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校本作业编制若干原则的思考

时间:2022-06-08 08:04:11

高中化学校本作业编制若干原则的思考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自然延伸,作业具有巩固知识、梳理知识、自主探究、发展能力的功能。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发展,误以为作业就是为了巩固和消化,作业量多质粗、乏味重复、形式单一、作业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不但造成学生失去兴趣,厌烦倦怠、敷衍应付,而且禁锢了学生思维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很多地区和学校开始尝试开发校本作业,笔者所在学校是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去年5月开展了“高中化学校本作业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笔者在实践中认为高中化学校本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生活性等五个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校本作业的编制要针对本校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学校生源素质不同,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差异,培养目标也不一样,作业编制的指向就该不一样。所以在校本作业编制时,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把其它学校的校本作业完全搬过来,更不能完全依靠教辅材料,而应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如中考的成绩、前学段大考的化学成绩、本校高考升学情况,再根据学生多次在不同梯次题目测试中的适应情况,综合考量,定出本校各年段化学作业的难度。比如优质生源的一级达标校,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学科基础扎实,教师在教学时,课堂容量大,拓展的知识点多,简单的作业满足不了多数学生的需求,那么作业的难度系数就可以适当提高,作业量也适当加大。而对于薄弱校,作业应以基础题为主。

二、层次性原则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的能力和潜能,这些能力不同的组合就形成人不同的个性。所以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应该有不同的发展,要解决“吃好和吃饱”的问题。所编作业要有基础题、提高题还要有拓展题,设置为必做和选做,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自己适合的作业中获得成功。

如:(必做题)(1)写出氢气―氧气―氢氧化钾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 。

负极 ,总的反应式为 。

(选做题)(2)写出甲醇―氧气―稀硫酸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总的反应式为 。

(挑战题)(3)利用原电池原理,将氮气、氢气分别通入电池的两极,用质子导电陶瓷传递H+,可合成NH3,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本题属于高二作业,题(1)中,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即使是化学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跳一跳”是可以够得着,必须要掌握的;而题(2)是氢氧燃料电池的应用题,针对学习程度稍好学生,通过同伴交流,深入思考,可以完成;而题(3)是燃料电池的综合提高题,针对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钻研和缜密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并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针对从高一到高三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性越来越大,发散性思维越来越强的情况,高中三个年级的作业内容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由高一到高三,作业的难度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在高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懂得基本概念的判断,能够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通过常见的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复杂的配平、氧化还原规律性的总结、守恒律的计算等题型应该安排在高二年文理分科后布置,不应该在高一的作业中呈现。

三、多样性原则

新课程化学科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界定为“三大能力的考查”,显然传统教学强调巩固和消化功能的书面练习作业是无法培养三大能力的,这就要求化学的校本作业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化学的学科特点,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化学科的作业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巩固性作业。最常见的、传统的书面课后作业,一般以课本的课后练习和教辅练习为主。

2.前置性作业。即预习性的作业,是目前课堂改革中常见的作业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调查报告或小论文。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化学1、化学2的教材的课后习题也有出现,这是国外最经常采用的作业呈现方式,在高一和高二的作业布置中可以经常采用。如在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涉及到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布置:完成当地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提示:调查当地近年空气预报情况、指出超标的污染物是什么?污染源可能在哪里?治理对策是什么?),此类型作业学生很有兴趣,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并且此类作业又无法抄袭。

4.实验作业。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在做好前期培训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实验作业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中学生没有掌握的实验、课本实验的创新(如除了用固固加热法制取氨气,是否还有其它方法?若有,应怎样改进装置和试剂?)、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如检测雨水的pH变化、测定不同品牌的碘盐的加碘情况、检验自来水中离子等)。

5.多媒体作业。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从而使大脑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分析、认识和记忆力特别强。如在化学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可以按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雷雨肥庄稼”、“氮循环”、“氨气喷泉实验”的教学动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性让学生小组间交流。学生在遴选文件,观看课件,小组交流中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了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6.总结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及时梳理知识、自主复习的习惯和能力。在一小节或一章内容教学结束后,可以安排一次章节知识小盘点,如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教学结束后,布置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精炼池的对比,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变、电极判断方法、电极反应、电子移动、离子移动、计算等方面举例对比,从而巩固基本知识。

四、生活性原则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在他的著作《我的教育信条》中,阐述了学校必须体现目前学生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这就要求校本作业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可以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那么对作业和学习也就产生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

如在学习化学2《石油、煤、重要烃》后,布置如下作业:

辛烷值愈高的汽油,可使高压缩比、高性能之车种展现引擎原设计的高马力和高扭力性能,同时可以发挥省油效果。亦即高压缩比的引擎需要使用高辛烷值的汽油,以耐更高的压力与温度,避免影响汽车的驾驶性能及产生震爆损害引擎,且可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若高压缩比引擎使用较低辛烷值的汽油,则行车容易产生爆震现象(不正常燃烧,引擎有噪音),且易造成引擎无力,引擎过热,加速磨损,长期下来会损害引擎,且比较耗油。

但是提高辛烷值必须提高汽油内芳香烃的比率,若低压缩比引擎使用过高辛烷值的汽油,会使燃烧温度过高、引擎过热,从而烧坏排气门,不但不增加马力,不能省油,还会发生燃烧不完全,增加废气中芳香烃类排于空气中,反而增加空气中致癌物,因此不鼓励使用。选用汽油时应依照原厂的建议,不宜擅自改变。依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王先生购入一辆二手车,车上贴纸注明“应使用93无铅汽油,但王先生以为汽油的辛烷值越高越好,因此使用97无铅汽油,请问这样做会产生哪些后果?(A)引擎温度过低;(B)马力加大;(C)省油;(D)增加废气中苯或苯的衍生物之含量。

(2)承上题,如果这辆车改使用90号无铅汽油,可能产生哪些结果:(A)震爆加剧;(B)引擎力量加大;(C)省油;(D)降低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

上题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作业中还能学到新的知识。

五、开放性原则

作业要紧扣化学的学科特点,许多化学模型建立在一定的要求和限制的基础上,其结果不是单一的。可能条件有多种,可能使用的探究方法有多种,也可能题目的结论有多种可能,通过训练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时,可以布置:什么情况下压强不变或密度不变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这属于条件开放性的题目。

又如在学习了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可以布置:如何用实验验证HA酸是弱酸?这属于探究方法开放性的题目。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化学作业的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树立面向全体、新颖多样、重视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作业观和设计理念,通过完成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能力得到提升。

上一篇:土建施工监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浅谈“当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