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常见观赏竹调查及其应用

时间:2022-06-08 10:35:54

园林常见观赏竹调查及其应用

摘要 竹子因其高雅的风格,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湖州作为竹乡,对其内涵的秉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湖州常见竹品种的调查及其应用,以资共勉互学,并发扬光大我们的竹文化及其产品。

关键字 竹 类型 调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竹子的种类很多,据我国古代《竹谱详录》和《农政全书》载,“竹之品类六十有一,三百十四种”。而在现代资料里也记录着:全世界有竹类70余属1200余种,面积2200万公顷;我国竹子有39属,500多种,面积500万公顷。

1 类型

竹子的类型主要按其繁殖类型、竹秆外形和竹箨的形状特征来区分。通过对湖州常见竹品种的调查,分为三大类:散生型、混生型和丛生型。

1.1 散生型

1.1.1 毛竹(孟宗竹)

形态特征:高大乔木状竹类,秆高10~25m,茎12~20cm;节间短,中部节间可长达40 cm。新秆密被细柔毛,有白粉,老秆无毛,白粉脱落而在节下逐渐变黑色,顶梢下垂;分枝以下仅箨环微隆起,秆环不明显;箨鞘后革质,棕色底上有褐色斑纹,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

1.1.2 紫竹

形态特征:地下茎单轴散生,杆高3~8m。新杆有细毛茸,绿色;老杆则变为棕紫色以至黑紫色;箨鞘淡玫瑰紫色,背部密生毛。

1.1.3 斑竹(湘妃竹)

形态特征:散生竹。秆高7-13m,径3-10cm。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

1.1.4 罗汉竹(人面竹)

形态特征:新秆绿色,老秆灰绿色。秆中部或以下数节节间作不规则的短缩或畸形肿胀,或其节环交互歪斜,或节间近于正常而于节间下有长约1 cm的一段明显膨大;箨鞘无毛,紫色或淡玫瑰的底色上有黑褐色斑点。

1.1.5 桂竹

形态特征:秆散生。秆环、箨环均隆起,新秆绿色;箨鞘黄褐色底密被黑紫色斑点或斑块,常疏生直立短硬毛。

1.1.6 淡竹

形态特征:秆高6~14m。新秆被雾状白粉而呈蓝绿色,老秆绿色,仅节下有白粉环;箨鞘淡红褐色或淡绿色,具稀疏紫褐斑点和斑块。

1.1.7 早园竹

形态特征:秆高8~10 m,胸径小于5厘米。新秆节带紫色,密被白粉,基部节间常具淡绿黄色的纵条纹。

1.1.8 黄槽竹

形态特征:秆高3~6 m,新秆有白粉,秆绿色,分枝一侧纵槽呈黄色,有的竹秆下部呈“之”字型弯曲;箨鞘质地较薄,上部纵脉明显隆起。

1.1.9 乌哺鸡竹

形态特征:秆高6~12m,新秆绿色,节下具白粉,节间具颇明显的纵脊条纹;箨鞘密被稠密的烟色云斑点。

1.1.10 高节竹

形态特征:秆高7~11m,秆深绿色,无白粉,节间缢缩,节强烈隆起;箨鞘淡褐黄色或略带淡红色,密生斑点,近顶部尤密,呈黑褐色,疏生白毛。

1.1.11 云和哺鸡竹

形态特征:乌龟笋竹(浙江云和)秆高4~7m,径3~4cm,新秆被白粉,节下具狭的白粉圈,节稍隆起;箨鞘暗绿色,微被白粉,无毛,密被酱色细色细点与斑,先端尤密。

1.1.12 黄甜竹(黄间竹)

形态特征:秆高 8~12m,径达 6cm,节间长25~40cm,秆绿色无毛;箨鞘无斑点,初绿色,后转棕色,密被褐色长刺毛,边缘常紫色具纤毛。

1.1.13 少穗竹(大黄苦竹)

形态特征:秆中型或大型,高达12~15m,直径2-6 cm或更大,最长节间37.5 cm,幼秆紫绿色,节下有明显的白粉环,老杆黄绿色,分枝以下之节间呈圆筒形,中部节间于分枝一侧有沟槽可达中部或中部以上,上部节间着枝一侧全部具沟槽。

1.1.14 泡竹

形态特征:秆高5~10 cm,直径1-3 .5cm;节间长13~20 cm或更长,幼嫩时粉绿色,仅节下明显被一圈白粉;秆壁极薄。秆箨薄,质脆;箨鞘绿黄色,被白色和褐色刺毛,先端浅下凹。

1.2 混生型

1.2.1 方竹

形态特征:秆散生,外表四方形,钝直角,内部圆形;但向上逐渐变圆,竹子越大竹竿越方。秆环基隆起,基部数节常具一圈刺瘤,箨鞘厚纸质,无毛,具多数紫色小斑点。

1.2.2 阔叶箬竹

形态特征:秆高约1 m,微有毛。秆箨宿存,质坚硬,背部常用粗糙的棕紫色小刺毛,边缘内卷。

1.2.3 箬竹

形态特征:秆高1 m或更高,中部最长节间长达30 cm,新秆被蜡粉和灰白色细毛;干箨绿色或绿褐色,宿存,长于节间,箨鞘革质,背面密被棕色刺毛。

1.2.4 苦竹(伞柄竹)

形态特征:秆高3~7 m,节间圆筒形,在分枝的一侧稍扁平;箨鞘厚纸质或革质,绿色,有棕色或白色刺毛,边缘密生金黄色纤毛。

1.2.5 菲白竹

形态特征:观赏地被竹,丛生状,节间无毛;每节分枝,秆箨宿存,无毛;箨鞘两肩有白色直立的毛。

1.2.6 箭竹

形态特征:秆高约3 m,新秆具白粉,箨环显著突出,并常留有残箨,秆环不显;箨鞘具明显紫色脉纹。

1.2.7 茶秆竹

形态特征:混生竹,秆高3-4m。秆坚韧且硬实、富有弹性,圆筒形、光滑,新秆淡绿色、有白粉,老秆被蜡质斑块,多分枝。

1.2.8 铺地竹

形态特征:地被竹种,秆高0.3~0.5m,秆绿色无毛,节下具窄白粉环。叶片卵状披针形,绿色,偶具黄或白色纵条纹。

1.2.9 翠竹

形态特征:小灌木状竹类。秆型小,高20~40cm,秆箨和节间无毛,节密被柔毛和短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排列成紧密的两列。

1.2.10 矢竹

形态特征:秆直立纤细,高3~5m,平滑无毛。节间长,每节上有1分枝或上部有2~3分枝,小枝具叶5~9枚,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深绿色,有时带紫色,背面带白色。

1.2.11 橄榄竹

形态特征:竿粗直高大,高8―17m,节间长约60cm,幼竿绿色披白粉,老竿绿黄色;箨鞘革质,上部狭窄,鲜时金黄色至淡红棕色,密被白粉及紫褐色硬刺毛。

1.2.12 鹅毛竹(鸡毛竹)

形态特征:秆高通常在1m以下,地径2~3mm,节间长 7~15cm,一般每小枝生三小叶,叶片幼时质薄,鲜绿色,以后变为厚纸质乃至革质,卵状披针形。

1.3 丛生型

1.3.1 慈竹

形态特征:秆丛生,枝叶茂盛,顶梢细长作弧形下垂如钓丝状,为速生高产竹种;箨鞘革质,背部密被棕黑色刺毛。

1.3.2 凤尾竹

形态特征:丛生型,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cm,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

1.3.3 孝顺竹

形态特征:杆绿色,老时变黄色,高2~7m;箨鞘硬脆,厚纸质;箨耳缺或不明显。

1.3.4 刚竹

形态特征:秆直,淡绿色,分枝以下的秆环不明显;新秆无毛,微被白粉,老秆仅节下有白粉环;箨鞘无毛,乳黄色或淡绿色底上有深绿色纵脉及棕褐色斑纹。

1.3.5 佛肚竹

形态特征:丛生乔木型或灌木型。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橄榄黄色;正常类型节间圆筒形;畸形秆矮而粗,节间短,两节间膨大如瓶,形似佛肚,秆每节分枝1~3枚,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矩圆披针形,背具微毛;箨鞘无毛,初时深绿色,老后变成桔红色。

1.3.6 粉单竹

形态特征:高3~10 m。节间圆柱形,淡黄绿色,被白粉,尤以幼秆被粉较多;秆环平,箨环隆起,其上有倒生的棕毛色刺;箨鞘坚脆,顶端宽,背面多刺毛;箨耳狭长圆形,粗糙。

1.3.7 麻竹(龙竹)

形态特征:秆高15~20m。秆梢弧形弯曲而下垂,基部4~6节有明显气根或根眼;秆环平而微突,箨环隆起;箨鞘通常大,革质,坚脆,背部平滑,无条纹。

1.3.8 青皮竹

形态特征:竿高达9-12米,直立,节间甚长,竹壁薄,近基部数节无芽,幼时被白粉并密生向上淡色刺毛。箨环倾斜,箨鞘初有毛,后无之。

1.3.9 花吊丝竹

形态特征:高0.5-1 m,径0.3-1 m.间有5-8条暗绿色条纹,老秆浅金黄色间有碧绿色条纹,色泽光鲜夺目。竹丛内竹秆间生长紧凑,竹秆顶端则弯曲下垂呈钧鱼杆的钧线状。叶片披针形,青翠婆娑, 形态高雅,竹子冠幅8-15cm,直径粗达15cm。

2 应用

竹子按其特征主要应用于主景、配景、盆景、专类竹园、竹材造景。

2.1 主景

2.1.1 竹林

用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以群植、片植形式栽于重要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景,或自然的竹林景观。如形成的景观十浩瀚壮观之中,也不乏秀秀丽青雅之美,散发出淡淡清香。竹林常用毛竹、麻竹、灰金竹、方竹及桂竹、龙竹、慈竹等竹种组成。

2.1.2 竹径

竹林中开辟小径是竹林景观设计常用手法,古典园林中“竹径通幽”艺术手法在现代园林休息区依然适用。为营造含蓄深遂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应力求变化,“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辟若干开敞开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竹径常用慈竹、孝顺竹、青皮竹等构成。

2.1.3 竹篱

它是指利用竹子修建成一空间的屏障,大多竹种秆型不高、丛生。竹篱不但美观实用,能围合、分隔园林空间口,而且具有隐藏作用,还增加了层次感。竹篱常以丛生竹、混生竹为宜,如孝顺竹、青皮竹、慈竹、凤尾竹、大明竹、泰竹、阔叶菩竹、矢竹等。

2.2 配景

2.2.1 与建筑搭配组景

在亭、堂、楼、阁、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能起到与建筑色彩和谐的作用。掩映在修竹丛中的“精舍”,可使人体会到白居易所说“映竹年年见,时闻下子声”的那种情境。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中常用的有孝顺竹、紫竹、斑竹等。

2.2.2 与山石、水体组景

假山和景石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竹作配景,衬托假山和景石的线条和质感,竹与山石配置相得益彰,能营造丰富多彩、充满灵韵的景观。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菲白竹、凤尾竹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应协调统一,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的对比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

2.2.3 竹与其他植物材料组景

竹类植物与其他植物材料的组合,不仅能创造优美的景致,更能将无限的诗情画意带人园林,并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情境与意境。竹景观除了少量彩叶种类如菲黄竹、菲白竹以及一些具有色斑和条纹的竹竿外,主要以翠绿的叶色为基调,如此可以形成清幽、雅致的环境,但在特定的空间也可以点缀其他观花及彩叶植物.如竹丛间植以春花、秋实及红叶等植物,与竹相映,艳丽悦目,颇有特色。如竹与桃混栽,形成“竹外桃花二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青竹与桃花不仅带来浓郁的春意,而且具有美丽的色彩效果。

2.3 盆景

一些形体较小,或有特殊外形的竹类都可经过矮化处理而用于制作盆景 。竹子是盆景创作的主要材料之一,竹制盆景已经成为盆景艺术家们对审美艺术的艰苦探索和刻意追求。现代竹子盆景主要分“全竹盆景”和“竹石盆景”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竹兜盆景”,又称“倒栽竹”,实际是用孝顺竹等丛生竹种的竹兜外露而制成。一般来说外形奇特,体形较小的竹种是较为理想的盆景材料,如罗汉竹、蓬莱竹、龟甲竹、观音竹、佛肚竹、紫竹、凤尾竹、菲黄竹、翠竹等。

2.4 专类竹园

专类竹园主要收集各种竹类植物作为专题布置,在色泽、品种、杆形上加以选择相配,创造一种雅静、清幽的气氛,同时兼有观赏、科普教育的作用,主要以竹类公园为主。竹类公园是供游人观赏的以竹景、竹种取胜的专类竹园。它主要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科学组织观赏竹种的形式美要素,结合必要的人文景观,创造出深远的园林意境,全面展示竹子外在的秀美风姿和内在品质,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为城市居民提供赏心悦目的休闲娱乐空间。

2.5 竹材造景

竹园中的功能性或非功能性建筑或小品等均可采用竹材制作。竹材建造房屋已有两干多年历史,以竹为梁、柱、椽、壁等在南方普遍应用。云南的竹楼,瓦、墙、梁、柱等均以竹子制作.竹楼往往建在临水竹林丛中,竹楼依着水波,风光艳丽动人。浙江千岛湖有全部用竹子建造的水上旅馆,高雅别致,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当代园林造景中,竹材应用更为广泛,如可做成各式各样竹篱板、竹片、竹篱笆等等,以辟得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回味旧时的乡情。

3 结语

竹子因其高雅的风格,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湖州作为竹乡,对其内涵的秉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湖州常见竹品种的调查及其应用,以资共勉互学,并发扬光大我们的竹文化及其产品。

上一篇:小波去噪在GPS数据处理中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探讨焊接结构抗疲劳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