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报道之变看媒体融合创新

时间:2022-06-09 05:43:34

从“两会”报道之变看媒体融合创新

【摘要】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关键词】两会报道;媒体融合;创新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人们提供了一场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新闻盛宴。许多人对今年“两会”报道的印象是:好听、好看、丰富又接地气。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各家媒体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媒体融合下的多平台、多形态新闻传播,以及形式上的互动创新和话语体系转换,让百姓感觉与“两会”的距离更近了,内容与百姓关切的交集更多、更广。同时,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采访设备不断出新,带来更强传播力

打开视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的“两会”现场报道,让网民纷纷点赞。

从“钢铁侠”、“八爪鱼”和配备全景VR直播镜头的“安全帽”,到智能机器人“小融”、实体机器人“i思”,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各种采访报道的设备绝对亮瞎眼。安徽广播电视台也首次在“两会”报道上使用全景VR相机,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全景展示“两会”实况。

这两年,采访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从采访工具的变化,折射出传统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

在2016年全“两会”上,我们首次看到了手拿VR摄像机的记者,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首次实现了VR全景拍摄,VR(虚拟现实)和360度摄像等新技术的使用,让人们看“两会”报道有了强烈的新鲜感。

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使用户有一种沉浸环境中身临其境的感受。VR新闻视频拍摄正是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多维度展现新闻场景、发生过程和细节。

如果说,去年使用VR采访设备的媒体只是少数的话,今年的“两会”上,这一采访设备成了许多媒体的标配。不仅如此,已经升级的全景VR直播镜头装备还变身“安全帽”,法制晚报记者头盔上的VR直播也成为今年“两会”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人民大会堂会场里,一名身背带有多种摄像设备的钢铁架子的记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说,记者身上背的钢铁设备有10公斤左右,这是光明网推出的多信道直播云台。作为一款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集新闻信息采集、于一体,现场只要1名记者就能快速实现视频、全景、VR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通过设备后台的云控制台、云存储及流媒体服务系统,记者还可以一键同步实现PC端、新闻客户端及H5页面等跨平台视频内容的分发与适配,让多种媒体产品在同一平台快速生产聚合。

除了“钢铁侠”,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全新打造的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八爪鱼”也吸引了众人眼球。

在“两会”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百度合作推出了人工智能小机器人小度,百度根据大数据检索结果,为“央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栏目提供每日特定类目的大数据榜单,由小度播报该部分,主持人根据“两会”提案对关键词做回应。此次小度携手央广报道“两会”,是首次将大数据和智能语音播报应用在广播中。

报道设备的不断出新,体现了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为媒体融合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也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VR直播呈现带来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今年“两会”报道,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首次使用VR摄像设备,仅以开幕的直播报道为例,VR直播在“两微一端”呈现后,稿件的粉丝阅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仅在安徽之声官方微信超过5万人次在线浏览。

二、“中央厨房”全媒体产品,“两会”报道端出丰盛新闻大餐

2015年3月2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首次全媒体产品。今年,中央各大主流媒体纷纷采用全媒体采编平台(中央厨房)的模式报道全国“两会”。我们可以看到,各家媒体通过“中央厨房”对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对“两会”内容的诠释更加透彻,解读“两会”热点更加具体生动。

3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撸起袖子加油干代表委员议国是”,让6位去年在全国“两会”上与面对面的代表委员聊聊“我这一年来”,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在稿件的下方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登录人民日报电子版,可以观看视频。这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打造的“两会融新闻”《街采来了》,视频呈现的是普通百姓2017年里的小心愿。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实现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通过“中央厨房”更加多元的传播,让“两会”好声音传得更快更响。

我们还能看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各大中央主流媒体在新媒体上一改往日以视频节目录制与传播为主的模式,纷纷加入了视频直播大军。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移动网等为代表的“中央厨房+现场直播”模式,统筹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采编播人员实现协同作业,多平台同步实时。尤其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传统纸质媒体的视频直播,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

工人日报首次尝试启动全媒体采编平台(中央厨房)的模式报道全国“两会”。在选题策划、采访、稿件编辑制作、发稿等环节,工人日报的中央厨房将报纸、中工网、新媒体力量整合在一起,统一调配,其生产的新闻产品供报社所有媒体使用。工人日报制作的新闻产品也呈现多样化,如H5、图表、视频、直播、VR等,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反响。

“两会”期间,各省的广播电视台纷纷派记者奔赴北京新闻中心,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对“两会”做尽可能全面的报道。今年“两会”上,湖北广电的“八爪鱼”引人关注,首次设立的“中央厨房”融媒体总调度中心,使“两会”报道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总调度中心“中央厨房”来聚合各频道、频率的新闻信源渠道,统筹报道策划,实现策采编播一体化运行。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卫视和新闻综合广播首次在北京开设融媒体报道直播室,“两会”期间,安徽代表委员做客“两会V客厅”演播室,一起热议“两会”热点。安徽广播电视台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上第一次使用“中央厨房”的融媒体传播模式,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采集的新闻第一时间在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同时。

各家媒体的“中央厨房”使“两会”报道实现“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形式可视化”,有人形象的称,各家媒体从“中央厨房”端出的大菜各具风味,新鲜丰盛,影响更大,效果更好。从“中央厨房”对“两会”报道带来的效果看,它充分聚合了新闻资源,并通过多平台分发,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影响力的最大化。

三、媒体报道积极互动,实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

言辞诚恳、内容实在,直面社会热点,这是大家对今年“部长通道”里部长们解答的普遍感受。如何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共享单车怎么管?不足一米的距离,密密匝匝的话筒……新形势、新需求、新举措,部长们不回避、不躲避,与记者积极互动,回应社会关切。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部长通道”是全国“两会”期间一条重要的“新闻热线”,不H是部长们与新闻媒体的互动,也是代表委员与网民的互动。因为今年的“部长通道”开放力度更大,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回应更及时。“部长通道”在新媒体、移动终端的强势推介下,部长们回应的最新观点不仅被及时的传播给中国受众,同时也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两会”,聆听中国改革发展的强音。

除了“部长通道”上的互动,各大传统媒体还依托“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积极探索视频直播、短视频、语音直播、网络调查等新的传播形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两会”报道的互动性。

今年“两会”,人民网继续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和“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等互动栏目,搭建了“两会”与网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网不仅在PC端、移动端搭建“捎句话”平台,还走上街头邀请网友通过视频表达自己的“小心愿”。据了解,今年街采的范围覆盖了北京、江苏、重庆、福建、甘肃、贵州、云南等10个省市,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补。提问类别中“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教育改革”、“病有所医”四类民生话题最受关注。

“托书记省长捎句话”在人民网PC端就有超过百万网友留言,大多数问题有了及时回复。安徽省省长李国英认为,人民网再次推出网民留言征集活动,为网友畅叙心声构建了便捷通道,为党委政府了解网情民意提供了重要途径。他表示将把网友留言当成改进工作的“诤言”,做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产智能机器人“小融”进驻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担任小助手。“小融”在这里成为导览、互动小助手,并承担WIFI登录审核、互动聊天、会议提醒等工作。此外,“小融”还针对“两会”需要,开发出热点舆情语音播报、前方记者通讯方式语音查询等特殊功能,通过与“小融”语音交互,后方总指挥可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前方记者,提高“两会”报道的协同作战和沟通效率。

新华网继续推出了“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并推出“两会”热力榜“互动地带”等,央视网推出了“我建议”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仅继续推出了代表委员访谈“做客中央台”等音视频栏目,而且首次推出“央广帮你问”,通过“两微一端”,把话筒对准普通百姓,传递百姓声音,关切民生热点,形成了普通百姓与“两会”代表委员的互动,实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

“两会”上,各家媒体搭建的互动平台,成为反映公众诉求的“传话筒”,也为党和政府走近公众、倾听民意搭建了桥梁和纽带。互动带来的是民声,互动传递的是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情怀。“会场外的会议进程并通过网络渠道反馈意见、表达态度,这本身就是民主的参与。而持正面肯定的网民比例持续上升,则从一个侧面说明党的十以来我们的各项政策很得民心。”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曹培鑫说。

2016年2月,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从“相加”到“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发展,展示了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上的新形象,反映了媒体融合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在“两会”报道上,我们看到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和摄影记者的界限在逐步消除,“融媒体记者”的身份特征已经成主流,记者身份出现实质性演变。国务院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时候,风趣的称“融媒体记者”为三位一体的记者。记者身份的多元带来的是新闻产品的丰富性,带来的是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新华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网民对全国“两会”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开幕前的舆论热度指数从2014年的76.67上升到了2017年的90.62;网民对“两会”持正面评价的比例从2014年的80.7%上升到2017年的93.6%。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今年“两会”报道中,中央和地方各主流媒体热情拥抱互联网,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加快推进深度融合,促进了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提升,一个新的传播体系和媒体格局正在形成。

上一篇:张迪奇 洛凡 与对的人一起分享一段时间 下一篇:职业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