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6-08 01:31:53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在外语学习中,情感因素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论述了动机、焦虑、自信等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情感因素 外语学习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外语教学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主体的特点,语言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暗示法,沉默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但是在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却未能对学生的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样,在理论研究上,外语学习的认知因素颇受学术界的重视,而情感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在20世纪80年代初,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突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研究中局限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然而,情感状态的易变性及个体差异性又使人们难以系统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多年的研究仍然是论断多于论证,有理论性,却缺少操作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情感与认知两者并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得出一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指的是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来习得语言的心理障碍。其中规定,对于所有语言输入的信息不可能全部能够发送到我们头脑的语言习得机制中,并能从中获取习得的能力。在他看来,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也就是说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学习者输入和吸收语言的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学习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的好坏主要差别在于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动机、焦虑、自信三个方面。语言学习者学习动力越大,自信心越强,焦虑感适度,情感对于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学习者从而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二语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相反,当语言学习者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心或心情焦虑时,这时的心理屏障较高,对可理解输入的吸收就相对减少,二语习得的效果则不佳。克拉申用下面的模型来解释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语言输入语言习得机制习得的能力

二、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一)动机

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想学习语言,并享受学习语言的过程。学习者学习的动机越强烈,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就越高。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感兴趣,对目的语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及其生活方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动机强烈,态度比较积极,认为学习就是一种乐趣,一种知识的获取和探索,就会主动的进行学习,学习成效比较高,相反,如果对目的语持有强烈反感的态度,从心理上认为很困难,难以掌握,自然学习动机较低,结果是获取的知识不足,对于目标语的掌握不够熟练,严重影响第二外语的习得。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根据 Gardner 和 Lambert 的经典动机理论,动机可分为融合型和工具型两类。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学习某种语言的目的是对当地母语的社会的历史文化或者社会感兴趣,希望和母语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并融入其中,从而得到该语言社会中的人员的认同和接受; 而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语言是出于某种功利性目的,如考试、工作、升学等,更侧重于学习的实用价值和好处。在我国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CET4和CET6考试,以此类证书作为谋取高薪工作的一种工具。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成就性需要是最能激发、保持学习动机的因素。当然大部分语言研究工作者都主张融合型动机,因为工具型动机并不具有持久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且融合型动机是主动学习,工具型动机是被动学习。不可否认说的是两种动机都能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在外语习得过程中我们需要这两种动机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二语习得。

(二)焦虑

焦虑也许是在外语学习中最普遍存在的因素。焦虑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担忧、害怕、激动等情绪。La Forge认为,学习焦虑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影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取得进步,造成学习活动中的恶性循环,延误学习时机,从而严重妨碍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活动正常进行焦虑被看做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与不安、挫折感、自我怀疑、恐惧、紧张等消极情绪相关。语言学习焦虑可以分为情景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焦虑让学习者感到紧张和害怕,从而导致表现不佳。焦虑伴随着如紧张,沮丧,自我怀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其实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尤其是当学习者学习一门语言时。导致焦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当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后,自尊和信心受挫,紧张感或失败感增强,自然地焦虑应运而生。外部因素可能引起学习者的焦虑,比如在学习语言时缺乏的特定环境或是来自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或是来自于同学间的嘲笑。

适当的焦虑会使学习者产生动力,激发学习者克服困难,推动学习进步,但是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都对学习不利。过于焦虑会使人紧张,注意力变得狭窄, 束缚了人的认知能力;过低的焦虑则使学习者行为较松懈,对学习缺乏计划和安排,不利于学习潜力的发挥。只有适度的焦虑才能对学习者产生动力,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的学习。

(三)自信

自信,是语言学习者坚信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种乐观情绪。信心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是人在成长和成功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人们常常说,要明智地认识自己。这种“智慧”指的是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且要分析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了解自身的缺点后勉励自己,可以刺激我们的信心。

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时教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应该责怪他们,因为人人都会犯错,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同情和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心能够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取得更大的成绩,然而无知的老师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损害学生的自我形象。此外,具有良好的幽默感,友好的和耐心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减少焦虑,更加放松。

三、情感因素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确定学习的目标。在我国,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以讲解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的主要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停止。结果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学习者容易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机。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或是课后组织一些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丰富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等能唤起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传统意义教学中的枯燥无味的语法式教学,让学生对所学语言产生好感, 这无疑是培养外语学习积极态度的有力举措。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外语学习本身就是要以学生的交流为主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实际的练习,知识才能在练习中得以检验和消化。比如,自问自答,组织情景对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故事改编排练情景剧等等。教师在其中要多对学生进行支持鼓励,适当的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一定的评价和自我评价来进行反思。

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期末成绩达到多少或者通过CET4或CET6考试等,强调学习好外语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来减少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课堂上一定的幽默感,微笑的面孔,鼓励的眼神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课堂的紧张氛围。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再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降低学生的焦虑。

对于第二外语的学习者的焦虑主要源自担心发音错误或者回答错误会被其他人嘲笑,因此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尽量使用鼓励、赞美的语言,减少批评,更不能大声地讽刺或挖苦学生。在与学生头流时发现错误的时候不宜打断和过多地纠正错误,以免加剧他们本来就焦虑和紧张的心理,也不要当众严肃的批评学生,以免加剧学生的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最好是教师不断地提示或者暗示学习者,应该对学习者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有自我纠错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有积极的和相互支持的气氛,可以促进各成员的积极自我形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学生各自的家庭背景不相同,即使相同背景的学生也会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试着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和特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激励学生来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对于平时不爱表现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稍微落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可以通过回答难度稍小的问题并在回答之后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的会觉得有安全感自信心增强,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学生就会在课堂中主动要求表现,如此反复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一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给予情感因素以足够的关注,构建有效的途径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中的情感问题,消除消极的情感因素,真正做到认知和情感相统一,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晓莹.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鸡西大学学报,2008(12).

[2]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Pergomon Press,1981.

[3]任春梅. 论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 网络财富・教育前言,2010(9).

[4]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37.

[5]李泮池. 浅析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5).

[6]Gardner R. & Lambert W. C.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 Mass: NewburyHouse, 1972.

[7]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47.

[8] Ellis. The Study o 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陆红.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2):16-19.

上一篇:初级指挥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要抓好的几个环节 下一篇:高职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