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师培训课程要对口实用

时间:2022-06-08 06:00:31

理财师培训课程要对口实用

我常常给接受理财师资格认证培训课程的学员们授课,并作一些实践指导。在沟通中,理财师和准理财师们最感困惑的是学的东西不够用,要么理财规划不清楚怎么做,要么做的理财规划客户不买账。考到手的证只能一人躲在屋子里欣赏欣赏,或者权当择业的“敲门砖”而已。这种情形的出现,与国内当前的理财师培训过程有很大关系。

公私理财有差异

公司理财与私人理财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公司,它的财务目标是公司价值与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它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设置,必须为公司的目标服务。比如,为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公司必须降低一切可能降低的成本,有的公司甚至不惜批量裁员。又比如,在公司财务中,固定资产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企业经济实力的象征。

而私人理财则不同,它的财务目标是“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快乐”。比如,为了加快家庭或个人的资本积累,家庭或个人可以节衣缩食,然而却不能为了减少开支而抛妻弃子、实施“裁员”。又比如,私人理财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向前看”,是合理布局和分流家庭或个人的流动资产和收入。至于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固定资产,如果不打算变卖,那么它只是理财需求分析中的一个参考,而无需评估它的原值、净值和折旧率。说白了,私人理财首先关注的是消费,研究怎么花钱、花多少钱来满足家庭或个人的即期消费需求,使生活舒坦滋润一些。与此同时,为了维持这种生活的平衡与和谐,应该考虑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和适量的资本投入,来规避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以增强家庭或个人抗风险的能力,确保个人或家庭在任何一个时点、任何一种风险面前,都能闲庭信步。在这两者基础上,人们才可能考虑私人资本的获利和效益最大化,用一部分私人资本去逐利,使未来的家庭或个人经济更加活跃、富足、充满活力。

私人理财不同于公司理财,倘若我们硬要拿公司理财的模式往私人理财上生搬硬套,其结果是两种:一是不少人参加了理财师培训课程,也拿到了理财师资格证书,但就是不知道怎样制定理财规划,或制定的理财规划不具操作性,甚至还误导了客户,另一种是理财师为客户制定了理财规划,但客户看了头晕脑胀,不知所云。

国外模式不能套

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国民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立起步早,且大都采取了高税收高福利的政策,他们在失业、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也能通过社会福利保障体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步晚,保障程度低,死角多。与此同时,社会征信体系也才刚刚起步。如果我们将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那么,要么国家或企业吃亏,要么老百姓吃亏。

比如,基金定投在发达国家是普通国民进行获利投资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是因为,在资本市场规范运作的条件下,老百姓可以通过这种投资方式来分享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的运行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呈分离状态,是一个投资功能缺位、投机色彩浓厚的融资市场,因此并不具备积累财富的功能。又比如,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国民储蓄很少,且超前消费、信贷消费流行,不少人还成了“卡奴”。这是因为,在这些国家的国民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着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构筑了一道经济生活的“防火墙”。与此同时,完善的社会征信体制,也使银行家们敢于放贷让国民超前消费、信贷消费。而这些,我们似乎还先天不足。近年来,抢滩中国市场的一些外资银行,以房贷、车贷等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市场的主打。零门槛、低门槛的信贷方式虽然使这些业务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同时,不良资产的攀升也在突飞猛进,最终使房贷、车贷这个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可见,理财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理财产品和市场,又必然导致理财规划的差异,理财师培训体系不能照搬国外模式。

理财实务最重要

理财师的全部活动都是以消费和投资市场为依托的,而这些消费和投资市场及其工具,都具有自身鲜活的特点和运行规律。作为理财师,应对这样一些市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了然于胸: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权证等在内的资本市场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债券型基金等在内的债券市场;包括银行存贷款、货币市场基金、央行票据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市场;包括实物黄金、纸黄金等在内的黄金市场;包括储蓄型保险、健康型保险、投资型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财产保险等在内的保险市场;包括邮票、金银纪念币、普通纪念币、人民币连体钞、字画、古玩等在内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包括商铺、写字楼、住房等在内的房地产市场;包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在内的信托市场等,并能比较筛选,熟练运用。

然而,从目前一些理财师培训课程设置看,基本上都是将大学经济类教科书中的内容移植过来,既缺少针对性和实践性,又不可能让学员短期内消化。因此,不少人课程学了,证书有了,却连保险条款都读不懂,这又怎么为客户制定理财规划呢?

在业务素养上,理财师既应掌握基本的经济运行理论,又应掌握各类市场和各类工具,还应掌握理财规划实务。很显然,这需要学习和实务训练。而目前,培训课时都明显偏少。有的机构干脆用3~5天时间就让一批又一批理财师“新鲜出炉”了。从长远看,这是要砸理财师这块牌子的。

课程设置应科学

从战略发展方向看,打造理财师,还是应坚持“既好看、又好吃”的原则。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一是要对口,要有的放矢,要符合私人理财的客观要求;二是要实用,要让学员通过课程的培训,能为客户提供科学、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财规划。只有这样,这个行业和靠这个行业发展而获利的培训机构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理财师的打造,还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从实践的情况看,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涵盖4个部分。

基础经济理论 主要是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对各类市场的影响,让学员能够高屋建瓴、洞察各类市场的发展走向。

消费、投资市场和工具 主要是各类消费市场、投资市场及其工具的特点、运行规律,比较筛选和实务运用。这其中还应包括税务筹划,合理融资等。

理财规划实务 这其中包括理财规划的基本构架、客户信息采集、市场消费和投资信息采集、客户财务分析、理财规划的制定等。

实务操作训练 理财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单靠老师灌输,是懂而不会的。必须自己动手,进行实战训练。

上一篇:从香港经验看内地理财业发展 下一篇:把关长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