先SAP的制造模块提供了完整的一套主数据,其中包括物料主数据,物料清单(Bom),工作中心(work center),工艺路线(Routing),财务成本模块针对每一个工作中心又对应维护了一个成本中心(cost center)。其中物料主数据中包括了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原材料的标准成本根据市场价格直接给予,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标准成本根据物料清单中下层物料的成本,加上工艺路线中维护的作业成本计算而得。物料清单(Bom)只有半成品和产成品才需要维护,每一个需要自制生产的产品都会根据产品的自身功能,研发部门设计并提供一份详细的物料清单,这个不但对于物料需求计划有一个很大帮助,对于物料的标准成本核算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每一个自制的半成品或成品都需要维护工艺路线,它是SAP制造模块的核心部门。每一个工艺路线代表了这个物料需要经过哪些工艺才能加工完成,其中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工艺可以粗放的管理,有些工艺需要精细化的管理,这具体原因公司会考虑工艺的生产成本及生产瓶颈等因素。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就是作业,工艺路线里每道工艺对应的就是一道作业,我们根据作业所花的资源确定了它所承担的成本。作业所花的资源的计算逻辑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它是根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价格而得。其中作业的数量则是维护在每道工艺路线里所占的资源的时间,作业的价格则是这道工艺路线对应的工作中心,与之对应的成本中心就是年初的部门费用预算。所有的成本费用除以所有的工作中心下的作业数量得出单位作业价格,然后根据工艺路线维护的工艺时间*单位作业价格,由此可得到产品应该承担的作业成本。一般而言,我们会将作业分为人工作业和机器作业,其他的间接费用则根据人工和机器作业进行切割和分类,比如人工工资,社保费用等则分摊到人工作业,折旧摊销费用则分摊到机器作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SAP基于作业成本的标准成本核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费用=直接材料单位数量*材料单位价格,人工作业成本=产品单位作业数量*人工单位价格,机器作业成本=机器单位作业数量*机器单位价格。标准成本=直接材料费用+人工作业成本+机器作业成本。

三、SAP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法的优势

上述已经简单介绍了SAP基于作业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法的核算逻辑,这套完整的计算方法给生产企业带来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企业可以根据准确的标准成本进行准确的战略分析,如果标准成本远远大于企业未来的销售报价,企业可以调整战略决策,对一些严重亏损的产品和生产线提早关闭,进一步投产盈利性较高的产品,因此准确的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重要的战略决策作用。其次,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标准成本也可以给市场部门及销售部门一个准确的成本分析,并且给他们在销售报价前一个有效的参考,一般企业在产品定价中是不应该低于标准成本价的,因为这可能涉及到税收等违规因素,但是又不能将价格定得太高,否则产品将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因此每个产品的标准成本越准确,给予企业的销售报价提供了更好的依据。第三,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法,将标准成本拆分的更细更明确,企业也可以将实际成本进行准确的差异分析。其中SAP也提供了完整的差异分析体系,主要的差异包括材料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损失差异,制造费用的产量差异及绩效差异。材料价格差异直接考核部门则是采购部门,当然这个差异有时也是有利的。用量差异是产品生产的物料清单变化导致的,这个将直接考核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可能采用了新的原材料。损失差异是由于生产废品率较高,直接影响了产品投入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导致实际成本远远大于标准成本,这个考核的将是生产部门。制造费用的产量差异是指由于产量没有达到预计计划,导致单位作业价格远远低于预期,因为投入的资源,特别是固定成本是固定的,但是产量远远小于预期,直接影响了单位作业成本价格,导致实际成本偏高,这个考核的部门则是销售部门,因为他们在年初直接下达了年度的销售计划,生产和财务部门根据这个计划安排生产和预算。制造费用的产量差异是指投入的资源的变化,成本中心的部门费用变化导致单位作业价格的提高或降低。比如由于物价的提高,年中公司提高了所有员工的工资,导致人工费用大幅上涨,这直接导致人工作业成本大幅上升,实际成本也因此远高于标准成本,这个考核的部门则应该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年初定费用预算时也需要考虑各项费用计划。上述所有的差异不一定都是偏高,也可能是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是一个有利的差异。所以企业在差异分析及考核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部门进行考虑,并不是有差异或者差异过大,就责罚对应部门。

四、作业成本法下标准成本核算准确性研究

标准成本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在核算标准成本时,准确性影响比较大的几个因素有很多,首先成本中心的费用,工作重心对应的总的作业数量,这2个相除也就是作业单位价格需要准确,其次,每个产品的工艺路线里对应的作业数量必须准确,比如机器作业需要准确测算出每道工序所花的时间,否则作业成本将远远失真,最后,材料的单位价格和物料清单里下层物料的消耗数量必须准确,这直接保证了产品的材料费用的准确,上述几块内容只有通过实际测试及历史数据分析结合分析的方式进行不断研究和提升,才能保证标准成本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标准成本体系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8(12).

[2]张宇榕.SAP系统产品成本控制模块中的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上一篇:浅析格力电器股份支付案例 下一篇:多校区高校资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