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赏升平――避暑山庄内的戏台(楼)与清代的宫廷戏曲

时间:2022-06-09 12:15:59

庆赏升平――避暑山庄内的戏台(楼)与清代的宫廷戏曲

摘 要 清宫戏曲活动频繁,清帝驻跸山庄期间,修建了不同种类的戏台(楼),最具代表性的为清音阁戏楼、一片云戏台及云山胜地楼戏台。不仅满足了帝后的娱乐需求,更有着深远的政治影响。

关键词 避暑山庄 清代宫廷 戏台 政治影响

中图分类号:J809.2 文献标识码:A

Awards Celebrate Peace and Prosperity - Stage (F) in the

Summer Resort and the Qing Court Drama

LIN Danna

(Hebei Chengde Mountain Resort Museum, Chengde, Hebei 067000)

Abstract Qing drama activities were frequently, during the Qing emperor in incurred Hills, built a different kind of stage (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s Qingyinge Theater, cloud stage floor, stage and Mountain resort. Not only meet the entertainment needs of the Empress, but has far-reaching political implications.

Key words summer resort; Qing court; stag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1 剧目

清代宫廷戏曲是历代宫廷戏曲的高峰,以乾隆朝最盛。清宫内的戏曲分为以下几种:(1)月令应承。月令应承戏是在一年当中的节日和月令所演出的戏曲,如元旦、筵九、花朝、端午、中秋等,在不同的节令演出不同的剧目,其内容与节日的意义相对应,如上元节演《悬灯预庆》,七夕演《又渡银河》,重阳节演《登高览胜》等。此外,还有不定日期的承应戏,如荷花盛开有赏荷戏《御筵献瑞》,赏雪有《香雪因缘》等。(2)法宫雅奏是为内廷诸喜庆事演出的祥征端应的剧目,如皇帝加徽号或皇后、贵妃册封、皇子诞生、洗三、满月、周岁,皇帝或皇子订婚、结婚,皇帝出行或还宫,都要进行庆贺,演出内容与之相关的戏曲。(3)九九大庆为祝贺帝后、太后喜寿之用,这是宫中最隆重的节日,每次连演数日乃至十数日。皇帝万寿剧本有《九如颂歌》、《百福骈臻》等,皇太后万寿演《龙凤呈祥》、《芝眉介寿》等,皇后千秋承应《恭祝千秋》、《螽斯衍庆》等。(4)连台本戏是一种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这些戏剧情节热闹,人物众多。有以《西游记》改编的《平宝筏》,以《三国演义》改编的《鼎峙春秋》等。一般每日演七八个小时,连演数日。来自、青海、四川、新疆、蒙古以及台湾高山族的首领和朝鲜、越南、缅甸、老挝、英国等国的使节都曾在避暑山庄看过这种连台戏。(5)单出戏和小戏是帝后嫔妃日常单下谕旨所承应演出的。单出戏如群英会、穆柯寨、蟠桃会等;小戏一般只有两三个角色,如三岔口、断桥以及自民间传入宫廷的十八扯、胖姑赶会等。

一般演出前要有开场戏,完场要有切末戏,多为一些情节简单的群舞戏,如:开宴称庆、福禄寿、天官赐福等。切末戏如罗汉渡海、太平有象,四海升平等。

皇帝居住山庄期间,所观看的戏班,都是奉旨从北京调来的。这些戏班分内、外两学,由升平署统一安排。内学为太监伶人,外学由江南等地的优秀民间艺人及从内务府三旗子弟中挑选的旗籍伶人组成。据《清宫热河档案》记载,每年随乾隆皇帝到避暑山庄的南府艺人有488人之多,热河大戏所需各种造型的盔箱1585件,各种道具杂箱共882件,由此可以想象,演戏在避暑山庄内是一种常态性存在的活动。

2 避暑山庄内的戏台(楼)

2.1 清音阁戏楼

清音阁规模宏伟,专门用于演出群仙神道添筹赐禧的九九大庆戏及每部二百四十出的连台本戏。其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名“福台”,悬挂御制匾额“清音阁”;中层名“禄台”,悬匾“云山韶双”;下层名 “寿台”,悬匾“响叶钧天”,意为 “三星高照,吉祥如意”。戏楼左右有重层长廊,南与扮戏房相连,北是面宽五间,前后带廊的二层楼,名“福寿园”, 楼上设御座,为皇帝所在,高挂珠帘处则为后妃观戏的地方。福寿园两侧是带有前廊的群楼,名为“烟月清真”,是王公大臣及外国使臣饮宴、看戏的场所。

清音阁的舞台设计极尽巧妙,天棚上有天井,地板下有地井五口,仅一口有水,其余皆是枯井。在舞台下设置地井,是为了增强演出时的音效。有时也根据剧情配合使用舞台设施,如利用三楼演出佛从天降或天降大雪之景,利用地井演出菩萨渡海、妖魔破土等景。水井也能随着剧情引水上台,效果极为逼真。《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记载,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八日上午的一场演出:“有鲸鱼立中央向皇帝行礼,行礼时口中喷水有数吨之多。戏场上有地板,建造合法,至地即由地板隙流去,不至涌积。此戏观者大加叹赏”。演出时,三层戏台的演员可同时出场,人物众多,天界人间,纷纭变化,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清音阁建成后,乾隆帝经常在这里举行庆典和演戏活动。如宴请三策凌、六世班禅、英使马戛尔尼以及各国使节、王公贵族等。此外,乾隆每年寿辰也都在此举行大典,演戏十日,以示庆贺。

2.2 “一片云”戏台

“一片云”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戏台楼,此类戏台与民间戏台在建筑形式上基本相似,但装饰彩画是皇家专用的图案,遇有朔望、年节、喜庆宴会,多在此演出。它位于湖区如意洲岛上,整座戏楼非常小巧,由门殿、戏台、看戏楼组成一个方院,四围界以廊墙。院内东北是相连的两座二层看戏楼,北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有木式楼梯可登楼上,是帝后们看戏的地方,后起抱厦,则为帝后休憩之所。听戏倦时,仰首望天,片片浮云,康熙以贾至诗“一片仙云入帝乡”为题命名为“一片云”。东楼面阔七间,进深一间,楼上不设回廊。院中设有小型单层戏台,乾隆御题“浮片玉”,意为戏台犹如一只小木筏飘忽于悠然变幻的云海中。一片云南五间为戏台之屏,亦是扮戏房,是供化妆和演员候场的地方。

康熙年间的演戏活动都在此举行,乾隆建清音阁后,这里仅作皇家看戏处,多演出小戏、花唱等小型剧目,偶尔也用来小宴近支宗室等。1793年乾隆帝83岁寿辰之日,英国特使马戈尔尼应邀在此观看过木偶戏。

2.3 云山胜地楼戏台

云山胜地楼戏台规模最小,为小台式戏台。这种戏台长宽仅丈余,结构简单,台面较地面仅高数寸,多在室内搭建,供清唱、花唱、曲艺、戏法或杂耍之用。因与帝后所居寝宫较近,帝后嫔妃常在这里观戏,有时,皇帝兴致所至,也会登台一展技艺,甚得其乐。据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陈设档记载,“此台上仅铺黑毡一块,羊毛花毯一块,画轴软栏杆一件”。

此外,据史料记载,在皇帝寝宫院内及万树园等处也曾建过数座临时戏台,演出的也多是二三个人的小戏和舞蹈。据《升平署日记档》记载:咸丰避难山庄期间,这类演出在“烟波致爽”最多,每日三餐几乎都有戏班伺候。

3 赏赐和所耗费用

应邀来避暑山庄看戏的宾客,前一天得到通知,当天卯时进宫,在朝房候驾,略进便餐后,等待皇帝起銮。皇帝进入戏楼后,众官员随之鱼贯而入,按规定席位入座。演出一般从早晨七、八点钟开始,下午二、三点或更晚时候结束。

演出期间皇帝赐下茶果、点心,百官要在原位叩头谢恩。通常情况下,中午和晚上宫内亦会准备膳食。

据史料记载,每次看戏约耗银2000至3000两,每个宾客所费约30至40两白银。与当时在避暑山庄干活的工匠月银相比,每个宾客所耗费用相当于一个工匠三年的总收入。

4 避暑山庄内台(楼)的政治影响

清帝驻跸山庄期间,许多外国使节及民族宗教首领都前来朝觐。清帝则借山庄行怀柔之策,进行了诸多有利于稳定边疆的政治活动。看戏,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轻松的娱乐活动带来了深远的政治影响,如以《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鼎峙春秋》,最后三国一统,暗合天下分久必合之理,隐晦的表现了当时满族问鼎天下实是“天命所归”。又如清音阁,三层大戏台演出时所表现出的辉煌、宏大、煊赫、奇幻、热闹,是乾隆帝向外邦显示上国风采和国力辉煌的一个窗口。

上一篇:赵峥:绅士大厨的心事 下一篇:论“联合考核”与“过程考核”在新闻类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