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

时间:2022-06-09 11:49:54

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 要: 作者采取整群分层取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调查了四所高校的852名大学生,发现学习适应不良的人数占14.7%,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存在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所以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教育应突出针对性,尤其要重点关注大二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

关键词: 学习适应不良 大学生 流行状况

所谓学习适应性,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1]。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能促进学业进步,维持身心健康[2]。由于大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与中学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学生入学以后常常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产生困惑,学习适应问题日渐突出。为了给当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教育提供建议,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笔者对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取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京林业大学、临沂师范学院、西南大学、井冈山大学四所高校的85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被试为746人。其中男生229人,女生493人;文科283人,理科403人;大一305人,大二209人,大三197人。

1.2工具

调查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该量表在冯庭勇等[3]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删除了4个信度低的题目,分别是9、23、24、25。该量表共有2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分值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好,涉及4个因子: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

1.3统计分析

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因此设定学习适应均分小于3分为学习适应不良。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方法。对缺失值的统计处理采用exclude cases analysis by analysis方式。

2.调查结果

2.1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总体检出率

调查显示,学习适应不良的人数占14.7%,该比例低于多数研究者的调查结果,但是与王华容(2006)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调查的结果14.2%接近[4]。从各个因素看,学习动机不适应的大学生最多(32.2%),其次为学习能力(18.2%),学习态度(13.4%),对教师教学模式不适应的大学生最少(12.7%)。

2.2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出率

学习适应不良的男生远远高于女生。男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人数占男生的22.2%;女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人数占女生的10.9%。从各因子看,男女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上,这三个因子都达到显著水平,见表1。

2.3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检出率

表2结果显示,学习适应不良的文科生显著低于理科生。文科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人数占文科生的11.1%;理科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人数占理科生的16.5%。从各因子看,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上,而不体现在教学模式和学习态度上。

2.4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

学习适应不良的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而大一和大三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一年级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者占大一学生的12.4%;二年级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者占大二学生的20.2%;三年级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者占大三学生的13%。从各因子看,不同年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上,而不体现在教学模式和学习能力上,详见表3。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上学就是为了混学分和毕业证,有很多空余时间却不知如何利用,逃课、网游、看韩剧、睡大觉等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同学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缺乏学习能力,很多同学对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性、灵活性、实践能力不满意,但是又不知该如何改变或懒得去改变。三是对学校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比如不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学校的作息时间、管理方式。这实际上说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辅导还不够认真,对师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还不够严格与规范。

男生学习适应不良者远高于女生,这与王华容(2006)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调查的结果一致,该研究表明男生的学习适应不良率(17.9%)远远高于女生(0.25%)。出现这一结论,笔者认为这主要与男女生的性别特点有关。男生在勇敢、坚强的外表下,往往还包含着倔强、容易气馁的特点;女生则较柔顺与服从,容易变通。因此,在面对学习或生活环境的变化时,女生往往比男生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更快地适应学习。其实,这一现象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已经证实,Desiree(2003)[5]研究发现,移民学生中,女生比男生的成绩更好,获得更多的支持,更快地适应。

文科生学习适应不良者低于理科生。这与王华容(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赵富才(1998)[6]的研究发现理科生学习适应问题最多。这可能与专业性质有关,理科是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思维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强调逻辑推理,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容易对它产生兴趣,同时由于理科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且比较难,无疑让一些学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甚至产生放弃努力的消极做法。而文科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一些,更强调记忆力,因此只要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就能很快适应学习。

尽管很多研究提出,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随年级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即大一新生适应问题最多,而大四问题最少[7]。但笔者发现,学习适应不良的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徐小军的研究得出,大二和大四是适应相对不良的时期,是适应教育与辅导的关键期。究其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沿袭了高中的优良传统,保持了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但是到大二在逐渐熟悉了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散一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高年级学生的不良影响,加之发现所学内容与就业相距甚远后,对学习不再抱有热情,学习动机下降,学习态度也不积极。到大三面临考研、找工作等压力,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动机得以增强,因此才会出现大二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最高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2]田澜.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2):502-504.

[3]冯廷勇,苏缇,胡兴旺.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4]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7-28.

[5]Desiree Baolian Qin-Hilliard. Gendered expectations and gendered experiences: immigrant students’ adaptation in schools. How directions for youth development,2003,(100):91-109.

[6]赵富才.高师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3):121-123.

[7]黄文锋,徐富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369-370.

上一篇:“艺术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排球的练习方法与锻炼身体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