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

时间:2022-06-08 08:16:27

试析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

摘要: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然形成了的结构之内,它们与已经建立起来的、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处于竞争的状态,受到发达国家资本再生产的决定和限制。因此,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窒息了不发达国家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

关键词:不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发达国家资本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10-0029-0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发达国家先后获得政治独立,纷纷寻求经济的独立与繁荣。同一时期,以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吸引外商投资被视为不发达国家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一直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在2000年之后稳步增长。一些经济规模较小和收入较低的国家,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同样表现不俗。如越南,外商直接投资在越南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该地区大部分国家。柬埔寨、老挝、菲律宾和泰国所收到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对其经济规模而言也很多。资本原始积累是任何一个工业化社会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它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拟从民族资本原始积累的角度考察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尤其是直接投资对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分析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能简单地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描述的以19世纪的英国为典型代表的资本原始积累史对比,而是要充分地考察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历史上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区别。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发达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在地球上的几个地点出现了第一批用机器操作的现代化工厂,除了这几个地点之外,世界上根本没有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工业。而当代不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然形成的体系之内,它们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处于竞争的状态,受到发达国家资本再生产的影响。资本原始积累主要经历了商品输出的初级阶段和资本输出的高级阶段。本文拟对第二阶段进行探讨。

一、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内在动机

资本是在运动中不断增殖的价值,因此它的本性是扩张的。这种扩张的路径是沿着中心向不断扩展,要求资本从其历史上的诞生地即发达国家向落后的“第三世界”即不发达国家扩展,把只生产使用价值商品的一切国家和部门改造成为生产价值主要是剩余价值的国家和部门。这种扩展的路径遵循两点基本逻辑:第一,竞争性的生产和销售。即销售价格必须低于简单商品生产或家庭生产中生产同一商品的成本价格。第二,过剩资本投向生产领域获得的利润率必须高于投资于中心生产领域获得的边际利润率。

上述两点决定了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尤其是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的决定性动机在于中心国家相对过剩的资本和寻求更高利润率的要求,在于的不发达国家可以为发达国家的相对过剩资本提供廉价的原料和低廉的劳动力。

1.廉价的原料。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大宗商品的稳步增长,这种商品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机器和劳动力生产出来,从而导致商品平均价值中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所占份额相对降低,不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主要是原料成本)所占的份额相对提高。由原料形成的价值部分的相对增长,只有依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抵消,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替代原料丰富国传统的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原料生产。也就是说,发达的中心国家在不发达的国家直接投资设立或并购原料生产企业。

2.低廉的劳动力。工业化的开端和由此带来的平均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使得再生产劳动力的成本大大降低,即使这种价值下降可能由于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并不从它的货币价格中表现出来),但与再生产劳动力相联系的生活资料以及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必要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真实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平均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并不导致再生产劳动力在道德方面和历史方面的成本增长。两者相乘的结果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最低生存水平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工资水平极其低廉。工业化的缓慢发展赶不上穷苦农民与土地加速分离的步伐,由农业转移到工业的大规模产业后备军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价格的低廉。

二、发达国家资本再生产控制不发达国家民族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

发达国家资本再生产决定、控制、限制不发达国家民族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由此以来的200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大规模工业的剩余价值的直接生产严格局限于西欧和北美。与此同时,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在世界很多其他地方开始了。外国资本确实也流进那些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国家,但是它们不能控制这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2. 帝国主义阶段。未曾资本主义化的经济体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开始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本身的再生产。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地带的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制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而不是本国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投资来自这些宗主国,这些投资开办的工业只符合发达国家资产阶级利益需要。不发达国家成了发达的宗主国经济发展的补充,发达国家集中输出资本在于购买不发达国家的原料,并将廉价原料输入回宗主国。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劳动、组织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使得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生产价格与不发达国家原料生产价格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在不发达国家使用劳动力和生产原料变得相对昂贵,而在发达国家使用机器生产合成原料变得相对便宜,原料生产大规模转回到发达国家。然而,发达国家并没有停止资本输出从而控制不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活动,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投资于工业制成品、机器设备的零部件及组装工业,将这些制成品以垄断价格在不发达国家出售而攫取巨额垄断利润。

三、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性质

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直接投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向不发达国家输出机器、设备、技术,是否意味着世界出现彻底工业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意味着普遍工业化并达到世界经济的最终均匀化呢?完全不是。这种资本输出形式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其控制不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从而经济增长的性质。

1. 资本积累方面。发达国家在不发达国家的投资,并不是来自资本输出,而是来自在不发达国家已经获得利润的再投资,来自对当地资本市场的越来越多的控制,来自对不发达国家本身所生产的农业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的越来越多的吸收。

2. 生产力方面。世界市场的不等价交换,往往是两国间平均劳动生产力差异造成的结果。在较高的劳动生产力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在较低的劳动生产力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进行交换,这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是以较少的国民劳动对较多的国民劳动的交换。这种交换维持并深化了不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方面的不发达。[1]

3. 剩余价值压榨方面。20世纪初叶以来,在发达国家想要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工业后备军不断缩减,资本只有集中力量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反,在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起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分离的过程,使得产业后备军大规模增长,资本通过对劳动力实际工资的重大削减而使剩余价值率大大增长,以弥补利润率的降低。

4.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国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繁荣方面的区别。不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交往中的收入分额不断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不断递增。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输入的投资的流动速度赶不上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反方向流动的利润(剩余价值)的速度。

四、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窒息了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

不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受制于西方国家资本本身的再生产,外国资本而不是本国资本控制了资本原始积累,在这种条件下,要想完成国内的工业化是注定要失败的。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外国资本吸收了本国民族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源,外国资本剥夺本国剩余价值生产,全民族沦为外国资本的雇佣劳动者,即所谓的“奇异的资本主义”。“奇异的资本主义”是由波兹南斯基提出的概念。“东欧地区的经济体已经被剥夺了从资产中获取利润的权利,利润流入了资产的外国所有者的腰包,那么,这一地区所剩下的基本上就只有劳动力的劳动所得――工资,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已经转变为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但这里所用的资本却是外国的,而劳动力则是本地的”,“从本地劳动者身上榨取到的财富要转移到国外”。这样的“‘不完善资本主义’的结构更有利于外国所有者有效地榨取工资;这样的结构会导致财富的分配对劳动者更加不利。”他认为,这种经济“存在着剥削”,并把这种资本主义叫作由外国资本加本地劳动组成的“奇异的资本主义”。[2]

2. 依赖性的发展。不发达国家变得既落后又依赖。当地经济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宗主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宗主国资本控制不发达国家的工具,已不再是廉价商品的“轻型炮弹”,而是控制资本资源的“重型炮弹”。

3. 农村人口被保持在实际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领域之外,冻结了农村中的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限制了不发达国家统一完整的内部市场的完善,阻碍了其工业化。

4. 永久化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化的裂口。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本积累的量的方面的差异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转变为质的差异性,工业化的裂口稳步扩大。由于原料和零部件生产只是初步地实行了工业化,因此工业化的裂口在生产力各个断层的鸿沟越来越深,从而永久化了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性。

五、阻碍外国资本控制不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若干因素

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不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遇到最重要的障碍,最初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资本积累的规模不足以使其在世界其他地方建立工厂。19世纪上半叶产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英国、法国、比利时,其本身的资本积累规模也是有限的,英国1860―1869年每年对外投资的平均额只有2 900万英镑。

2. 运输手段的不足。产业革命初期制造工业和运输工业的不平衡发展,使得西欧工业的大规模生产的廉价商品不仅不能深入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小城镇和乡村,而且甚至不能深入到欧洲南部和东部的穷乡僻壤。

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和资本的大规模积累以及科技革命使得交通运输、通信费用的大大降低,尤其是新科技革命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上述两大因素对外国资本控制不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构成的障碍已荡然无存。当今不发达国家的本土资本原始积累可能屏蔽外国资本威胁的唯一途径,就是政府的适度开放政策。从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由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的历史看,早在15世纪的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者就提出了“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思想;19世纪初,美国、德国、法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本国新兴的民族工业,抵制英国老牌发达国家经济力量的侵入,一直采取适度开放政策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不发达国家想要获得本国的经济发展,逐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由政府出面对本国民族工业及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适时适度保护,抵抗发达国家以各种各样形式提出的强迫不发达国家实施的不对等、单方面、无条件地开放本国要素与产品市场的要求。

当然,适度开放不等于不开放。应当承认与外资相伴随的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本等现代商业理念对于提升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质量所发挥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转变仅仅满足于追求量的增长的粗放型引资模式,更多地引入能够引起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资,从而带动和提升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经济起飞,应当而且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的进程。然而,这种融入应当是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为前提的融入,而不是把本国变为发达国家的新的经济殖民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波兹南斯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上一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模式比较与转型 下一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