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材,灵动课堂

时间:2022-06-09 05:13:43

活化教材,灵动课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就是吃透教材,学生的学习也是掌握教材,且不少教师持有“圣经式”教材观,他们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教材功能的转向促使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和钳制,克服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所谓“活化教材”,即结合教学实际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包括教学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的加工及教材资源的整合等,融入个性化的备课元素,从而不再拘泥于现成的课程“产品”,与学生的学情更相匹配,课堂教学效果更趋灵动有效。本文以牛津版小学英语为例,提四点具体做法。

一、调整教学顺序,激活语音教学,使学生敢言敢语

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是以3A为零起点的教材,其语音知识的编排体系如下所示:

4A 逐单元呈现辅音字母的发音

4B 逐单元呈现发辅音的字母组合

5A 逐单元呈现元音字母的发音

5B 逐单元呈现元音字母的发音和发元音的字母组合

6A 逐单元呈现发元音的字母组合

6B 逐单元呈现发元音的字母组合

可以看出,教材在语音知识方面的编排跨时长,分布较为零散,不易引起师生们的足够重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拼读单词的能力,所以应系统安排一些语音方面的教学,以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我市自2007年起在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开设英语,如果等学了三年英语后才开始进行语音知识的教学(此时也只是辅音字母的语音渗透),那无疑是相当滞后了,因为小学英语学科的后进生绝大部分跌倒于单词记忆这一关,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死记硬背就是记忆单词的唯一途径,他们不懂得如何借助语音知识来拼记单词。因此,对于语音知识的教学建议提早渗透、同步渗透、规律渗透,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1.辅音字母的发音

根据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情况可作如下归类:

不难看出:许多辅音字母的发音与中文的拼音有着正迁移的现象,只需稍加变化便可知晓其发音,如:flmnsx:掐头/e/;bcdgptv:去尾/i:/。而辅音字母中发音现象最为复杂的就数y了,由于它本身含有元音字母i的音,其发音就有元音音素/ai/、/i/及其自身的辅音音素/j/这三种了。由此可见,辅音字母的发音是无需细讲的,更没有必要按照教材要求花4A一个学期去教学,在1B字母教学的同时便可结合相应单词的首字母有意识地渗透辅音字母的语音知识教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整体认读单词),因为学生们一年级上学期刚学习完拼音,印象较为深刻,正好乘热打铁。

2.元音字母的发音

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五个元音字母的语音教学。在通常情况下,每个元音字母均有名称音(其字母本身的发音)和短音/?/、/e/、/i/、/?蘅/、/?蘧/两种常规发音,除此之外,a发/a:/和/?藜/、o发/?蘧/、u发/u/的现象也较为常见。继1B字母教学完成后,2A起B部分的单词可试作四会要求,教师在明确这些语音知识点后,可在单词教学时利用“单词语音归类表”适时渗透语音知识的教学,即每出现一个生词(无论几会要求),教师均可根据其中元音字母的发音现象教学相应的语音知识,然后依次纳入相应的组内,同一个单词中同个字母的多种发音现象可分别归入各自相应的组内,如banana一词。该表如下所示:

单词语音归类表

3.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

除了五个元音字母外,一些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现象也可同步同法纳入“单词语音归类表”中,如发元音的字母组合ai,ar,ay,ee,ea,er,ir,oo,or,ur,ear,ere,igh和发辅音的字母组合th,wh,ch,sh,ph,tch,tr,dr,ts,ds,ck等,例如:单词where既列入wh组内,又归入ere组内。该表已基本含盖绝大部分语音知识,需要提醒的是:(1)每一个语音知识的最先出现是由教学某个相关生词而引出的,以后出现相应的单词再列入该组中,切忌一次性出现如此多的语音知识,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2)每隔一段时间应将更新后的“单词语音归类表”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及时朗读记忆新词。(3)音标需标注在相应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旁边,无需刻意强调,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学生在不断的重复朗读过程中,对这些老师原本并不要求掌握的音标“一不小心”也认识了,此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以上这些语音知识正是教材中需要历时三年近六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顺序的调整和教材内容的重组使原本分布零散且历时长的教材编排缺陷被一下子淡化了。至二年级下学期,“单词语音归类表”已基本含盖了1A至2B四册教材中所有的单词,无论几会要求,绝大部分学生已能轻松拼背。语音知识的提前渗透、同步渗透、规律渗透给学生插上了一对轻松记忆单词的羽翼,“听音能拼,见词能念”的目标已非遥远,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语音基础,使学生敢言敢语,后进生低龄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拓展教学内容,灵动课堂教学,引学生想言想语

教材的体系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而言多少存在某些不合时宜或不合学情教情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指望专家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修订教材,教师须积极主动参与到教材的重新设计中去,结合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替换,重组,拓展,添加”,渗入个性化的教学元素,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真实起点。我市自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所用的1A至2B是在以3A为零起点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之下编写而成的四册教材,故3A、3B中的大部分内容均已在一、二年级时出现过,如果学至3A,教师仍然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学生的求知欲无疑会被这种炒冷饭式的教学逐渐消磨掉。下面将结合两个具体课例来谈谈如何拓展教学内容,灵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想言想语。

1.在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11 “A Boy and a Girl”中是有关tall/short,thin/fat,long/short,big/small等形容词的教学,老师创造性地设计了Magic Mirror这一教学情境,通过Magic Mirror中照出的不同人物形象,分别引出了“My hair is long/short.My face is big/small.He is tall/short.The Teddy bear is fat/thin.”等多种丰富的句型,虽然教材提供的内容相对有限,但是由于学情实际水平较好,凭借趣意盎然的课堂教学形式,许多原有语言信息被一下子激活了,几个拓充的生词也在不知不觉中驶入了学生的脑海。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既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库,课堂生动而有效。

2.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B部分的词汇有east,west,north,south这四个表示方向的单词,老师围绕四个生词创编了一首Chant:

How to read the map?

Let me tell you how to read the map.

Left is west and right is east.

North is up and south is down.

Try your best to read the map.

通过富有韵律的歌谣诵读,学生们形象地掌握了这四个表示方向的词汇。接着老师又问:“你会用英语表示东南方向吗?”学生极易根据中文字面想当然认为是eastsouth,此时,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回忆一些中英文语序相反的短语,如the boy in green,the cat with a hat等,学生便不难将先前的eastsouth修正为southeast,同理southwest,northeast,northwest等词也就相继迎刃而解了。原本只有四个生词的一堂课最后被一首歌谣和八个词汇充斥得灵动而丰满,学生的语言也愈加丰富而细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精炼教学板书,活化语篇教学,助学生有言有语

板书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是活化文本的主要形式,它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板书在内容选择上要讲求精当,应尽量避免依样画葫芦,需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概括和提炼,力求以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收到“尺幅容万言”之功效。以下两个关于语篇教学的板书设计均能有效提炼语篇主要内容,成功搭建语言脚手架,有助于学生对语篇信息的把握和复述或改写语篇,从而活化课堂生成,帮助学生有言有语。

1.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A部分语篇教学(作为单元首教时)时,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一张图片推测三个Wh-questions:what time/where/what;接着就第一部分对话提炼出学生会唱的两首歌曲;最后根据第二部分对话概括出学唱一首新歌的三个步骤,板书设计如下:

5A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2.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3 “Hobbies”A部分语篇中含盖较多人物及其兴趣爱好,又涉及第三人称单数形式“He/She likes sth/doing sth.”。作为单元首教时的语篇教学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很好的梳理与提炼,老师从第一人称I like sth./doing sth.导入,然后引出第三人称单数,并且对难点部分用彩色标注(生词中的重点字母用橘黄色标注,名词复数及动词+ing用红色标注),从而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篇信息,训练语言能力。

5B Unit 3 Hobbies

(I)likes(I)likes

Ben Chinese stamps collecting stamps

Mikethe ship stamptaking photos

Yang Lingthe flower stampsmaking clothes

Helengrowing flowers/cooking

Ben’s brother animal stamps

classmates many beautiful stamps

四、突破教学难点,易化难点教学,促学生能言能语

教学难点不同于教学重点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即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或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该知识点的错误率普遍较高。因此,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有效往往是辨别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学难点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常常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只有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扫除语言障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能言能语。下面例举一较为成功的难点突破案例。

请用下列单词连词成句:paper,is,nice,kite,green,a,big,this,triangle,(.)对于小学生而言,同一个句子中一下子出现五个形容词,孰先孰后,一直是困扰学生们的一大难点。请看老师的巧妙指导:

This is a nice big triangle green paper kite.

特 大 形 颜 原

点 小 状 色 料

请先对应英文中的形容词竖看中文:特点、大小、形状、颜色、原料,原来英文中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来排列这几类形容词的。再横看第一行中文:特、大、形、颜、原,看似毫无关联,但如果用同音字“特大型岩猿”(特别大型的石猴子)来替换原先这五个字,学生便会豁然开朗,且印象尤为深刻,不易遗忘。偌大一个难点凭借教师的教学智慧轻松迎刃而解。

总之,活化教材要求教师从根本上克服照本宣科的教学旧习,积极主动地研究教材、驾驭教材和开发教材,结合学情实际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力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教师职业倦怠新探 下一篇:EDA技术在高职电类专业硬件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