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做豆腐的人

时间:2022-06-08 09:38:58

小津安二郎:做豆腐的人

佐藤春夫有首《秋刀鱼之歌》:“凄凄秋风啊,你若有情,请告诉他们,有一个男人在独自吃晚饭,秋刀鱼令他思茫然。”

电影《秋刀鱼之味》里其实并没有明白地出现过秋刀鱼,但却处处用它来述说“风吹透心中隙缝,凉飕飕的感伤随即涌上来”的落寞境况。

这是小津安二郎的遗作,正如国内最新出版的有一个冗长名字的随笔集——《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其实他的人生也并没有跟豆腐有关。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人总是问,小津为什么反复探讨家庭、婚姻、人生在世必须顺势变迁的知天命哲学,而不关注更宏大的社会和时代?小津的回应是:“虽然有人跟我说,‘偶尔也拍些不同的东西如何?’但我说过,因为我是‘卖豆腐’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炸猪排,怎么会好吃呢。”

“豆腐匠”工作的电影公司——日本松竹映画今年特意修复了一批小津的作品,《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彼岸花》等代表作在柏林、戛纳、威尼斯电影节轮番登场。不久前刚刚闭幕的上海电影节为了向大师致敬,特地举办了小津安二郎影展,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

有人这样暗怀期待:看腻了爆米花炸鸡、大鱼大肉之后的中国人,至少是一部分的中国人,该到了看小津的时候。

物哀东京

德国著名导演文德斯曾说:“如果我来定义为什么发明电影,我会回答‘是为了产生一部小津电影那样的作品’。”

另一位著名导演青年时代还在美国念电影时,着迷到追着小津电影跑,他表示:“这是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或者说是最伟大的家庭剧。它非常的东方,紧紧地抓住我的心。”后来他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小津安二郎东方式的温柔电影语言对李安的影响,在他电影里清晰可见。

另一位大导侯孝贤在2004年时也曾为纪念小津百岁冥诞,与朱天文合作拍摄《咖啡时光》,向这位日本大师级导演致敬,包括日本当代大师导演山田洋次等世界各国向小津安二郎致敬的影人前仆后继。

这位以做清淡寡味的豆腐自称的导演究竟提供了什么,能让诸多位大师级导演都公开表示自己是“小津式美学”的忠实拥趸?

初看小津影片的人多会为突如其来的安静所感到不习惯,哪怕是观影数可观的影评人也曾承认,它不激烈,不扣人心弦,它像人体的温度,永远恒温。换言之,如果你以窥奇和寻求大脑皮层的刺激为目的,只会觉得闷。这与在寻求饱食时,端上来的却是一份豆腐的感觉大抵相同。

英国《视与听》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伟大的十部电影”中《东京物语》名列第三,在日本《电影旬报》的“日本十佳电影”中,《东京物语》位居第一。小津安二郎曾说《东》是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他说:“我想透过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描写传统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离析。”

《东京物语》的成功不是因为有激烈的打斗或者高潮迭起的戏剧冲突,相反平白直叙、舒缓有韵的故事节奏成为影片成功的积淀。两位老人因为寂寞想去大都市东京看望在这工作生活的儿女,却因儿女们各自的忙碌无暇顾及二老受到了冷待。当老人回到故乡不久却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儿女们匆忙地归来看望也不过是短暂停留,最终周吉只能一人独吞生活的寂寞。

在寻常之中,两代人之间的落差与变迁是残酷的,小津不制造戏剧效果,只是通过片中的几次如常而深刻的对话表现出来。两位老人穿着夏季和服,微笑相依坐在辽阔的热海海岸时说:“东京来过了,热海也来过了,我们也应该回去了。”儿媳纪子在片尾对京子说:“人都是会变的,即使你不想变,这个世界真是讨厌。”

“小津式美学”

与《东京物语》中老人晚境凄然的情况不同,《秋刀鱼之味》中的大学教授平山有儿有女,理应说是安度晚年,可即便如此,平山却为嫁女儿一事依然落得孤独难耐。

又是“嫁女儿”的主题,许多人觉得小津总是重复描写一个故事,但他本人却说:“即使我的影片看起来似乎都一样,我其实总是在试图在每一部电影中表达一些新的东西。”

在片尾,屡次喝酒不醉的平山在女儿出嫁后与友人对酌时喝至微醺,在夜深人静之时,凄凉落寞的平山只能自己为自己倒一杯水喝,小津片中女儿的出嫁就像是一场父亲的“葬礼”,从兹以后,冷暖自知。

或许小津并没有想到《秋刀鱼之味》会成为自己的遗作,但在创作这部电影之时,相伴他一辈子的母亲离他而去。小津在日记本里那般写到:“春天在晴空下盛放,樱花开得灿烂,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只感到茫然,想起秋刀鱼之味。残落的樱花犹如布碎,清酒带着黄连的苦味。”

终身未婚的小津始终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节考》中某个赤贫山村为减少吃饭人口沿袭下来一种传统,由家人将年满七十的老人送到楢山,活活等死。小津将自己与母亲居住的北镰仓高坡也称为“楢山”,“如果这里是楢山,她愿意永远待在这里也好,不用背她上山,我也得救了。”

不只电影,这是他终身实践的“小津式美学”。

上一篇:探析医院绩效奖金分配模式 下一篇:统计知识在煤矿经营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