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时间:2022-06-08 06:01:52

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摘要:通过对武梁祠资料的阅读,在史实中精炼出武梁祠所处时代的精神内涵,画像中反映的东汉时期人的世界观;在研究手法上,考察美术考古中的图像法等。

关键词:东汉;武梁祠;画像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99-01

读完《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这本书,笔者感觉巫鸿是在借助已大力发展的考古学与文化学的理论基础上,对东汉画像艺术的精华武梁祠所做的学术上的梳理和美学上的探讨:此书上编检验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和以往研究,下编探讨武梁祠画像的图像设计程序及其思想内涵。

武梁祠是东汉时期的一座小祠堂,是武氏家族的墓地,祠内三面墙壁和屋顶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画像,因其画像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而名扬海内外。祠堂画像的内容,深刻地揭示了汉代的丧葬艺术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以及所反映出的当时汉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及时尚,展现出了一幅汉代社会鬼神信仰的神秘画卷,可以说它是研究汉代画像艺术的经典之作。

武梁祠的图像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直观,往往表现的是当时人们对现实的诠释和对理想的追求。武氏墓群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类:古代帝王、节妇烈女、孝子和义士侠客,是按照儒家的忠、孝、节、义原则排列的,体现了祠堂主人的人文思想,可以看出,他希望统治者成为践行儒家“仁政”的圣贤之君,天下人民都成为严守儒家忠、孝、节、义的忠臣孝子和节妇烈女,也可以看出祠堂主人是一个崇尚儒家道德的儒生,所以才能在自己的祠堂里留下儒家人文的理想图像。祠堂石刻每一个内容都代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往往通过祥瑞观和吉祥观表现出来,在武梁祠画像的祥瑞征兆图中,不同的祥瑞设计在古代中国反映了人和自然界关系的变化和对一个历史的记载,画像的祥瑞有些与夏代及周王朝的建立有关。祠堂还表现诸多的神仙世界,汉代人主要信仰的神是西王母,主宰着人们的生死,她与东王公在昆仑山上,人死后可以在祖先的祭祀中升入神仙的世界,这与当时道教相关,幻想一个死后的世界,能够羽化成仙,继续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从书中笔者了解到汉代祠堂的建筑是一种神圣空间的建构过程,祠堂作为阳界与阴界的转折处所,作为生者和死者交流的地方,必然带有一种神圣性,它是按人们当时对宇宙的理解来构造这一神圣空间的。对其象征内容的了解,要通过图想学的阐释才有可能,图像学的阐释要求从汉代人对图像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从其形制和图像的排列中来分析其中所表现的汉代人的宇宙观和生死观。汉代人把整个宇宙,从形态上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从高到低排列,首先是天上世界,这是日月运行,众星官居住的场所,在信仰中是天帝和自然神居住的世界;其次是由西王母所代表的昆仑山仙人世界,再往下则是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死者灵魂居住的地下世界。

汉代的伦理道德观清楚地反映在武梁祠墙壁画像中,如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的故事,其表现的主要焦点是忠、孝和节,这恰好与作为汉代儒家伦理基础的“三纲”相吻合,也体现祠堂主人及当时社会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孝义方面有“丁兰刻木”、“老莱子娱亲”、“闵子骞敬事后母”等,节烈人物和故事是“京师节女”、“齐义继母”、“楚昭贞姜”、“无盐丑女”、“鲁义姑姊”、“秋胡妻”,忠臣义士则有为国家或故主舍身尽忠的“荆轲刺秦王”、“豫让刺赵襄子”、“要离刺庆忌”、“蔺相如完璧归赵”以及“范睢和须贾”和终解仇怨故事等。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武梁祠画像中笼罩着十分浓郁的“忠”、“孝”思想。所以要这么做,其根本目的恐怕在于教育和戒示后人。这种表现意思,也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留恋,也同时折射了东汉晚期社会的动荡与人们思想观念的骚动不安。子孙的不孝、妻妾的不贞和仆从对故主的不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石刻对我们了解历史的意义重大,格外重视以实物为准,在对武梁祠的考古与研究中,很重视对文献与图像的考究,对图像反映的内容都要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来验证,祠堂画像重视每一幅图像的文献出处,对每一幅图的内容都要寻求一个翔实的根据,其中祥瑞图像源自于《瑞图》,灾异图像源则来自《山海经》,一些烈女故事出自《烈女转》、《贞顺》和《节义》等文献,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在对武梁祠的考古研究中,对它的研究主要运用图像学的方法,这也是考古的方式之一,对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进行清点和著录,是在前图像志阶段,对以往武梁祠的研究的一系列的回顾和重新探讨武梁祠石刻的图像内容,是图像志分析阶段,探讨武梁祠画像的图像设计程序及其思想内涵,是图像学阐述阶段,在更深一层的图像志的基础上,解释图像所包含的深层含义,通过每一阶段的研究,武梁祠的画像内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结语:武梁祠画像通过其隐喻的象征图像,反映了汉代人的审美意识形态,形象地传达了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武梁祠离我们虽然已经久远,但却以其图象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东汉社会的生活面貌,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民间艺人的石刻艺术才华,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汉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上一篇:论美术和音乐的相通性 下一篇:元代青花瓷美学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