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疗法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应用与思考

时间:2022-06-09 09:49:05

内观疗法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 目的:观察内观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疗效。方法:采用Young编制的IAD测量标准,对心理门诊以“网络成瘾”为主诉的青少年进行筛选,诊断网络成瘾。入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内观疗法系统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共治疗4周。3个月后进行回访,落实戒网成功者,对比分析χ2检验。结果:应用内观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相比支持性心理治疗,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内观疗法 青少年 网络成瘾

Abstract Objective:We want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aika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Methods:We selected 60 patients through IAD measurement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Young for screening.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and were treated for 4 weeks.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Naikan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We pay a return visit after 3 month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quitting patients,and then compare the X2 test.Results:Naika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Naikan therapy;Teenagers;Internet addiction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虚拟的网络世界因其内容丰富交流隐蔽,满足了青少年追求新奇、独特的心理。心理门诊以“网瘾”为主诉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内观疗法是一种源于东方文化的心理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心身障碍、药物依赖、神经症等精神障碍[1]。为探讨内观疗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应用疗效,对30例青少年网瘾尝试应用内观疗法,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2月南阳市精神病医院心理门诊以“网络成瘾”为主诉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Young编制的IAD测量标准[2];②排除严重躯体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③年龄13~18岁;④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共入组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人,男20人,女10人,进行内观治疗。对照组30人,男22人,女8人,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治疗组运用内观疗法,首先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使其对内观疗法的原理和要求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在治疗中体验。将患者随机放在用隔断隔开大约2平方米的房间内静坐,房间用黑布遮蔽,保持环境安静。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让患者在房间内回忆自己以往的经历并分阶段思考以下问题:①我的周围人为我做了些什么。②我为周围人做了些什么。③我给周围人添了什么麻烦。周围人指从最亲近的人(父母)、次亲近的人(祖父母)、家族中的兄弟姐妹、第三亲近人(老师、朋友、同学),按计划做起。尽量要求回忆我给周围人带来了什么麻烦,并围绕这些问题写日记。每天每次结束前要与工作人员沟通30分钟,了解进度,最后总结内观日记总的感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运用倾听、支持鼓励,说明指导等技术方法。两组均由家长看管行为,共4周。3个月后进行回访,落实戒网成功者。戒除网瘾成功的标准:①人际关系:改善不再封闭自己的感情,与老师、同学及周围人适度交往,与家长能很好的沟通,表达自己诉求。②社会功能恢复,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学习成绩有变化。③能节制使用网络,及时上下线,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小于4小时。

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采用统计学χ2检验[3],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

结 果

两组根据治愈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青少年男性网络成瘾者治愈率低于女性治疗者,女性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应用两种治疗方法,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①女性样本少;②女性容易戒除网瘾;③女性发生率低于男性。见表2。

讨 论

本次调查对象青少年,年龄13~18岁,这个年纪正是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长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敏感、易接受,意志力薄弱,判断力相对差,自我主观意识强烈,在意周围人的看法,渴望周围人的肯定认可。当前应试教育独生子女的状况,社会、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放在了学习成绩上,更多的青少年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时间、经验与技巧。网络的内容丰富、隐蔽、互动更加吸引了青少年,满足了他们好奇、好胜、隐蔽自己不足的特点。2010年《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10~19岁青少年在各年龄段的网民中比例最高(29.9%),显示青少年已是现实网络生活的主要群体。

上一篇:功能性胃肠病应用阿普唑仑、氟西汀和帕罗西汀... 下一篇: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