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虹:不离不弃音乐情

时间:2022-06-09 02:04:40

郭虹:不离不弃音乐情

出生于海外,后回到祖国求学,经过下放农村,体验过生活的种种磨难;来到香港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创办音乐学院,之于郭虹女士而言,人生经历太多,环境在变,时代在变,人生境况亦在变,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然而,有一点始终岿然不动,常驻其心间,即她对音乐的一片执着之情。可以说正是有了音乐情谊,一路走来,无论置身何地,她的人生之景才会如此绚烂多彩,生命的乐章才会如此抑扬顿挫。

海外归来,执着追求音乐志

郭虹女士祖籍福建龙海,1942年生于印度尼西亚。其父早年从家乡漂泊到印度尼西亚,是一名家国民族情怀非常深的华侨,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华文学校,学习汉语,培养民族归属感;稍大点后,1959年,其父便将她和三个姐妹一同送回祖国。回到祖国那年,她十七岁,正值学习的青春年华,于是首先面临的便是择校入学。“我从小喜欢唱歌,擅长表演,八岁开始学习钢琴,而且嗓子条件也比较好。”郭虹女士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父亲希望我能学习钢琴,我自己也是一心向往音乐,希望能够走出一条路。”

不过,理想很快在现实面前碰了壁,由于在印度尼西亚只读到高中一年级,回国后,她不能够报考大学,只能选择去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来计划去考钢琴,但由于我年龄偏大,而且基础也不够好,学校要求试读一年后,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收为正式生。”她回忆说,“于是,我说想学唱歌,那位老师就让试唱,我唱了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梭罗河》,老师觉得我嗓音条件非常棒,建议我学声乐。就这样,我考上了。”

四年的学习中,她有幸得到上海音院声乐系陈敏庄教授的指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郭虹女士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我的毕业分数全班最高,本来,我是可以读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的,但当时向往北京,恰逢华侨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向全国招生,我就去考试,结果考上了,后到北京上了五年的大学。”1965年,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台找她录歌,并对全球华人广播,当父亲从电台收听到远在故乡的女儿的歌声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充满了感动和骄傲。

所谓有得必有失,来到了北京,郭虹女士对此感慨颇深,当时的学习条件,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比她想象的差很多。由于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之舞台仪态好,一到华大她便受到领导器重,经常给归国华侨观光团演出,大小演出非常多,还曾受到过廖承志的接见。1968年,她本科毕业,适逢“”期间,不久便下放到福建华侨农场劳动锻炼两年。1972年,她被调到福建华侨农场从事宣传工作,其后又到厦门歌舞团,期间,她受领导重视,多次大型庆典活动,都是她独唱演出。

拼搏香港,矢志不渝音乐梦

1977年,经过多方多年申请,郭虹女士终于被批准可以出来,她来到香港。初到香港,对于她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所幸的是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拥有音乐,拥有终生不渝的音乐追求。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物质多么贫乏,她都坚持着,到香港两个星期,她就买了一架二手钢琴,音乐已经成为他生命的灵魂,不论是何时何地,都相守候,不离不弃。

其后,对音乐孜孜追求的她,获得一次赴意大利留学的机会,为此,她拼命学习意大利文。“当时如果去留学,即可以获得每月三千港币的奖学金,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目了。不过,那个时候太忙了,既要教钢琴、声乐,又要带孩子,还要教授学生,由于不会讲流利的意大利文,而且英文也不行,最终没有去成。”回忆起这段过往,郭虹女士略带遗憾。不管怎样,她始终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并很快在香港音乐界就小有名气,在教授学生之际,各种音乐厅、合唱团都邀请她去演唱、表演。1987年,她开了一场个人专场演唱会,结果反映极佳。现今正备2011年举办一次巡回演唱会。她说:“这些演出不是为了挣钱、卖票,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表演平台。”

所谓教学相长,在郭虹女士的音乐路上,栽育桃李,成为她音乐人生的一大旋律,从刚到香港不久招收的第一个学生,从教至今有三十余年;其后,她还创办郭虹音乐学院,专门培养音乐人才,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她说:“我主要以教学美声为主,流行歌曲教得很少。现在还在教,很多师范学院的学生,需要考级拿文凭。”值得一提的是,郭虹女士还是很多香港艺人的老师,诸如梅艳芳、叶玉卿、蒋丽萍、韩玛利、秦祥林、吴镇宇、汤镇宗、关咏荷、麦的虹等等,都曾跟她学习过,邵美琪、李中浩,也曾得她指导。

至于为何会受到如此多艺人的青睐,这其中还有小小的插曲和缘故。原来,她的侄儿林利即后来的林立洋,当年备参加歌唱比赛,郭虹女士亲自指导,让他演唱《爸爸的草鞋》,遂一炮走红。当人们得知他是经郭虹女士的指导后,很多艺人慕名前来请求指导。这段时间,也成其教学人生的“黄金时期”。另外,她还经常收到邀请,策划香港侨界举办的各种大型合唱活动。

教学相长,相随相伴音乐情

在教学之际,郭虹女士一直都在总结经验,笔耕不辍,著述了很多总结性文章,希望籍此为喜好音乐的人士提供专业指导。她说:“学习声乐,天分和悟性缺一不可,声音出不来不行,出来了,嗓音不好听也不行。所以说,优秀的音乐家一定是三分天赋,七分努力。”而对发音系统的认识,结合实际经验,知行合一。“发音讲求整体科学发音方法,其中呼吸是第一位,是基本功,是音乐的灵魂,声带不像钢琴,钢琴本身是优质的,只需熟练掌握即可,声带必须塑造,才能愈发愈好。然后再是吐字、共鸣、运气等。”她深入浅出地说,“声乐教学,首先从声音训练开始,声乐是塑造人生的乐器、塑造人生美丽的声音。”

每当被问及多年来,学习音乐最大的感受时,她说:“在香港纯粹发展声乐比较难,但任何时代,音乐作为基础,都不可偏废,即使是流行歌曲,也要懂得音乐,有很好的基础。”音乐是艺术形式之一,但也具备自然属性,自然脱离不了人体器官的生理属性。对此,郭虹女士说:“人类的自然声音保持优质一般可以维持到三十五至四十岁左右,过了这个年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音质也开始下降,很难唱到七十岁。”难得的是,再过几月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郭虹女士,至今还保持着令人羡慕的嗓子,这让人惊叹不已,她那没有被岁月偷走的天籁之音,无疑是对其音乐热爱和执着追求的最好馈赠。

郭虹女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和自己一样都是文艺人,两人夫唱妇随,恩爱无限。不过,他们唯一的儿子,并没有走上音乐之路,而是专注于绘画艺术。“他唱歌马马虎虎,条件不好,唱着娱乐一番倒是可以,很难达到很高的水,所以,我建议他学画。”母爱和音乐情,话语间显露无遗,让人感怀!

回首过往,“风起云涌岁月变,人事沧桑音乐情”,对于郭虹女士而言,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她都不介怀,在乎的是保持心态,积极向上,不断尝试,不断奋斗,如此,人生足矣。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她始终如一,矢志不渝的音乐情!

【人物简介】

郭虹女士,祖籍福建龙海,印度尼西亚华侨,1959年回到祖国,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大学毕业于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1977年来香港,后创办郭虹音乐学院。现担任香港华侨华人总会理事兼文艺主任、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北京华侨联会副会长、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合唱团总监、香港福建同乡会文艺副主任、香港葵涌及青衣区文艺协进会文艺顾问等社会职务。

上一篇:心动 咖啡+美酒 下一篇:孩子,你喝酒很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