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口”的讲究

时间:2022-06-09 11:04:41

传统医学重“忌口”

“忌口”,顾名思义,就是对饮食物的禁忌。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不该吃哪些东西,因为吃了这些东西后,会对健康或疾病的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忌口”也称为“禁口”、“忌嘴”、“食禁”、“食忌”等等。

“忌口”的观念,是伴随着传统医学和文化中的“药食同源”、“饮食补益”而产生的。古代的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全面的饮食、充足的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必须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通过大量的例子认识到,某些疾病的患者不适合吃某类食物,即使是正常人,如果吃了搭配不宜的食物,也会导致疾病。因此,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忌口”。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由于饮食不当而发生疾病的记载,如“高粱之变,足生大疔”,就是说过食甘肥厚味,容易产生严重的疮疡等等。

如果详细划分,“忌口”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忌口”,主要针对患者和疾病而言,指在患病期间和患病以后应当忌用什么饮食物。广义的“忌口”,还包括受体质、年龄、季节、地域、不同生理时期等因素的影响,哪些饮食物应当忌服或少服。此外,还关系到食物与药物、食物和食物、药物和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可见,“忌口”的牵涉面非常广泛,不仅是病人,也是普通人应当关注的问题。

患病的人如何“忌口”?

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既要服用药物,又要饮食调理,因此,尤其要注意饮食物对病人身体产生的影响,以及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他不但在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后强调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又提出了“食复”这一概念,即热病后可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复发,更是在《金匮要略》中,设置了“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专篇,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强调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病中“忌口”大致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代谢性疾病忌高营养物质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异常增高,应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鱼子、奶油、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品。

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不能多吃鱼、肉、蛋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肾功能的减退使得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肌酐、肌酸、尿素氮等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导致有害产物积聚,更会加重肾功能的衰退。

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同样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因为蛋白质的代谢能力下降,会产生血氨增高,这是诱发肝昏迷的重要因素。

痛风的产生是人体内嘌呤物质代谢发生紊乱,血尿酸浓度过高,因此,通风病人当忌服动物内脏、红肉、海产品、酒,以及花生、腰果等脂质含量较高的坚果类。

糖尿病患者忌甜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含糖量较高的水果等。

脏器疾病忌刺激性物质

胃溃疡、门脉高压等消化道出血的高危病人,一定要忌食粗糙刺激的食物,避免诱发出血。胃炎患者的饮食也应以易消化、少刺激为主,忌食过凉、过热、过度,以免加重胃的负担。

慢性胰腺炎患者不可饮食、饮酒过度,以免胰蛋白酶分泌过多,刺激胰腺,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加重病情。

支气管炎、肺炎造成的咳嗽患者,忌食过甜、过咸及生冷、辛辣的食物,否则易刺激气管,导致痰量增加,而加重咳嗽。

泄泻患者当忌瓜果、油腻等可加速肠蠕动的食物。

痔疮、肛裂患者应忌食可导致大便干燥的辛辣食物。

胆结石患者应忌食可使胆管收缩、诱发疼痛的煎炸肥腻食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水肿病人,忌吃过咸的食物,因为钠盐可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加重心血管和肾脏的负担,因此,心源性水肿、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等病人,应根据病情采取低盐或无盐饮食。

过敏性疾病、疾病急性期忌“发物”

传统医学经常提到一些疾病对“发物”的禁忌。所谓“发物”,主要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包括牛肉、羊肉、公鸡、虾蟹、无鳞鱼及蔬菜中的韭菜、香菜、茴香、葱、姜等辛香发散之物。从现代医学来看,“发物”致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原因可能有异性蛋白诱发过敏反应、外源性激素诱发代谢紊乱、辛辣刺激不利于炎性病灶恢复等。

过敏性疾病忌发物。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等,往往可以因为摄入了异体蛋白而诱发,而且海鱼和虾蟹类本身含有大量组胺,组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从而导致过敏反应,轻者引发潮红、头晕、皮疹、低热,重者可发作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过敏性体质的人对于鱼虾一类海味还是要忌食的。

疾病急性期忌发物。

在疾病急性期,体内代谢较为亢进,往往伴有发热等炎症反应。此时如食用酒和辛辣食物,可通过酒精或挥发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多服油腻、黏滞的高营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其代谢产物在体内也会形成致热源,两者皆不利于炎症的好转。因此,无论是感冒发热较高时,还是疮疡肿毒一类的皮肤病急性发作时,确实不宜食用“发物”。同样,在炎症后期以及手术之后,也应对“发物”有一定的禁忌,以避免疾病的复发。但对于体质特别虚弱的恢复期病人,不可过分强调忌口,以防止营养不良。总之,这一时期的病人,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素优质全面为主。

此外,具有某些宿疾的人,在服用中药上亦有相关的禁忌。如慢性腹泻的病人,不可过服知母、生地、天花粉、栀子、干地黄等寒凉滑泄药物;血压偏高者,应忌用麻黄;各种出血性疾病,不可服用桂枝、鹿茸等辛热的动血药物;实证、热证患者,当忌用人参等补药等。

另有一些说法,如肿瘤患者不能吃鸡肉等,目前说法不一,仍有待科学的验证。同时亦要考虑饮食安全给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如近年曾见报道的鸡、黄鳝之中雌激素含量偏高,大闸蟹等水产品中抗生素含量偏高等,都值得我们注意。

正常人要不要“忌口”?

正常人的“忌口”,并不是完全的禁忌,关键在于“宜”和“度”两个方面,具体包括讲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以及饮食有节、不可偏嗜过度,其最终目的是营养的全面和调。

因人制宜讲“忌口”

正常人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和生理时期,判断哪些食物不宜多吃。主要依据是各人体质的寒热虚实,以及食物的寒热补泄等偏性。

体质偏虚者

从体质来看,虚证之人总体来说宜补,但应根据阳虚还是阴虚决定补益的性质。如阳虚者,以补气温阳、散寒健脾为主,忌服寒凉、生冷食物,不宜过食凉性的蔬果菜肴;阴虚者,宜滋补养阴、生津清热,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但虚证者亦不可补益过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腻、油煎、干硬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补中有疏,以清淡和富于营养为宜。

体质偏实者

体质偏实的健康者,饮食注意全面合理即可。但兼夹有痰湿瘀的人,不宜再补充过度的营养,尤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多吃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加强锻炼,避免发展成为代谢性疾病。

小儿老人

从年龄特点来看,小儿时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应与其消化功能适应,注意摄入优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矿物质。而老人脏腑衰退、化源不足,应以温热熟软的食物为主,节制脂肪和糖类,多吃纤维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妇女

妇女在孕期,应注意补充营养,食物要种类多,但每餐不宜过饱。勿嗜过咸、过甜食物,忌烟酒、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在哺乳期,除补气养血之外,还应多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保证母乳中的营养。

妇女经期,如果身体平时健康,只要饮食规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血管过度收缩引起痛经。而平时身体虚弱者,应注意服用一些补气养血的温性食品,如大枣、红糖、鸡蛋、龙眼等等,对于寒凉食物与辛热食物皆应忌服。

因时、因地讲“忌口”

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的影响。我们应根据人体对外界气候的反应,适时调整饮食。

春季:在春季,人体处于升发之时,肝胆气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应当减酸宜甘,培养脾气,适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类,不宜油腻辛辣,以免产生内热内火。

夏季:夏季往往热邪挟湿,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特别是不要贪食生冷瓜果。

秋季: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因此易发咳嗽,应当滋阴润肺,多食芝麻、蜂蜜、枇杷、甘蔗及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也不宜过食辛温大补之品。

冬季:冬季万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勿食冷食,体虚、年老之人也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东西南北:同样,地域因素也对人体有着重要影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环境与饮食习惯不同,可能会诱发相关的疾病,比如东方之人,“食鱼而嗜咸”,多发痈疡;西方之域,水土刚强,其民“华食而脂肥”易发内风;北方之域,天寒冰冽,民多乳食,多“脏寒生满病”;南方之人,“嗜酸而食(意思是腐)”,而地域多湿,易发挛痹。虽然当时的情况已与现在有所差异,但是也提示我们,可以在饮食上就当地所缺乏的物质以及多发的疾病做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减少疾病易发的因素。

五味调和不偏嗜

日常的饮食物,主要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皆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因此不可偏废。《黄帝内经》根据实践经验,将五味配合五脏,并指出五味偏嗜,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灵枢・五味篇》指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五脏生成论》又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因此,正常人在考虑如何“忌口”的同时,也应强调五味偏嗜所诱发的疾病。某一类型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对某类滋味的少食慎食,如心病、肾病者忌咸,消化功能弱者忌苦等等。与此同时,亦应强调饮食的有节有度,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药食配伍有何禁忌?

在我国的传统医籍中,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药物与药物、食物与药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这些内容大都是实践经验的记载和总结。

药物与药物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主要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等,如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及芍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敛等等。其内涵主要是这两种药物一同使用,可能会加强毒性,或减弱药效。但临床上亦有不少使用“反药”、“畏药”的病例,往往也能获得奇效。

食物与药物

食物与药物的配伍禁忌,常见的有人参忌萝卜,铁剂忌浓茶,荆芥忌鱼蟹,鳖甲忌苋菜,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土茯苓、威灵仙忌李、大蒜、蜂蜜,半夏、菖蒲忌羊肉、商陆、杏仁忌狗肉,熟地黄忌萝卜、葱白、薤白,丹参、茯苓忌醋,滋补剂忌莱菔子及大寒大凉饮食等等。

食物与食物

食物之间相配禁忌亦非常丰富,如葱、蒜、莴苣忌蜂蜜,柿子忌茶、螃蟹,白果忌鸡蛋,鸡肉忌黄鳝,鸭蛋忌鳖甲(同属寒性,影响脾胃运化)鲫鱼忌猪肝、鹿肉,牛奶忌酸果等等。

在这些药食配伍禁忌中,有些原理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如茶中的鞣酸可影响铁、蛋白质、维生素B1的吸收;牛奶和酸性食物同食,可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而牛奶与米汤、脂肪类同食,其中的氧化酶可破坏牛奶中的维生素A。有些则是传统医学认为二者性味不宜相配,如鸭蛋和鳖肉性味同属寒凉,同食可影响脾胃的运化;而萝卜、莱菔子皆可行气破气,不利于人参、熟地等补益药发挥作用;而寒凉饮食往往损伤中阳,妨碍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利于滋补药物的吸收。另有一些是被临床案例所证实的,如小儿同食蜂蜜与葱、蒜、莴苣会产生腹泻。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些配伍禁忌仅仅出现在某些个体身上而被记录下来,不能推而广之。

吃药前先请教医生

药物与食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可能是由于同类物质的蓄积过度,或不同物质之间产生拮抗,而导致在人体产生不良或不适的反应。因此,在服用药物(无论西药还是中药)的同时,向专科医生了解相关的饮食禁忌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健康人来说,饮食的宜忌,主要在于全面和合理,即不是严格讲究不能吃什么,而是要了解吃什么?怎么吃?正如清代学者李渔所称,像《食物本草》一类的养生书籍,仅供参考而已,如日日研核,恐怕往往会“所好非所食,所食非所好”,甚至杯弓蛇影、疑虑成疾,那么对于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上一篇:经典名中药――保和丸 下一篇:沙成:先做好医生再做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