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音乐的世界性探讨

时间:2022-06-08 11:52:55

雅尼音乐的世界性探讨

摘要:雅尼(Yiannis Hrysomallis)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在雅典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和埃及金字塔这些人类文明古迹举办过音乐会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打动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亿万听众。然而,在驳杂的当代艺术以各种方式充斥人们耳目感官的情况下,雅尼音乐以其特有的世界性赋予听众强烈的感染力,极大满足了听众的审美需求,在世界范围内飞速聚拢起数以亿计的乐迷。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对雅尼音乐的世界性表达以及其世界性成因作出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雅尼 现代器乐 世界性

雅尼(Yiannis Hrysomallis),是当今世界著名独立流派的作曲家、演奏家。评论家们将雅尼音乐定位为“新世界音乐”,但在其自传YANNI IN WORDS(《倾听雅尼》)中,他称自己的音乐为“现代器乐”。

雅尼1954年生于希腊卡拉马塔,后加入了美国国籍。在找寻自己视之如生命的音乐的道路上,他经历曲折。14岁成为希腊全国游泳冠军,但之后失去了练习游泳的热情;18岁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心理学,毕业后获得了学士学位,但在所有人都认为雅尼应该继续攻读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他却大胆的决定放弃学业投身音乐;毕业以后,两年的摇滚岁月给予雅尼接触不同新事物的机会,甚至为了谋生他还尝试作一些广告音乐、电影音乐并得到了丰厚回报。

在雅尼看似无头无绪的音乐探索之路中,他一直坚守做世界音乐的梦想,并放弃了任何可以分散自己制作专辑注意力的“零活儿”,潜心钻入地下室搞音乐创作。1986年Keys to Imagination(《开启想象的钥匙》)的发行是雅尼音乐创作的重要转折点。1994年雅典卫城音乐会是雅尼音乐事业腾飞的标志,此后,雅尼音乐走向世界,并先后在英国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埃及金字塔等世界级名胜古迹举办音乐会,并获得空前巨大的反响。

一、雅尼音乐流行现状

1.专辑

从1984年第一张专辑Optimystique(《乐观》)发行到现在,雅尼已出版近二十张专辑,并鲜少有粗制滥造之作。如1986年发行的专辑Keys to Imagination(《开启想象的钥匙》)中有一首经典名曲Santorini(《圣托里尼》),讲述的是海岛从日出到日落的一天生活,乐曲波澜壮阔、大气恢宏,该曲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选为运动员入场曲,并一直作为美网公开赛电视转播主题曲。如今已成为雅尼音乐的代表作享誉世界。雅尼另外一首代表作Nightingale(《夜莺》)出自专辑Tribute(《致敬》),这是为前往中国巡演而作的乐曲,使用了中国民族乐器竹笛来模仿悦耳的鸟鸣声,整首乐曲充满意境之美,符合东方人清、远、淡、雅的审美习惯。目前有多篇此曲的乐评,并且被编入了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材。

2.巡演

雅尼不仅在创作方面是一位高产的作曲家,在巡演方面更是鲜有与其匹敌之人。从1974年加入杜根・麦克尼尔Zed乐队开始到2015年间,雅尼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十余次巡演活动。年龄的增长并没有阻碍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没有阻挡他世界巡演的脚步。从近十年来看:

除2006年和2007年雅尼因一些突发事件稍作修整之外,几乎每年都会启动巡回演出,其密度之大令人惊叹。

二、雅尼音乐的世界性表达

1.音乐定位

“我的音乐不需要歌词。古典作曲家的音乐没有歌词,却同样能跨越文化、跨越世纪,和听众进行美妙的交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我试图用情感打动你的时候,我更愿意舍弃话语。这样,你就不必用逻辑来理解我所讲述的故事”。

雅尼在音乐创作初期曾进行过多次尝试,大学毕业后投身摇滚,1978年试图发展个人激光音乐演奏事业结果没有成功,之后为生计创作过广告音乐、电影音乐。在许多次的摸索中,雅尼逐渐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他称自己的音乐为“现代器乐”,雅尼的音乐既包括原声乐器,也包括电声乐器,他并没有完全抛开传统单纯使用电声,在原声乐器自然而充满感情的乐音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电声音乐来创造出一种绚丽的场景。雅尼音乐的自我定位是不需要歌词的器乐,并不局限于某种流派或某种风格,而是借鉴一切音乐元素(摇滚、古典等)为我所用。雅尼音乐的这种兼容并蓄不仅使得其音乐作品突破了民族性并打破了不同民族之间语言的沟通隔阂,而且也赋予了作品深刻的世界性。

2.乐队组成

(1)成员

1990年6月雅尼第一次与管弦乐队(达拉斯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到之后一支经验丰富的雅尼乐队定型期间,不断有旧成员退出也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然而无论如何变化,雅尼乐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演奏家,各司其职不可替代,使雅尼乐队焕发出勃勃生机。

最先在雅尼乐队中崭露头脚并为世人所知的演奏家是于雅尼卫城音乐会大放异彩的小提首席Karen Briggs。她是于196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黑人,1991年跟随雅尼开始了十三年的巡回演出及唱片录制。Samvel Yervinyan1966年出生于亚美尼亚共和国埃里温,在2003年加入雅尼乐队后成为继Karen Briggs之后的小提首席。雅尼乐队的键盘手Ming Freeman是中国与加拿大后裔,1994年参与雅尼音乐会之后便合作至今。大提琴演奏家Sarah O’brien生于英国诺丁汉,1994年加入雅尼乐队,其演出优雅动人夺人眼球,让观众乐迷都印象深刻。

以上几位是雅尼乐队中颇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演奏家,虽不能涵盖全部,但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音乐的表达不可避免地附加了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雅尼音乐在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交融,使得世界性不自觉地贯穿其中。

(2)乐器

雅尼乐队不仅在成员选拔方面进贤用能,在乐器编制方面更不墨守成规。除交响乐队的基本编制(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外,还加入了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钢琴、键盘合成器。甚至根据乐曲需要,世界各民族的任何一种特有乐器都可以成为其乐队一员。

雅尼为中国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创作的主题音乐《河西走廊之梦》就使用了亚美尼亚传统民族乐器Duduk(杜杜克笛),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双簧风鸣乐器之一。音色与中国乐器埙相似,苍凉孤独。《河西走廊之梦》是情、景、音的完美契合,虽然主奏乐器并不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但乐曲在杜杜克的演绎之下将中国河西走廊的荣辱兴衰娓娓道来,民族性与世界性依存共生。

3.共通情感

雅尼从小在一个其乐融融、幸福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热爱音乐的父母亲给予他自由创造的学习氛围和音乐启迪。在他事业初现成效的时候又遇到了“完美爱人”琳达・埃文斯,琳达不仅在事业上尽一切可能为雅尼提供帮助,而且与雅尼心意相通。雅尼的创作动机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他赋予其作品的人文内涵便来自于这些人类共通情感。

(1)抒情

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是雅尼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Felitsa(《菲丽莎》)是雅尼专为母亲创作的乐曲。在卫城音乐会现场,雅尼在上万观众面前深情演绎了这首母亲赞歌。柔美的旋律通过电视屏幕将母子之间真挚无私的爱传达给亿万听众,勾动起听众心底最柔软清澈的亲情。

琳达・埃文斯是雅尼生命中除了母亲之外最重要也是对他帮助最大的女人。Face in the Photograph(《靓照芳容》)与In the Mirror(《我之镜鉴》)是雅尼特意为自己的完美爱人琳达・埃文斯创作的乐曲。长达九年的恋情源源不断为雅尼提供音乐的创作灵感,而以爱情为主题的这两首乐曲也成为雅尼音乐的经典乐章。

雅尼的成功离不开身边挚友的倾力帮助,在磨难中建立的坚固友情也是雅尼生命中的主旋律之一。虽然雅尼创作乐曲So Long My Friend(《哥儿们再见》)的动机没有明确的指定性,但是可以适用于任何与朋友离别的场景。Nice to Meet You(《有缘幸会》)是雅尼献给挚友汤姆、乔治、丹尼等人的友情赞歌。

雅尼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读书期间,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时刻萦绕心头。Nostalgia(《思乡曲》)即是在此情此景之下的创作成果。而1987年发行的专辑Out of Silence(《走出寂静》)则完全是献给1986年9月13日刚刚遭受地震灾害的家乡卡拉马塔的。记忆中美丽的卡拉马塔几乎被地震完全摧毁,雅尼在悲痛之余将对故乡的挚爱化为人间大爱,注入了每段旋律和每个音符中。

(2)明志

1996年雅尼前往北京洽谈中国巡演事宜时曾说“我的目的是和全世界的人们进行感情上的共融。我把生活的经历变成了音乐,希望它能在听众的心中产生共鸣。”这里所说的“目的”即是雅尼的“志向”也可称作“梦想”。为了实现梦想,雅尼历经千难万险,付出了诸多努力。朋友背叛、恋人离去、濒临破产、洽谈古迹音乐会的艰难都没能成为压垮雅尼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成为了雅尼自省自励的动力,帮助他一次又一次坚定信念,冲破阻碍。

胸怀大志的雅尼将自己的梦想通过音符传达到世界各地,梦想的力量引起每一个听众的内心共鸣。乐曲One Man’s Dream(《男儿有梦》),Niki Nana(We’re One)(《一体同心》),Play Time(《欢乐时光》),Dance with a Strange(《天下共舞》)都是其明志之作。

4.音乐理念

雅尼的巡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创作了近二百首音乐作品。在印度泰姬陵音乐会现场,雅尼曾吐露演出初衷:“我们一生当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爱的影响是最伟大的,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随着人口的增长,地球也在越变越小。我们因此也要学会互相关爱和互相接受,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中国紫禁城音乐会中,他又对观众说:“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要互相忍让,互相接纳,互相关爱。”雅尼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观众和乐迷的支持和认同。然而,雅尼这种“One World,One People”(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人)的音乐理念不仅在每一场音乐会中通过语言传达给听众,而且也主导贯彻他的每一次音乐创作活动,以乐曲、旋律、音符、音响为媒介,直达观众和乐迷心底,潜移默化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如雅尼所说:“不管观众是马来西亚人、菲律宾人还是中国人,他们对我的音乐都反应热烈。我不断听到这句评语对我来说尤其意味深长:你的音乐让我们想起了我们自己的音乐。一时间,我对自己所创作的音乐的世界性和透明性的信心得到了证实”。

参考文献:

[1][美]雅尼,大卫・兰森.倾听雅尼[M].徐匡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2]张鸣雨.雅乐尼音――雅尼音乐欣赏手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上一篇:探析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格里高利圣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