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技改的推广体验看市政企业的创新出路

时间:2022-06-09 11:32:40

从小技改的推广体验看市政企业的创新出路

【摘要】据有关资料显示,相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来说,市政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相对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政项目的单一和施工技术含量的偏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引导与企业的高度重视不够,缺乏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几年来技术创新体会让自己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了新认识和新思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市政工程;院企合作

1.几项小技改成果的带来的创新体验

1.1侧石铺贴胶带,改进安装工艺,提高外观质量

中州大道施工,普遍使用了大尺寸的新型圆弧倒边侧石,这种侧石造型美观,但传统的湿浆水泥填缝工艺,造成缝隙留下纹路,影响外观。为此,我试着用宽胶带做保护,把水泥浆做成潮湿状,减少水分渗透,经过反复试验,效果明显,侧石污染问题得以避免。后来,为了减少塑料胶带的残胶遗留和塑料污染,我们又开始使用纸质的分色纸胶带,使此项工艺更加环保、实用,并在整个现场进行推广应用。之后该项目在申报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时,该项工艺以创新工艺的特点被录入其中,得到认可。

1.2解决劳动力技术差异问题

2000年,中原西路西段西三环――西四环段打通工程开始施工,我担任项目部经理,当时劳动力技术水平偏低,不是井室砌不圆,就是爬梯不同心,外露长短不一。于是我和几个维修班的同志进行研究,提出了做一个顶轨模具的想法:用工地的架子管做立管,做一个可以卡在架子管上的套筒,在套筒上焊一个横杆,横杆的外侧加一个可调整长度的弧形顶架,弧形的弧度就是井室预留粉刷层的尺寸,另外,在套筒下面加一个固定环。在管位中心确定后,且井室砌体高度超过管壁上沿时,先在井室下部固定好立杆,把顶轨安装在立管上。并经过转动,复合一周尺寸,调整好尺寸就可以进行砌筑了。

由于顶轨的控制,砌井时只要对着顶轨注浆、铺砖,就不会出现砌偏情况。同时,由于砌井的老师不用反复丈量井室的直径,可以节省出时间、提高砌井速度,并把安装顶轨的时间省出来。过去一向不容易控制的圆度得以保证。这样可以一直砌到井室的直线段。另外,在安放爬梯时,由于有顶轨作标准杆,爬梯外露的长度,角度都有了位置控制,更主要的是不再受劳务队伍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影响。这才是傻瓜砌井法推广应用的意义所在。

这个顶轨砌井模具在中原西路上得到应用,也引起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在推广中也受到阻力,一般人对新事物都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另外,顶轨模具安装并调试到位需要十分钟或更多的时间,很多人认为有这十分钟,我都砌好几层砖了。而对于井室尺寸的标准来说,对质检员的要求或不以为然,或用尺子不过中心上的量应付质检。因此,到省检或申报优质工程时,再投入人力物力整修,劳民伤财,还会造成爬梯不牢、井室渗漏等后患。

1.3收口段砼构件的设想,在其他单位实现

上面讲到的傻瓜砌井法对整个砌井项目来说还不完善。因为在施工现场,再好的操作工对收口的砌筑也难保证质量,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砌筑缺陷,可能会因为一块砖或一个填缝就会造成井口松动。为此,我在定型图上观察到,所有的井室直线段以上的收口段都是统一的,具备统一加工的条件。于是我就向公司提出加工井室收口段砼构件的建议。当时由于本公司不具备加工这种异型砌构件模具的能力而没有实施,但没过几年这种产品已经有专业企业生产了,尽管未必是在我这里得到的提示,但有了这样的成果,可以和我的傻瓜砌井法配套,还是非常开心的,说明有人和我想到一起,并成就了我的“傻瓜砌井法”的改进设计了。

2.走出创新误区,需要企业的思想解放

在技术创新上,虽然相对于发明人,企业是最大的收益者。但未必是始终的支持者。一方面,由于市政施工的材料、工艺在图纸上注明,只需要照图施工,不用创新方法。这可能是市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创新要经费、人力、物力的投入,甚至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再加上市政项目是政府工程,没人愿冒险,弄不好,还可能成为负面教材。

但是,近年来,来自行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要求已经开始显现。市政施工在市场准入规则的限制下,不得不考虑技术创新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而且已经开始以一定数量和一定级别的标准来规范、限制企业的资质申报标准。造成很多企业急于找项目、甚至化大钱买成果,却忽视了身边的小的技改成果和创意的开发推广。

3.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平台

井盖框沉陷现在比较普遍,而且已成为道路畅通的隐形障碍。作为市政人,我感到愧疚。近期,就有了维修工艺的设计构想,希望有单位用得着。其实,在我们公司,企业员工还有许多小发明、小革新想法,例如:现在的道板砖运输托架、车辆原地调头旋转机等,只是公司条件限制没有实施。不过,巧合的是有些设计思路已经有人想到并已转化成实施成果。其中车辆原地旋转机由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隧道项目中实施,并被评为国家级技术创新成果。

创新难,实施更难。这就是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尴尬境地。技术、资金、时间正在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阻力。多年的出现体验让我体会到: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施工难题为课题,打造与教学院校合作开发的平台的“两条腿”走路,才是市政企业技术创新的真正出路。

一条腿,把学校的老师专家引到施工一线,让这些学术专家带着理论来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帮助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寻找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科研项目,避免科研项目陷入高高在上、难落地,没价值的尴尬境地。另一条腿,是构建企业职工与科学院校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努力发掘自己身边的创新项目。其实,这一条腿虽然力薄,但更加重要。因为,打造自己的技术创新队伍可能更加接地气。企业员工每天都会面临许多问题,企业员工缺乏的不是课题和思路,而是理论数据,实验加工和资金支持。我明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具有草根精神的创新思路和技改冲动,相比专业的院校的理论研究层次可能较低一点;但我更清楚,这点创新激情其实就是企业难能可贵的鲁班精神和创新活力。我相信,院企合作,不仅可以给这些草根创新插上翅膀,更会让企业飞的更高,路走的更广。 [科]

上一篇:大豆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法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驾驶员管理 确保船舶航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